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欣赏(200篇)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小本本的妙用



唐山市路北区祥富小学 潘玉环



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中写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5万字。喜欢图书、爱护图书。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进行了阅读方面的探索。

一、小本本记录学生阅读的篇目

阅读是开启学生获取知识的大门,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中写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5万字。要想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必须有量的积累。为此,在领导的指导下,我想到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来记录他们读书的数量。刚开始,我指导学生在小本本上写上日期和题目这两项内容。后来,教研室的刘永慧老师看到我班的这个小本本,他告诉我,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学生读书的数量,可以在前面加上“序号”。我听后真是豁然开朗。于是我在这个小本本上设计了如下几项内容:1.序号2.日期3.题目(见附表)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这个要求还不太懂,我就亲自手把手教他们,然后再由一帮一的方法让同学们都明白为止。刚开始,孩子们识字量还不太多,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告诉学生可以请你的家长帮助你。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家长的共同协助下,学生学会了用小本本记录阅读篇目的方法。

为了及时发现了解学生记录时出现的问题,每周我要检查一次,平时由小组长检查。我主要从书写、记录内容等方面指导,发现好的或进步大的就给予表扬,并在班上展示交流。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本本上孩子们读书的篇目也日益增加,由一篇、两篇到上百篇,最多的达到了500多篇。书的种类也在增多,由简单的以图为主的儿童画报,慢慢地变成了《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三国演义》等一本本厚厚的书。

这个小本本使孩子看到了自己读过那么多的书,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心里自然会涌起一种愉快的心情,使他们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二、小本本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光有数量的记录是不够的,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始,我先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读故事书的特别多,但我没有进行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就读什么类型的书。虽然是自由阅读,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读书的类型及内容。有时我就找一位学生,看看他的小本本,并在他的小本本上点一篇文章,让学生给我讲一讲文章中的内容,根据他的表现进行鼓励。别看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每当下课时我身边总会围着几个学生,告诉我他读了什么书,从中知道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个词或明白了什么道理。为此,我安排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如:我利用晨检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利用星期二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进行全班交流,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在交流中,有的孩子说:“我读了《小花狗学游泳》这本书之后,知道了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都要坚持。”有的孩子说:“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意思是:只要下功夫,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细小的针。”还有的孩子说:“我读了《宇宙之谜》,知道了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其实,星星是不会‘眨眼睛’的,它们的光在传到我们眼里之前,要经过地球周围一层一层的空气层。这一层一层的空气层一直跳动个不停,热的空气往上升,冷的空气降下来……这样,星星的光在通过这些空气层时,就变得抖动了,看上去好像在‘眨眼睛’。” 最后我们还要评选出“读书智慧星”。孩子们发现,这个小本本里面不仅有自己获取的知识、有趣的故事,还有懂得的道理和有努力的方向,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小宝典和好朋友。

三、小本本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这个小本本记录了学生读书的数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爱护图书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有时我从学生小本本中点出一篇文章给我讲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把自己读的那本书拿来给我看一看。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有的孩子的书常常不是皮掉就是卷页。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告诉学生要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页,不折页,鼓励学生保存看过的图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所以我就告诉学生,你的小本本里记录了你读过的那么多的书,一定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想,你可以把好词好句摘下来,也可以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写下来。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每人有了一个摘抄本。开始我没有给孩子们过多的要求,后来,我适时的根据孩子们的作品稍加指点。如写上日期、插入图画、制作一个小边框等。孩子们小摘抄本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设计越来越美观。

我还发现孩子们在日记里写读书收获的内容也多了,写作的水平也越来越有提高。如:我班的李虹桥开始时只写“今天我读了《幼儿画报》,我很高兴。”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午我们发新的课外书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野生动物版的《小哥白尼》和《儿童故事画报》。因为《小哥白尼》里有很多的动物图片,有很多动物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还没听说过的,看了这本书,使我认识了它们,我感到很神奇。通过看书,我还学会了利用字典认识生字。读书的作用真大啊!

