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个性化朗读 使学生提升自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用“讲风不止,问风不停,学风不兴,读风不起”这几个短语来概括保守的阅读教学,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阅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学”的问题。教师不时面向全体提问、讲解,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导致“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时间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和教师和几位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消耗。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利,训练面窄,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沛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缺少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培养不出具有发明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的。
  如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阅读瓶颈,提升阅读质量?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资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实际以独特意义的重建。其实这也揭示了看书(用眼)与读书(用心)的区别之所在。两者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前者往往是被动的,散漫的;后者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读书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体现其个性化。
一、自主性的阅读
  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身的阅读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文本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点。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加工而达成意义重构。例如,学习小说《杨修之死》时,学生很感兴趣,老师让学生自主提问,自由讨论。学生在课文中读到曹操为防范他人行刺,散布“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为验证此谎,竞草菅人命,杀死前来给他盖被子的近侍,阴险利己之极;借“鸡肋”事,以惑乱军心处死杨修,杀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诈险恶之极。有学生联系到另一课文《观沧海》问:诗中曹操是个有着开阔胸襟和远大志向的诗人。这是不是与小说所描述的矛盾?有学生联系到历史课文中介绍名士桥玄称曹操是天下奇才,而生活中看到戏剧里白脸的曹操,也不由提出这样的疑问:曹操到底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是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思想才干活跃,才干主动运用各种方法为自身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对于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给予了充沛的肯定,对其他未标明自身观点的学生,采用征询他们对发言同学各种观点的认同与否和其理由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参与阅读考虑的积极性,这有利于既突出学生个性阅读,又兼顾全体学生。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后加以小结,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与差异,即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提高了学生对文史人物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干得到充沛发挥。
二、体验性阅读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阅读后会发生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带有个性化特征的体验。例如,学习小说《项链》时,教师偏重情感体验训练,设计了一段教学活动。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借项链和丢项链两个情节后,老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玛蒂尔德,面对厄运,你有几条路可以选择,你会做怎样的选择,为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我会买一条可以以假乱真的假钻石项链还给佛来思节夫人,这样做我也很难过,但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钱去买一条真钻石项链还给她,倾家荡产也远远不够呀。”“佛来思节夫人是我的好朋友,我比较拮据她是知道的.假如我向她道出我的苦衷,她会谅解我的,应该不会太为难我吧?终究我是她很要好的女友。”“人总是得讲信用,当初佛来思节夫人那么慷慨地把项链借给我,是因为我是她的好一朋友,我又怎能欺骗自身的好朋友呢?所以我决定一无论如何也得想方法买一挂货真价实的钻石项链还给她。”学生的发言越来越踊跃,个个畅所欲言,争相一吐为快……“以上几位玛蒂尔德都不是玛蒂尔德……”──忽一学生一语惊四座,大家静待下文──“我是那么的倾慕虚荣,这你们看了课文都知道的,要我倾家荡产去买项链还给佛来思节夫人,然后为还债而吃尽苦头,过下等人的生活,我实在做不到。因为我根本就吃不了这种苦,受不了这种罪,要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去死。”同学大笑!这学生真的进入角色了。有同学问:“那你打算怎么向佛来思节夫人交代呢?”“还能有什么打算?我虚荣,我怕谁?赖呗!,’同学个个笑得手舞足蹈。发言学生各自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赢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学生的道德取向。在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和理由后,再让他们继续看课文赔项链这一情节,最后请同学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谈谈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人。强烈的“感同身受”效应使学生对玛蒂尔德有了同情,有了理解,不再一味地呵斥其虚荣。请听:老实守信──在信用与破产危险之间,尽管借项链的事既无借据又无旁证,但玛蒂尔德仍选择了信用,没有以假充真,也没有以次充好。信用是做人之本。玛蒂尔德恪守信用高于一切。这不正是人性之美吗?勤劳坚强──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倒霉,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攒钱,以还清债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纯真高尚──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售灵魂和肉体,去换取荣华富贵,去改变命运,可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勤劳还债这条最艰辛的道路。她自尊自爱,算得上是个纯真高尚的女子。……讨论结束后.教师做鼓励性的小结:欣赏文学作品.既要深味作家的用意,又要敢于逾越,突破框框,学会用自身的脑子去考虑,只有这样才干真正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和理智的头脑去评判人事的是非曲直、社会的真善美假丑恶。这个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故事情节与道德选择的价值抵触中,在强化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倾注了对艺术形象的人文关怀,也渗透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发明性阅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让读者在挖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进行求异思维,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改造,重构有实际价值的认识。例如,学习赵鑫珊的哲学优秀论文《人是什么》时,文中引述了中西方哲学家、文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大多学生喜欢并认同孔子的“生无所息”这一观点,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属于常规思维。但有的学生也大胆提出自身的想法:“‘生无所息’和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有什么区别呢?”对于这种敢于质疑的求异思维,教师和时给予鼓励,并诱导说:“让我们重温孔子的话‘生无所息’,消极的人,把它理解为人的宿命,积极的人把它理解为活着就要自强不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是神。我们如何来诠释孔子的这一哲言?”由此,有的同学受到启发写出了这样的体会:“假如人生真的像是一场漫无边沿的刑期,一场无休止的苦役,那么人只能在痛苦与焦灼中等待着明天,但人永远只能活在今天,所以在这些人眼里,人生是一部痛苦史。而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没有工作,没有学习,那么我们感觉到的恐怕也不是快乐,而是更大的痛苦和更深的恐惧。因为人生存在
  这个世界上,都是相信自身是有价值的。这种自信心和成绩感是我们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所以,我认为一个人,他的人生之意义和价值正是体现在‘痛并快乐着’的。”正是这种求异的发明性阅读,使学生有了独特的见解。
  自主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发明性阅读三者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不论是自主性阅读,体验性阅读,还是发明性阅读,它们的一起特点就是都腾出了“主体介入”的空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独抒己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总之,个性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明力,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突破阅读瓶颈,提升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