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集锦(多篇参考)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体现新标准下的音乐课评价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中心小学 陆春英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怎样才能体现这一基本价值呢?通过教材培训、实地观摩和平日实践,我发现“体态律动”是体现这一基本音乐价值的较为直接的途径。

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面对的是一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极具好奇心,他们能把一般的事物形象化。只有抓住这一阶段的认识发展规律,才能继续挖掘和激发他们内在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今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推广的资料就很适合小学生律动,如唱歌课《小蚂蚁》《小雨沙沙沙》《小毛驴爬山坡》《保护小羊》《快乐的孩子爱唱歌》《藏猫猫》等。活动课、器乐课、欣赏课也不例外。正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这一特点,他们才乐学好学,最终才能学好。

基于此,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灵活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课堂,做好音乐课的导演,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成功。

就唱歌课而言,我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课前的准备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身体运动训练(如律动)或做一些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让他们根据音乐发挥想像,即兴地、创造性地用身体语言表达对这段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的理解。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创造的训练。

2. 基本练习

利用低年级儿童爱玩游戏的特点,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发声练习设计成一种情境:例如带着学生来农场,听到一些小动物叫声,教师问:“小猫怎样叫?”“喵喵”,在唱的同时做出小猫的动作特征(双手五指张开,在嘴边左右拉动)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动物叫声的特点,改变其回答的节奏。这样不仅使得发声练习生动活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节奏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根据节奏填词,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语言动作去理解和表现节奏。这样既使得节奏教学不枯燥,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掌握了节奏。

3. 新歌教学

在新歌教学中,当学生第一遍听赏歌曲时,可以把歌曲作为一段即兴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去感受、想像、表现。如:用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疏密;用肢体语言表现旋律的起伏;闭上眼睛想像歌曲的情境;等等。

4. 歌表演

歌表演是新歌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对整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的手段。由于在新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开始接触音乐时,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同时学习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的规律,因此,只有身心全部投入到音乐中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这时身体对音乐产生的即兴运动(即创作律动)才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力的律动。欣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发挥其想像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大胆地用身体语言来表现歌曲,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动作,那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表现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表现欲、创造力、想像力较强,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即身体运动训练和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挥音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来更好地体现音乐课的基本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审美互动自主创造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镇方市小学 庄松花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一年级)的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该教材在教材思路和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了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和多种学科综合。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该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也是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和特征所决定的基本原则、比如: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单元中,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小学生感受进行曲雄壮的音调;通过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感受活泼优美的音调;通过表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体验,并激发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材改变了过去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即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也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在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有趣的声音世界》,让小学生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音乐,引起他们产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在《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等单元中又激发他们对音响中的动物形象,动画片中的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自主学习感受的习惯。

3.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比如:第二册《音乐》中的《小丽沙沙沙》《春天悄悄来临》《春天的音乐会》与第二册《语文》中的《春天,春风,春雨》《春笋》《雨点》《池塘》《春到梅花山》以及课文后词语练习: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音乐中的《小动物唱歌》《口哨与小狗》与语文中《放小鸟》《这儿真好》《世界多美》;音乐中《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与语文中《家》;音乐中《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与语文中的《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等等,以上这些《音乐》与《语文》教材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我在上音乐课时,如学习《春》这单元时,启发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春》的课文内容自编到自己唱熟的歌曲中来唱课文;把音乐《我爱祖国我爱家乡》这首歌曲编到语文中的《家》这篇诗歌中唱一唱,比赛谁编唱得好,谁就是“小小音乐家”,这样学生一个比一个编唱得好听,学生兴趣很浓.在上语文课时,遇到有与音乐课文相关的内容时,我也随时引导学生唱一唱。在教学中我充分感受到,这些音乐课程中的内容既是语文知识有益的补充与拓展,更是为小学生调节学习生活,放松大脑,提供音乐创作天地,发展小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本人承担一年级的语文、音乐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若是给他们少上一节语文课,他们不计较,可是如果少上一节音乐课,他们一定会强烈要求老师给补上的。学生之所以如此热爱音乐课是因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能使他们得到充分的放松,无限的欢乐,更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学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该教材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为小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提供机会和素材”。在该教材中除唱歌、欣赏、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故事”“音乐擂台赛”自己组织音乐会等内容,让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动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教学创编活动中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套新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我逐步明确了五个教学目标:1.面向全体学生;2.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3.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5.教好用好这套集开放性、科学性、愉快性、综合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21世纪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谈谈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忱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我区在课改实验的半年中,教师队伍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但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教师的重视,那么必将阻碍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前进的步伐。现将我区实验工作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以期引起其他实验教师的重视。