读书贵在交流,与别人分享收获也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我经常提醒孩子们把你读过的书多和同学、父母进行交流。把自己读过的书友情借给别的同学,让有限的书实现共享。这样在无形中孩子们的书源就增多了,在其中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

这个小本本在引导学生走进阅读大门中真是起了不小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巧用生成性资源,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



杭州市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倪碧宏



──链接1:由一则寓言引起的

古希腊有则寓言说: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曾几何时,我们怀着满腔的教育热情来到学校,我们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一颗柔软的心,但爱他们却不知怎么教。于是我们学教学设计,学教学方法……慢慢地,我们具有了一定的教学智慧,可不知怎么的,在课的实施和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感之间,我们更关注课的落实。即便是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即便是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生成,我们也似乎更关心怎么让课生成得恰到好处、正中下怀。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听一位老师上《黄山奇石》这一课,那一个个教学环节似乎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截取了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取名为:

──链接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你觉得最有趣是哪个词?为什么?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词是“天上”。因为天上的仙桃石很有趣。

师:嗯。你觉得呢?(另指一生)

生2:我说是“好像”。仙桃石好像是大桃子,很有趣。

师:(不悦地)正因为像桃子,所以人们叫它仙桃石嘛!(期待地)你说呢?你觉得哪个词最有趣?

生3:我说是“石盘”。仙桃石盛在石盘里,仙人口干了,阿乌阿乌就吃掉了!

(生笑,有的孩子叫“咬不动的!”有的孩子说“你怎么知道咬不动,是仙人哎!”“那怎么现在还在啊?”……)

师:(面对学生意外的发言,生气地用目光制止了孩子们的哗然,提高声音对生3说)请你读读这段。

(生3读)

师:是呀,你们看(生3)同学多会读书啊。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正好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个飞,这个落,用得多传神啊!难怪(生3)同学喜欢这两个词呢!

生3:老师,老师,我是喜欢石盘的!

师:(面对学生的意外再次地不理睬)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看谁把这“飞”这“落”读得最有趣。

……

我把这个案例里的题目称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因为老师说了很多话,其实最想说的就是这一句,目的是为了能按自己的预设“心意”前进。这位老师埋怨学生不懂他的心,其实是他不懂孩子的心!他对待学生的意外,是多么冷漠多么霸权!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我们必须下足“工夫”。这“工夫”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凡事预则达,不预则废,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更需要我们重视课前的预设,对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捕捉、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让意外带给我们不曾预约的精彩。

──链接3:不曾预约的精彩

这是我在自己学校执教《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公开课的一个片段

师:张丽对小姑娘的态度从一开始到后来发生了许多变化,你能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体会说说张丽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读、划划、想想。

师:那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呢?

生:……

生:我从“张丽跳下车,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句话中感受到张丽此时心里十分愧疚,她对小姑娘充满了歉意,并已经开始从心底里开始喜欢这个小姑娘了,老师,此外我还感受到这里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张丽的心理描写没写出来。

(听完她的发言,我心里一震,她的确让我见识了那种敏锐的洞察力,不一般的阅读能力。同时,我立刻重组了后面的教学环节,萌生了一个新的教学环节,我感觉到一个亮点将会展现在我的眼前。)

师:你的发现真精彩,太棒了!同学们,你们同意她的观点吗?

学生一起呼喊“同意!”

师:很好,那么文中还有一处也隐藏了这样的一段心理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句子:“张丽默默地从车上拿下书包,帮小女孩背好,又不由自主地掏出手帕,替小女孩擦去脸上的汗珠。”

师:真不错,那么两处里究竟隐藏了一个张丽怎样的心理描写呢?你能把它补充说明吗?5分钟能和这位同学一起把这个精彩的发现写出来吗?

(学生兴致高昂地说“能”)。

学生开始自由写片段了,5分钟后开始交流了。

生:张丽心潮翻涌:哎,和小姑娘比起来我真是无地自容啊!多好的一个孩子,尽管我如此刻薄的对待她,她却不记前嫌,还主动来帮我。早知如此,就不该当初啊!

