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权威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假如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资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资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写作提示】
  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好的角度寻求优势。③心态关系状态。这三种为最佳立意。猜测之十五: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许多生活环境优越的人整天看到的是烂泥,而许多生活在逆境中的倒霉者却找到了星星,例如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他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美好。”她的一生留下许多不朽的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五:  【要求】全面理解资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资料内容或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写作提示】
  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快乐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对于我们青年朋友来说,确立怎样的幸福观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好坏。生活中有顺境和逆境,如何去面对?这些多是文章立意的切入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生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在对因特网、手机、即时聊天、电子游戏等四个方面所作的调查中,获得的“对生长有利”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分别为92%、5%、3%、0,获得的“对生长有害”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分别为6%、8%、6%、80%。
  依据上边资料提供的基本情况,结合自身的认识和考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所写内容应在上边资料涵盖的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
  世界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可能再退回原始时代。网络传媒是一个双刃剑,有利或是有害,在于“舞剑”之人。提升“舞剑”之人的德性才是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七: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痕迹
  约翰 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身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身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需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剽窃。
  【写作指导】
  读约翰?罗斯金的诗《痕迹》,我们可以感悟到“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身的脚印和痕迹”。在过去的人生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脚印和痕迹?这些“脚印和痕迹”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对自身有何警示、意义?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我们还应该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怎么留下让自身最满意的痕迹?他人的脚印和痕迹对自身有何影响?充沛展开联想,深挖写作素材,选取最难忘、最能表示主题的细节行文。本题适宜于写成散文或记叙类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身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需在话题范围之内。
  【习作点评】
  君子慎独
  湖南师大和中张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只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免除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逃之夭夭,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老实。一个人只有对自身老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身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身老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身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身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和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绚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身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身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点评】
  “慎独”于中学生,是个不大容易写的话题,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从“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老实”,“是一种对自身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资料的理解准确到位,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叫距离的东西,距离可以让你获得,距离又或许会让你失去。
  请以上面的文字作为作文的第一段,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需与所提供的开头局部相关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续成诗歌、剧本)。
  【习作点评】
  体验生命的距离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叫距离的东西,距离可以让你获得,距离又或许会让你失去。
  生命存在的状况,从始至终,在追求与实际之间总有着距离。并非失望,理想的岸与脚下的路每每无法重合,总被这样那样的险滩和鸿沟分隔,甚至难以逾越。[个性考虑:追求与实际之间总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
  然而,一苇渡江的赶路人满怀着悲悯与执著,劈波斩浪,穿云破雾,把距离看成生命中的定数,坦然以对,有泪可落,却再也不悲凉。[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定数,“有泪可落,却再也不悲凉”,这真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透彻理解。]
