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掌握学习”的倡议者布鲁姆在考察了顾泠沅的青浦实验以后说:“你在东方做了10年,我在西方做了40年,所得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
顾泠沅,1944年生,江苏吴江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长达十五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兼任上海和全国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的多种职务。
顾泠沅名言
●工作了一天,晚上还在挑灯夜战。有人问我:干嘛要把弦绷得这么紧?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
●我提出了“寻找中间地带”的观点,即在中关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外乡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我的一生得益于三位名师的指点:苏步青教授严谨的治学风格,刘佛年教授民主宽容的大家风范和吕型伟教授实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定要学点教育史,要弄清各种教育流派源头与流变的关系,要逾越前人,一定要知道巨人是谁,巨人的肩膀在哪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应是最有权威的未来学家。未来分为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延续,另一半要靠理智的雕琢。
●我有两句话,第一句:教师事关重大;第二句: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个课堂既是教学的小课堂,也是整个社会的大课堂。
●现在社会上都在关注如何办好一所好学校。其实套用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有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批好老师,那一所好学校就办成了。
●假如说过去的校长以教学质量为他的责任的话,那么现在的校长的职责有两条,还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他的职责。
教师最有叙述权顾泠沅
顾泠沅
我发现目前的教育研究中有很多不良习惯: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实践乏力的“教学理论”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等等。我一直力图从重现场、重情景中改进理伦与实践的关系,力图从重人性、重效果中重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参与者”、“当事人”的角色留心教学中出现的细节、抵触和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处置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把自身摆进去”意味着教师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参与者”和“当事人”,不会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叙说“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程度,对此教师最有叙事权。
教育叙事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教育“叙事研究”努力恢复“教育个案”、“教育事件”的合法性,这使教育研究领域“走向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祈求就在于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即使提出教育的“理”与“逻辑”,也使这种“理”与“逻辑”从具体的教育事件和其情节中生长出来。
“每一个熟悉顾泠沅老师的同事,在慨叹他精力充分、洞察事实和深邃的理论思辩的同时,更为他善于实践反思、勤于笔耕的精神所折服。从1977年以来,他坚持写专业日志,不论工作多忙,身体多么劳累,他都坚持将自身每天的学习体会,谈话心得,观赏随感,书信手稿一一记录下来。26年来已积累了95本札记,500万言。2000年6月,他随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回访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这是他第一次出访美国。但在美12天,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游览活动,夜以继日地整理考察笔记,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回国以后,他又用两个月时间,加工完成了4万余字的美国基础教育访问考察报告,一时传为佳话。”
这是广为人知的顾泠沅老师的佳话中,最能引起我们考虑的一局部。顾老师十分倡议案例教学,用他的话说:“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讲故事——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多听老师讲教学的故事,教师应该多听学生讲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在讲述与倾听中,我们能受到很多启发,发生教育的灵感。”记者鉴于这样的考虑,也准备讲述六个顾泠沅老师关于教育的故事,六个瞬间也许并不能代表顾老师教育的一生,但是对读者来说,哪怕有一个故事能引起自身的考虑,都是你读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教育好比吃馒头
在杭州电视台的演播厅,顾泠沅与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围绕着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的话题,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对话。“我有个朋友,为了让小朋友就近上一所好学校,花了天价买了和近的房子;有些小朋友很小,家长就把他们送出国留学。”一开场,董倩就举了几个很实际的例子。顾泠沅老师讲了一个古人吃馒头的寓言:教育就好比三个馒头,第一个是原理基础,第二个是知识连接,第三个是应用战略,以前中国教育一直在吃前面两个,突然发现西方教育吃了第三个就能饱,于是认为前面两个可以不用吃了。其实近年来西方教育也在反思,认为前面两个馒头也很重要,因此寻找中西教育的中间地带对未来教育发展很重要。
顾泠沅老师回忆起与美国同行交流时的情景,对方称誉:“我太佩服你们的中小学教师了,有那么好的成果,那么好的经验!”紧接着却跟了一句不那么好听、不那么客气的话:“但我不佩服你们的研究人员,这么好的成果和经验都没有总结出来。”顾老师说:“我给你讲一个我们中国的寓言。一个和尚饿了,吃馒头。吃完第一个,不饱;吃第二个,还是不饱;再吃第三个,饱了。吃饱了,和尚就开始发议论(顾老师诙谐地点评“议论都是吃饱了发的”):‘早知吃第三个会饱,就不吃前面两个了!’”
美国教育专家一听完就拍案惊奇:“哇,你们中国的寓言太好了!这第一、第二个馒头就是概念、原理,第三个馒头是战略、问题解决技能。你们一直都在吃前两个馒头,而我们想只吃第三个馒头,不好好吃前两个。我们的基础教育都有问题!”
[1]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