……

到这里我觉得还不尽兴,于是我又接着问:如果我们把这个心理描写片段加入课文,课文不就更具体了,那作者为什么要隐藏起来呢?

学生又开始了一番热烈地讨论:

生:我认为加进去后反而让文章显得罗嗦,这样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更有意味。

生:我认为这样写有“此时” 的味道……

师:同学们的点评太精彩了,是啊,咱们写作文时有时就需要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效果会更好。 ……

没想到由学生的一个意外发现,我随机调整教学后,学生的表现会如此出色,生成了那么多闪耀的亮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才能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这种课堂,首先表现为师生间平等相待、情感交融,能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从面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还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知识和人文的素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只有肚里有“货”,我们才能应变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这样,意外,将成为课堂里的一道彩虹;意外,将引发我们心灵的异样光芒;意外,将沉淀成我教育生涯中一份珍贵的幸福记忆,最终把“意外”演绎成“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运用好积累的语句



安徽省萧县黄口镇第一小学 张晓鹏



如今,语文教学都比较注重对语句的积累,可对于积累的运用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注重积累、引导积累是老师的事,可怎么运用却是学生自己的事,那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其实不然,对于积累的运用,老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老师的,要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用兴趣。

一、在阅读时就要为运用打基础

有的人认为,对于需要积累的东西,不要问学生是否理解,只要记住就行,长大就会明白了。其实这话有一定的片面性,那种被动地读书,不理解的记忆是不可取的,我们提倡读书时 “字字入目”,要把心放到文章里去,作者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描写当中,才能真正地去理解文本,只有入情入境的去读,才能唤起自己生活中某些似曾相识的记忆。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才能灵活地运用。如果在读书时佐以科学方法的指导,老师作适时的点拨、引导,那么,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就会更快、更透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什么灵车远去了,人们还是不愿意离开?引导学生去想象当时的情景,自己觉得是怎样,就想像成什么样,越细致越好,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语句,还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了当时的情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如王辉同学的爸爸要去阿联酋打工了,她在描写车站分别的情景时,就成功地运用了类似的语句,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呜……’火车拉响了汽笛,要开车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抱住了爸爸,趴在他的怀里痛哭,泪水打湿了爸爸的衣衫。爸爸轻轻地拉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列车。那从车窗里伸出来的手渐渐地远去了,我哭着、喊着爸爸,追着列车奔跑,我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呀,可是列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了远方,我和妈妈还是呆呆地站在那儿……”

二、有意识地去引导,在“勤练笔”中灵活运用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如果能得到老师以至于同学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驱力。我在每天的日记抽查中,喜欢给学生写一些简炼的评语,对于他们运用的好词佳句,我总是大加赞赏,表扬他们能够活学活用,运用得恰当,并根据具体的表现以得“☆”来表示,如今,有的同学都得到了三颗星、四颗星乃至五颗星。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六颗、七颗、八颗……可别小看这几颗星,那可成了同学们的奋斗目标。每天缴过日记,办公室门口总有几个人影晃来晃去,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飞身入屋,抱了日记本就跑,接着便在教室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有一次,胡奥林同学在描写雪景时,曾写道:“我走进田野,天地间一片雪白,麦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树木披上了白袍子,电线也变成了一根根银条,啊!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这一望无际的白色,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其中,“粉妆玉砌”引用自《第一场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引用自《索溪峪的“野”》“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引用于《山雨》。我给他得了五颗星,他自己自然欣喜若狂,其他同学也都非常羡慕,有的在日记中写道:“我正欣赏着自己那闪闪发光的四颗星,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哇!胡奥林得了五颗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凑过去一看,果真是五颗,我刚才的激动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不知是忌妒,还是羡慕……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过人的地方。多么希望我的五颗星能早日到来啊。”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了,胡奥林的这则日记之所以能得到五颗星,关键是在他能活学活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积累的语句。接着,我们又讨论了怎样才能运用好积累的语句的方法。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不用再讲了。