  法国学者加缪在希腊神话里获得了灵感,阐发了二战之后最积极也最能鼓舞万众的学说: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地推着石块上山,永无解脱,一段山坡的距离使他困顿在生无所歇的劳役里。既然明了了结局的无可更改,那么,请体验过程吧,用思想征服生命的距离。诺贝尔奖的《授奖词》中说:加缪的理论为人类重建理想做了杰出贡献。[“用思想征服生命的距离”,这样的认识并非空谷绝响,但出自一个高中女生的手笔,无疑是深刻且震撼性的。]
  生命的鸿沟横亘在追求与实际中间,人类无数美丽的愿望变成了一厢情愿。二战过后,瓦砾能够清扫,废墟已经重建,心灵的创伤却久久不能平复。物质财富日益积累,但贫富悬殊,通往美好精神家园的桥难以搭建。距离,成为人类反观自我存在方式却百思不得其解的理由。生命的初端是生,生命的末端是死,中间那一长段的距离,留给我们来面对。悲悯且执著地永往直前,生无所息的思想之光就会放大,距离不再隐藏于暗夜而面目狰狞。[从西西弗斯推石到二战家园重建,由个体推和人类,行文渐趋厚实,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把距离看成定数”又“坦然以对”的意蕴,境界为之阔大高远。]
  史铁生的双脚与地坛始终隔着轮椅的距离,然而对生命存在方式的审视与悲情感恩的心,让他有了超乎常人的灵性与活力;海伦?凯勒的双眼与色彩缤纷的世界永远有着暗夜般的距离,然而她用豁达真诚的情怀为无数视觉正常的人引路,寻找一路走来的光明和美好;斯科特与南极极心隔着跨上一步即可征服的距离,却含笑倒在了冰天雪地,无怨无悔……[再举多例,以足够支撑观点:实际与愿望之间的距离始终存在,但能勇敢面对,这正是人类伟大之所在。]
  追求与实际的距离让生命更富有使人敬畏的力量,然而并非不可接近。在悲悯执著的抗争中,或者,不求最终的征服,但求能够体验生命且心存感激,这就是至真至美的伟大人性。[文章的思想已在层进中提升,收于当止。]
  【点评】
  考场作文给出开头段,有续写的意思,这就要兼顾好它的限制性和开放性,在有限的地界较好地施展拳脚。一如鱼儿,只能在属于它的水里游泳。审其题意,不当只讲“距离”这一头,也不当只讲“得失”那一头,要整体地掌握“距离”与“得失”的关系。明白了这一层意思,自可展开社会、人生的诸多考虑。
  文章研讨的其实是一个哲学的命题:人生该怎样面对实际与理想之间的距离。生命中注定了困厄的时候,我们该悲悯执著地在其间行走,坦然而坚定。将这样一种生命的体验置于人类自身常陷于困顿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视角独特,使文章具有斑斓的哲思色彩,令人赞叹。
  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篇个性张扬的文章,并没有琵琶别抱,开篇简捷立意,引领之下,行文便一任灵感与思悟曼妙飞舞,论据空虚,翔集有时,开合有度。结构颇中规矩而不着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猜测之二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刘基《郁离子》里有一个寓言:鹳鸟预知天要大雨,根据经验将巢迁往高处,结果洪水大于往常,鸟巢还是被淹。子游任武城宰,受鹳鸟迁巢的警示,号令全城造船对付洪水,百姓得以保全。子游事后说:“鹳鸟也算是能预知的,可惜它所知不远啊!”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每遇上类似的事情,我们的判断和做法,是否都对呢?请从《鹳鸟》的故事里读出寓意,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优秀论文。
  【习作点评】
  由王国维之死想开去
  一如鹳鸟,大儒王国维也是短视者。
  人说,现代中国从未发生过走得这般匆忙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所以,王国维是不该沉湖的。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精魂
  。仔细想想,王国维该有鹳鸟“洪水将至”的预知身手——也就是他能够知道一个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烂了的文化)终将被取代,尽管其过程是万分痛苦的;王国维该有子游“君子善假于物”的聪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实不必对曾处身其中的王朝和其文化作太多的担待;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在清政权崩毁后选择解脱。
  比起来,同样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却来得悲壮,他以死成全了个体对浊世的抗争也成全了人生于政治的理想。王国维的死则不同,至今还没有见一种关于其死因的解释,说他的死能脱了有所“殉”的干系。而我要说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其实死于他的短视。
  假如王国维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是另一种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翘首企盼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鹳鸟,历史原来总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愁思吗?
  涓生,是鲁迅《伤逝》里的人物。他有预见也敢追求,与子君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和丽”这是涓生说的。他说得很对,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给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没有能吃准在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子君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没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许他这样做,社会是否允许他这样做。涓生所见不深,所知有限,所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为什么跳出自身的那个窠巢、那个短视就那么的难!鹳鸟预知到了洪水的将临,最终仍逃不过失去家园的痛苦,它的巢实在是沉沦于自身的短视;子游未知洪水的来袭,因鹳鸟搬家而防止了一场大难,他的胜利就在于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这则寓言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并非很难的事。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四川省有一个地区对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久远规划,致使局部农民的生活失去保证,开始出现“退林还田”的倒反现象。同在四川,泸定县退耕还林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动后续发展。从1999年至2003年,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经济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万亩左右,农民受益,温饱基本得以解决。
  环视我们实际的社会人生,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因为短视而遗祸无穷。他们每为眼前的浮云所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必定。他们也像鹳鸟一样,对于骤至的洪水有所知,却所为失当,最终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鸣。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能先见,却还是眼光短浅。
  【点评】
  文章用材别取一途,由王国维之死说开去,在历史与现时、生活与文化的河流中倘佯,思想不乏深刻。所用事实论据典型而富有新意,显示出作者厚重的文学素养和认识水平。全文结构谨严,紧扣鹳鸟能预见却短视来行文,步步深入,揭示了“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的内在寓意,切合题旨。文章论据运用的自如,分析考虑的深入,表示出特别多的色彩和灵动,不由人不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