一、教师急需拓宽知识面,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像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中《红眼睛绿眼睛》一课,就在学习歌曲的同时,编排了通过歌曲“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常见的交通规则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的为“绿灯”、错误的为“红灯”的方式呈现出来,教材的安排自然、贴切,一改往日教材单调的说教和生搬硬套式的品德教育,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一课。但教学时,教师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志不了解,相关知识面太窄,上课就会出现问题。如有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请学生说说见到的一些标志,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在马路旁看到过一个标志:一辆汽车后面还拉着另一辆,上面还画了一个斜杠。表示这里不许带拖车。”教师说:“噢,对,这是不允许带拖车的标志,应该亮红灯。”当时我们听课的一位领导正巧会开车,但为了确认无误,又在下课后咨询了在校的司机同志,得到的答案是:此标志表示此地不许停车,违者拖走。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多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备课时不能只单单备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本课相关的其他层面的知识,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今后教学的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做好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学生要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

二、教学中活动增加了,但音乐主钱却不能丢

新教材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将知识作为隐线,把包括歌曲、发声练习、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里。在学生的眼里少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教师在备课时,可不能将知识作为隐线。教学中不但要把知识作为明线,还要以音乐知识、技能作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设计教案,围绕这一明线去设计音乐游戏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并深层挖掘音乐的内涵,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忽视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就会像上幼儿园一样,只是玩了,但应该掌握的知识却不太牢固,经不起考验。像第一册《音乐探宝》一课,若只按游戏进行,只是简单地像走马观花~样把几个单元的内容过了一遍,那么本节课就没有音乐的重点。《音乐探宝》在教学中虽然是复习课,但每到一关,对学生的要求就需要增加些难度,如歌曲就不是简单的演唱,不仅要声情并茂,而且从声音和气息方面,节拍的特点和歌曲的处理等方面要更上一个台阶,这样才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设计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穿插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音乐游戏,可以达到乐教乐学的目的。学生也可以从中感觉音乐、探索音乐和创造音乐。不过把握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把音乐作为主线,围绕音乐进行设计。每一个音乐游戏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音乐知识点。如《做个好娃娃》一课,是一项综合音乐活动,它既包括认识四分休止符、念儿歌,又包括用打击乐器伴奏。这节课里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可略讲,教师应把握好,否则,课上起来就会变样。有些教师党得四分休止持上有红灯,学生一看就能掌握,所以就把重点放在了有五段词、记忆有难度的童谣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上了。这样这节课下来学生对四分休止符到底休止相对多长时间,仍未掌握或只是一知半解。

另外,教学中有了音乐活动,每节课的容量较大,而且一般活动时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可能还要有展示和评价等环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突出重点,围绕重点设计游戏活动的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做个好娃娃》一课,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的能力,而合作能力和演奏能力可暂不做为侧重点。

三、在活动中求质量、重引导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提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新教材中《新年好》一课,有一项活动是学生自编歌词,教材要求在“祝贺大家”和“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的空白处填上新的歌词,这是学生第一次自编歌词,教师由于引导不到位,结果学生创编有困难,思维不活跃,课上的不成功。课后大家一起备课,经过讨论设计出利用道具“白胡子”试着逐步启发学生填上新的歌词: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脸上贴上白胡子,启发同学问:“这是谁?我们怎样用歌声向他祝贺新年呢?”学生马上就能唱出“祝贺爷爷新年好”,继而“祝贺奶奶”“祝贺妈妈”“祝贺老师新年好”就自然创编出来了,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你们还用什么方式庆祝新年啊?”学生又编出了“我们游戏,我们表演”、“扭起秧歌,舞起狮子”等有创意的歌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得到发挥。