其实,学生的写作有着巨大的潜力,你越夸他们行,他们就越行。于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今天你引用了这段,明天我就会引用那句,形成了互相竞争、积极上进的良好局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他们勤练笔的好习惯。

三、运用不等于摘抄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也出现了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大面积摘抄的不良现象,这其实是对运用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思想懒惰,对待作文敷衍塞责,运用不得法,干脆摘抄了事。为此,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不论是日记还是作文,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就要通过真人真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抓住人物或事物特点,进行细致地描写,做到内容具体。而运用积累的语句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善于总结别人的写作方法,吸取他们的长处。比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写得活泼可爱,但不一定所有的猫都是那样,它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我们学习的正是老舍先生的这种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并非把他的语句大面积引用过来。优美的语句不是不可以引用,但大面积引用,写作时便很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摘抄现象也是由于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别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中“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然后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最后让同学们试着造句。有的同学就造出了这样的句子:“看到大家那犹豫的神态,爸爸斩钉截铁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出了问题我承担!’”这种以理解为基础的运用,显然与那种直接摘抄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的是很深的。

积累就是为了运用,如果只积累不会运用,那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那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把积累的语句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开阔思路,构建成新的联结,产生新的组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批评,换种方式是一种境界



河南宏力学校 郭德勇





今天是学生开学以来第一次写作业,为了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语,也许下了很多承诺:作业获得全优的颁发奖品;作业获得前20名的奖励卡片(班级的一种荣誉卡,累计到一定数目可换取奖状一张)等等。而且为了十拿九稳的达到这种目的,我还根据以往对班级学生的了解(部分学生作业往往偷工减料,两个字能表达清楚意思的,绝对懒得用上第三个字。)针对性地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建筑师,为了多谋取利润,在建房子的时候该用钢筋的地方他总是偷工减料少用三分之一、房子建好之后很快卖了出去,他大赚了一笔。可是不久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地震,别人建的房子在地震中都安然无恙,唯独他建的房子倒塌了。人们发现他偷工减料,都纷纷要求他赔偿。他损失了一大笔钱。后来他再建房子时比别人用了更多的钢筋,房子也建得坚固得多,可是房子建好后却无人问津,人们再也不相信他了。一时的“精明”却毁了他的前途,偷工减料的结果是害了自己。然后,我又联系上学期学生作业时偷工减料,讲了惰性对待作业的坏处,耗时十五分钟之久,直到我认为学生应该心有所悟时才说了一声:“开始写作业吧!”看着学生一个个奋笔疾书,我心中暗自得意,看来自己的一番攻心术还是很奏效的。我一边坐在讲台的课桌旁看书,一边憧憬着改作业时盛况。很快,作业一本本交了上来,我满含着希望地拿起作业批改了起来。可是批改到第三本时我实在改不下去了──老毛病依然如故。三本作业中两本都犯了以前同样的毛病:古诗中“闲”的解释白纸黑字的写在那里“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可是甲学生却偷懒写成“悠闲”;“青螺”的解释书上明明是“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可乙学生却省略掉的只剩下两个字“君山”……看着偷工减料的作业,我顿时怒火中烧。我厉声将两名学生叫道讲台上,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怒火。可看着两名学生战战兢兢又莫名其妙满脸无辜的站在那里,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将刚才老师讲的话听进去,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答题的方式是错误的,也许自己讲的道理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也许……一瞬间,很多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怎么样才能使他们以及作业还没有改出来但也犯了同样错误的同学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不再重犯这种顽疾?我的思维快速的运转着,挪位的五官也逐步恢复原位,我平静了下来,拿定主意:“同学们,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上讲台,是因为他们的作业再一次犯了刚才老师强调的应该避免的错误──作业偷工减料了。不过老师把他们请上讲台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想郑重地向他们道歉,向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刚才还被我愤怒的表情吓的正襟危坐的全体同学一下子又如同坠入迷雾,满脸疑惑不解的看着我。站在讲台上的两位同学也是一脸迷茫。我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老师之所以要向他们道歉,是因为老师觉得作业偷工减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老师也有错,因为老师没有发现作业偷工减料的思想在他们心里竟然是这样根深蒂固,而且老师已经教你们这么长时间了,竟然一直没有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这种毛病,以致他们一错再错,犯这种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刚才老师虽然花费了将近十五分钟来讲作业偷工减料的坏处,但却没有及时发现他们并没有认真听讲。这都是老师的错,如果老师早一点发现这些的话,他们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直错到今天,是老师没有尽到教育帮助他们的责任,所以老师在这里郑重地向这两位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显然,同学们被我的话震动了,许多人低下了脑袋,讲台上的两位同学惭愧的羞红了脸。我拍拍他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师真的很希望你们能够认识到学习上切不可偷工减料,不然,到头来最终吃亏的是自己,老师真的很想帮助你们改掉这些毛病,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两位学生感动得仰起挂满泪水的脸,注视着我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让他们回到了座位上。这是一位学生举起了手,满脸愧疚的说:“老师,我想拿回我的作业再检查一遍,刚才我也偷工减料了。”“还有我。”“我也是”……又有几只手举了起来。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刚收上来的作业很快又都回到了学生的手中。他们一个个翻查着资料、工具书,用小手点指着答案,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着。看着那股认真劲。我暗暗地庆幸刚才自己及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刚才我如果大发雷霆,把学生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也许能够暂时达到我的目的,但这样的呵斥持续的时间又能保持多长呢,学生并没有真正改错的自我意思,仅靠紧箍咒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其实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优秀的自我,他往往被深藏在内心深处,而其表现出来的有时却是一个坏的自我。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个优秀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好助手。如何激发学生运用这个优秀自我战胜坏的自我,自觉地管理自己,使学生内心深处的优秀自我最终变成其外在的表现,也许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作为老师,真得在这上面好好下下功夫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索与研究

