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让目标真正为教学指路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8 10:58
标题: 让目标真正为教学指路
让目标真正为教学指路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 王海伟



  摘要:课堂品质来源于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来源于科学的目标建构,教学目标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本文试图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从课堂教学实际中探索有效目标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    准确   细致   简约



  《南辕北辙》,一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在千年之后仍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此,我们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先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叩击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既准确、细致和简约的特点。



  一、目标需准



  1、准确的目标来源于文本本身



  记得某特级教师执教《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一词,一开始,他让学生查字典找出答案:“秕谷是干瘪的谷子。”按照我们的课堂,可能到此为止。该老师却追问学生:“能不能说瘪枣啊!”学生笑着回答:“不能。”老师笑问:“为什么?”有些细心的学生猜测:“因为秕字是禾旁,应该用来形容和稻谷有关的东西。”



  这样的教学是认清了热热闹闹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难认的字不多读,难写的字不多写,需领会的句子不品味,要归纳的段意不归纳的诡异化教学现象,让语言文字作为训练点的本色语文,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2、准确的目标来源于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准确和合理的调整。



  如笔者在市级教研课上听到这样一个教学实例。那是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此时老师出示“蜻、蜓、蝴、蚯、蚓、蚂”等带有“虫”字的生字,并问道:“小朋友们,它们的名字变成了生字宝宝,你能把它叫出来吗?”学生开始念生字。教师又问:“这些汉字宝宝里面藏了很多的秘密,你能把他们发现吗?”当然学生基本上讲不出“形声字”,于是,教师就轻描淡写地介绍了一下“形声字”这一概念。就是这个轻描淡写的处理,我们及时评课群里开始有了争论,一部分教师认为形声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应该再仔细讲解;一部分教师却认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讲,这样淡淡地处理已经够了。



  面对这一争论,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分析一下一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以及“形声字”教学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安排,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因此,识字教学只有尊重孩子这一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再说形声字的概念曾在浙教版教材中安排在五年级的练习中出现,是分析生字的构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太过理性和枯燥,假如教师执意把“学会用其去识字”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效果不甚理想,甚至还可能会承受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大受挫折的后果。不如就像例子中执教的教师那样,先让学生接触一下形声字的概念,留下一个淡淡的印记,到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时再去设计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因此,我们语文的教学目标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现阶段的学习状况,也只有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可口美味的红苹果,才能让他们愿学、能学,也才会有效。



  二、目标须细,文本才是品质课堂开花处



  每一次语文教学的起点就是“细读文本,揣摩教材”。“如果语文教师能认真细读每一个文本,将文本里里外外爬梳个透,殚精竭虑,敲骨吸髓,甚至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而后在此基础上精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写作特色、编排意图、教育价值取向以及语言文字训练点等”,那么语文教学的目标一定会从大而空变得清晰起来。



  1、与词句相约,才能细化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要想“瘦身”,必须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关键句。从其入手,细化目标。



  如教学《火烧云》中,笔者就抓住“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特别是“烧”字来做文章。把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抓住“烧”字,想象“烧”出的景色,并结合描写颜色的词语,领会火烧云的美丽,进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师:你读读这个句子,发现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呢?



  生:烧字用得好。



  师:你仔细读读这个句子,再读读这个“烧”字,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红如鲜血的大火。



  生:我仿佛看到了熊熊大火铺天盖地的烧过来。



  生:我仿佛看到天空着了火似的。



  师:同学们,天空被火烧得旺旺的,红红的,真是美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读好这个句子。



  这样的字眼、句眼很多,比如《草船借箭》中的“笑”,《鸬鹚》中的“一抹”,《猫》中的“蹭”,《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赶花》中的“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抓住字眼、句眼,才能够细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让我们更明白该做什么,让目标更有效,让教学更有效。



  2、与价值相约,才能细化目标



  教学目标的细化,还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并在揣摩文本过程中合理分析和体会文本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又当怎样潜心细读文本,深入揣摩教材呢?对此王崧舟老师给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也就是说你既要领会作者、编者的意图,也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



  如《去年的树》一文,作者借它来呼唤着世间最美好的情愫,它让我们相信,世间有些东西将超越时空,走向永恒,比如友谊,比如信赖,比如至死不渝的忠贞……一位教师就把目标细化为:通过对原来小鸟“天天给树唱歌”等关键词句和现在小鸟疯了般地寻找大树中关键词句的品味,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接着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凭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天天”、“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等语句体会他们的友情,然后从小鸟的三问进一步去体会。



  我们要与价值取向相约,才能有的放矢,深化我们的教学目标。



  有深意的目标衍生有深意的课堂,有深意的课堂荡漾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乐意去学,有效去学,也才能造就品质课堂。



  三、目标须简,舍弃才是品质课堂结果树



  目标一细,往往导致繁杂。可我们都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的教学要好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懂得舍弃,删繁就简,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关键的几个学习点上。



  如教学《杨氏之子》时,某教师一改古文教学常态:不让学生过多流连于字词的解释,而是根据教材、学生等实际特点,把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上。于是一开始他便出示一首描写自己的小诗,让学生猜诗中之人是谁,有什么特点,来自哪里等等情况,并学着介绍自己,古文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一下消失了,学生兴致勃勃地玩起了古文。接着,他出示“尔”、“乃”、“吾”、“妙”等词,让学生夸夸别人,夸夸自己,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古文的乐趣。教学课文内容时,他又抓住“未闻”一词,并联系该词所在的一系列句子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更为可贵的是,他没有陶醉于文句,而是紧抓培养兴趣这一基本目标,改变孔君平的姓和联系学生的姓练习对话,教师设计如下:“假如是你自己面对姓金的、姓黄的呢?”学生又玩了一次古文。思维飞扬的课堂,它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其实,许多课文都有自己的点,如《荷花》一课中的写景方法练习,《燕子》一课中的写物方法练习,《草船借箭》一课的 “足智多谋” ,《晏子使楚》一课中的 “善于言辞,机智果敢”, 《一夜的工作》一课的 “劳苦”, 《晏子使楚》一课中的 “善于言辞,机智果敢” ,《冬眠》一课中的 “善于观察、思考、发现”……抓住这些点都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更为精干可行。



  一切教学行为都围绕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学目标深入展开,有的放矢,就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薛法根老师所提倡的“简约语文”大概就是如此!



  因此,准确、细致、精干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地”,是达成品质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对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说,小小的教学目标影响并不小。它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学生的生命;它是一方罗盘,给学生导引人生的航行;它是一支火把,能有效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着学生飞向梦想的蓝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