音乐是审美教育,这一点最为重要,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第二册《小雨沙沙沙》一课中,有一位教师教学设计新颖,利用学生寻找周围景色的变化导入(教材安排上本课正逢春天),又用配乐朗诵揭示歌词,还在网上下载了春雨沙沙沙的声音,学习歌曲后又请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在黑板上配画,最后画出一副雨中春景图。整节课环环紧扣,教学内容既丰富,又吸引学生,但惟一处理不好的就是结尾处创编歌曲并配画,因为他没能利用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不了解学生创编什么歌词,要画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在黑板作画缺乏了整体布局的美,各组推荐的学生各画各的:小青蛙比小鸭子大,小鸡却画在了荷叶旁,画面杂乱无章,既然是表达对春雨到来的欢快喜悦之情,却又没有小雨……课后我提示他,音乐课是审美教育,不单单体现在听觉上的美,增加学科的整合后,处处要体现美,当然也包括学生作画的视觉美。这对教师要求很高,既要在学生讨论时深入冬小组了解情况,又要迅速反应,在脑海中勾画出他们在黑板上作画的位置,适时适当地也要提示一下画的大小,最后教师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填加上河水、小雨、远山等,将这幅雨中春景画得更完善,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上处处都能得到审美的教育。当然在教师小结或一些总结性的语言上,也要抓住“落点”,不能与音乐脱节,还要把这幅雨中春景图编成一首歌,帮助学生斟酌一下字、词,和着《小雨沙沙沙》的曲调,让大家演唱出来。

四、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他们不懂得那么多的规矩,教师最好不要给他们定下太多的规矩,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一但他们身体受到限制,思维也就不会活跃了,所以在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上课时,首先要不怕乱,不怕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然后在活动、游戏中掌握好学生动的“度”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聚精会神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在记忆目的上无意识记忆仍占主导地位,仍擅长具体形象的识记,所以教师要细心观察,注意所有学生的学习反映,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进行观察与检查,监督其操作,注意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避免他的游离,同时也要给受冷落的学生创造参与、接纳的机会。这样在教学中动静结合,及时调整教案,根据学生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节奏和教学强度上的强弱、松紧与长短的有规律调整,注意把握课堂前15分钟和25~40分钟两个时段,这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时段,教师要把知识、技能和重点分散地放在这两个时段加以解决。_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好动的特点,在15~25分钟的教学中安排一些利用比赛、游戏等形式来达到学习歌曲的目的,这样既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注意力,又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顺利吸收。

五、提高课堂评价质量

努力完善评价机制,是这次课改追求的一个目标。我这里只想就实验课说说课堂评价。在课堂评价方式上,无非是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和教师的评价。课改前我们的师评用得多一些,学生的评价很少,所以在听课视导中,我发现有些教师教学中只用学生的他评和师评两种,而且评价只停留在“好”‘唱得不错”“向他学习”之类的话上,这样的评价并没有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不断地提高音乐审美和修养,进一步提高他们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在评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向他学习哪些方面?”“有几点值得我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音准、音色这些音乐要素、情感、自信心、音乐表现、唱奏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和音乐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一个学习音乐的目标。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评,自己发现不足,这是正确评价自己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好办法。最后要强调的是,教师评价中鼓励性的语言多一些,有层次、有内涵的专业性语言多一些,这也是学生今后学会鉴赏音乐的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港路小学 王风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源于声音。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和创造,可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就是集声音、想像、创造、表演于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在这一谋活动中,本人有几点体会。