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中心小学 孙法刚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探索;研究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的“思”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构建──实践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



我的理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构建。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践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教学反思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反思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教学反思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请看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要怕苦、怕累等。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课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请这位学生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老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鸟儿们飞起的时候,凤凰为什么不把它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个责任心强一点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的道理讲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无限。……每当想起当时的掌声,我心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策略



要提高教学反思实践的效率,就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现介绍5种常用的策略。



1.反思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或者一堂失败的课,可能是师生间的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与专家的一次对话)。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就必须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其自身意义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录像反思策略。



录像反思策略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上课和录像:教师围绕专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施教,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2)观看录像:执教者组织其他老师观看录像,执教者预先谈教学设计,再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观看录像的人员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



(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策略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教学反思,确定课题。



课改之风刮遍全国,在学习了有关课改理念后,本校教师也进行了课改尝试,本人听了多堂语文课,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多位教师都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跌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1)小组共同目标(即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的确定;(2)组织形式(即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的灵活转换;(3)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要素,小小组合作学习即会取得预期的效益。



根据以上提出的假设,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略)


(3)实践研究、反思调整。



①以学生语文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



②设计检测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思维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发展等)与工具。



③以一节语文课为单元,按预设的研究方案设计教学,并在择定的样本班中实施。



④教学活动后即对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转换教学内容,重复③、④的工作。



⑥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然后再选择基础条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为实验实验1班,四(3)班为实验2班,以进一步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⑦选择一篇课文,分作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一按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设计,在实验成绩班实施;教学方案二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思路设计,在实验田班实施。

⑧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苦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优于教学方案二,则继续进行第二轮实验。如果结果相反,则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⑨在教学方案一优于教学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选择一篇课文,同样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只是教学方案一在实验2班实施,教学方案二在实验1班实施。



⑩教学活动后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仍优于教学方案二,则证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结果相反,则表明研究方案还存在着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其再修正。