一、为学生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创造

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被教师“立规矩”的阶段,对教师有恐惧心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解放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学生就会在一个充满生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下积极参与活动,进行创造。如在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这一活动中,一开始上课我就告诉学生:老师情你们看一个动画片,看完动画片之后,请你将动画片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然后可以自由地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并试着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创编声音的材料,来模仿声音,创编这个故事。这样做,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展开自由的想像。

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像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

想像是创造的前提,丰富的想像力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播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的动画片片断,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他们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在森林的小溪旁边,四周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兔妈妈吹着悠扬的笛子,小兔子们高高兴兴地围着兔妈妈在玩耍。让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都有哪些声音,哪些素材可以创造出声音,来表现这美妙的一幕。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想像力加以限制,而是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像的空间,不要求~致,而要求学生求异求新。实践证明:学生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积极踊跃地用口哨声、笛声、歌声、笑声表现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三、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无拘无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在《小白兔盖新房》中,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兔妈妈一家的房子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亲自动手去实践,创造声音,并要求学生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就模仿雨声这一项,学生就用了许多种方法,有摇动沙锤模仿雨声的,有将沙子或冰块装入矿泉水瓶上下振动模仿雨声的,甚至用很脆的塑料袋模仿雨声的……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热情。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课改使音乐课堂教学景象一新



黑龙江省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黄喜华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对这一环节非常重视,积极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指导。经过听课、座谈,发现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参加通识培训,课标、教材的一级培训,二级培训及座谈、交流后,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使宁安市音乐课堂教学景象一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音乐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牢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变以往音乐课堂重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识谱、教歌的教学模式。教师用自己的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石岩镇中学的高仁云老师在执教《祖国颂》一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甜美的嗓音演唱了《祝福祖国》《一条大河》等歌曲。实验小学的关宁老师在执教《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在同学们欣赏歌曲的同时,即兴为同学们表演舞蹈。第二中学的祖欣桐老师在执教《金色的秋天》一课时,用清晰的语言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朗诵,加深了学生对秋的认识及对秋的喜爱之情。

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应用影视(VCD)光碟,广播、网络等手段,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技术优势服务于音乐教学,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协作者,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通过音乐体验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以及相关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堂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弹奏,学生坐在下面听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调整师生的位置,设计学生座次与站立的排列顺序。第四小学的郝芙蓉老师在执教《唐僧骑马步得哈》一课时,学生在前台编排表演节目,教师在座位上欣赏指导,改变了长尊幼卑的传统思想,构建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丹江小学何影老师在执教《三只小猪》时,将学生的座位排列成半圆形;王慧老师在执教《在动物园里》时,将学生站立队形排成圆形,教师站在圆心;四小郝芙蓉老师在执教《唐僧骑马步得哈》时,同学们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正面人物,自己扮演老妖怪反面人物,师生共同参与一个表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中裴艳红老师在执教《绣红旗》时,根据歌曲的内容与同学们共同编舞蹈,一起跳,一起唱,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情境陶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中张雷老师在执教《金色的秋天》时,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体验、感受到秋季丰收的喜悦、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同学们将教室看作是一个农家小院,自己动手剪彩条、拉花、写对联来布置,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把教室布置得很像一个丰收的农家小院,同学们在这个小院里欣赏《庆丰收》,欢歌跳舞,真正体验到了丰收、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一活动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热情。

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宁安第三中学音乐教师张营在执教《金色的秋天》时,结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对秋天的认识与感受。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学生谈起来兴趣盎然,没有障碍。然后再提问学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内心的活动是怎样的?学生答是非常欣喜的、激动的。教师接着问,那么人们在丰收的季节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呢?这时,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很多种表现形式,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采取他们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秋的喜悦。学生们集思广益,于是就出现了用舞蹈、唱歌、器乐、手工、剪纸(剪窗花)、诗朗诵、书法(写对联)、绘画、小品等多种表现形式,他们以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方式形象地表现了秋的喜悦。学生们在兴趣的激励下,在美的熏陶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新知,培养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在本课中也突出了音乐与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艺术的综合,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改变以往那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五、少挑剔,多鼓励,重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以挑剔的眼光去对待学生,而是采取欣赏关爱的态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去对待学生,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从而形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评价中关注“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在参与,增强学生的勇气、自信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常用语言是“太好了”“你真行”“有进步”“你真棒”,学生用掌声加以鼓励,并说“嘿!嘿!你真棒!”这样的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增强勇气与自信心。课堂中教师还经常用小红花、学习用品等小礼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红城小学徐坤老师在课堂中创设了奖励几个第一的方法,如:第一个发言的同学,第一个参与表演的同学,第一个开口唱的同学,第一个动手弹的同学等等,不论你说的、唱的、跳的、弹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都要加以鼓励,并奖励小礼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胆怯、自卑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生的勇气,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六、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教材。实验教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上有其明确的特点,每单元、每课都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例如,石岩镇中学高仁云老师在讲授《祖国颂》一课时,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又选取补充了《我的祖国》《祖国、祖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两首歌曲;三中张蕾老师在执教《金色的秋天》时,围绕主题又选择了《好收成》《好日子》等歌曲来表现人们在金秋时节的喜悦心情;四中谢丽华老师在执教《亚洲之声》一课时,除学习教材中例举的几个国家的乐曲、歌曲之外,又让同学们课后收集亚洲其他国家的歌曲,并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人文等知识,在下节课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分享,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的积极性;石岩小学高云老师在执教《咏鹅》一课时,又收集了《数鸭子》《两只小象》《小袋鼠》等表现小动物的歌曲;等等。教师们都能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课时、主题延伸教材,充分体观音乐课改新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活泼的课堂创新的天地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四小学 李 艳



从2001年9月开始,我们作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教师,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既感到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课改目标为立足点,以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这一课改核心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音乐课程总目标为依据,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

更新观念是实施课改的前提。要想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把握五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教育观;面向学生每一方面的全面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主体教育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方法观。新的课程理念,突出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在课程实施中处理好怎样“教好”和如何“学好”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体验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根据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了“五让”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去听,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议,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表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二、课上有效果,课前需努力

要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阅览室、图书馆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微机房里有我们为学生精心设计的课件,音像社里常常出现我们的身影。为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我还投入大量的精力,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许多头饰道具。此外,我们重视集体备课交流,强调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声像、软件、投影等呈现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音乐氛围。总之,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情境,通过甜美的歌声,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三、贯彻新理念,教学效果好

在课改实验中,我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了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我在教学《新年好》一课时,就贯彻了体验互动、探究、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整堂课通过寻找声音,猜出小动物,给小动物找家,模仿小动物的形象等活动,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去感受音乐、去描绘音乐。如教师在黑板上挂一幅自然景色的图,问学生小狗应放在什么位置。如果按原来的教学,学生自然按教师的标准答案把小狗放在房子附近去看家。可是现在学生们思维开阔了,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小狗可放在小河里游泳,有的说小狗可以放在草地上玩耍,有的说小狗可放在路上让人牵着,有的说小狗可抱怀里,等等,通过青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听音乐猜出小动物,并贴在画面上。这样视觉的动、思维的动、形体的动结合起来,培养了他们表观音乐形象的能力。即兴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在歌词“祝贺大家”这一句以外发挥学生创造与想像,试着填上新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明、祝贺程义等。“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学生创编出“一束鲜花、一片真情”“我们欢呼,我们歌唱”等等。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来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爱教师、爱同学、爱长辈、爱身边的人。通过小猴子买乐器游戏,学生在玩乐中认识了打击乐,并掌握了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对学生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在课堂上要用甜美的语言、和蔼的语调、动听的歌声吸引学生,使师生间距离更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课改实验中。我坚持学习,开拓进取,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课改实验公开课活动中,我执教的《新年好》一课,被评为一等奖,受到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好评。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袭卷着中华大地,我们只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任务仍很艰巨,为了保证课改实验高质量进行,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使课改实验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面对音乐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宁安市实验小学 关 宁



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像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象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像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像力的魅力所在。这说明,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像的基础上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让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得到激活,创造力得到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18: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