4. 搜集信息、撰写报告、总体推广。



本阶段工作主要是对上阶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在校内向总体推广。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3)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



(4)搜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档案袋策略



档案袋策略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袋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在运用以上反思策略进行教学反思实践时,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应付检查。所以,反思总结的内容要真实,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忌空泛冗长。反思总结应写得详实、具体、准确,不应泛泛而谈。三忌失真失用。反思总结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实用。特别是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此外,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常翻、常研,做到温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3]杨章宏. 课题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郭根福.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板书也重要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功能

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黄建清





板书,作为教学技能之一,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极少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虽然声像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但稍纵即逝的课件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给学生留下多少痕迹。而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像,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往的板书,大都是以老师的意愿为主,从老师的“教”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师常常为板书而板书,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完整、完美扔掉课文而板书。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一、留白板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留白”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能够提供给学生无限的驰骋空间。而板书中的留白,同样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听过一节三年级的《李时珍》,板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与众不同的是,教师的板书没有根据教学的进程板出诸如“救死扶伤”“勤奋好学”“爬山涉水”“不耻下问”等等这些重点词语。课始,教师只板书了一句话:“李时珍是个      的人。”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给出答案。由于是初读,答案自然是多元的。有“聪明”“伟大”“能吃苦”“舍已为人”“好学”等等。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板在横线的上下地方之后,抓住了这一良好契机,因势利导,提出再次认真读文,有理有据地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有的从李时珍治病救人的角度说他“救死扶伤”;有的从他编写药物著作的角度说他“废寝忘食”;有的从他遍访医生、渔民、老农的角度说他“不耻下问”;还有的从他亲自品尝药材的角度说他“舍已为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多元的,是自己的思维所得。最终“百川归大海”,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来评价李时珍,形成了“李时珍是一个 伟大 的人”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板书。通过“补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顺学板书,培养个性化解读能力



以往的板书,什么地方该板什么内容,教师心中早已设计好,只待在教学时将学生引导到这条“路”上来,诱其说出这个词或句,教师再将其板上,以期形成预设好的完整的板书,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为了板书而反复“逼”问学生的情况。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应是学生灵性舒展的体现。



特级教师金明东所上的《鸬鹚》一课,应该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整堂课,金老师紧紧抓住“为什么要用‘一抹’?”“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在教师的启发下,对于问题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说出了“‘抹’很轻,不会伤了鸬鹚,说明渔人对鸬鹚的爱护”,“‘抹’可以看出渔人很悠闲,不费力”,“‘抹’的面广,会赶下全部的鸬鹚”,“‘抹’不会惊吓了鱼群”等答案。金明东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选择地形成了板书。对于问题二,同样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探究活动,完成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的解读还超越了文本,体会到“一抹”还抹出了快乐、幸福、爱心和财富。整堂课形成的板书如下:



                                 鸬鹚



这个板书,看起来也许不那么精美,甚至还有点“随意”。但是,它是根据学情的发展而板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而不是循着教师的预设去完成板书。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教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可能会记得;但使我参与,我将会了解。”金明东老师正是努力使学生参与,真正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激情板书,凸显文章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也就是强调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归根结底要突出一个“情”字,感情、动情、入情、移情……特级教师李吉林也说:“教学若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教学时我们要以文本的、作者的“情”激老师的、学生的“情”,才能达到“情由心生”“情动辞发”的效果。



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上到激动处,黑板上的板书被“毁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于老师激情写就的两个大大的狂草:“怒!”“恨!”。对八国联军入侵的“怒”,对侵略者疯狂掠夺的“怒”,对带不走还要毁灭的“怒”……纵有千言万语,又如何能够表达?对封建统治者软弱无为的“恨”,对卖国求荣者屈膝献媚的“恨”,为国人蒙受奇耻大辱的“恨”……此恨绵绵无绝期!狂“怒”、痛“恨”,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也得到了凸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贺诚老师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他上的《万里长城》一课,整个板书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这么两个语句:



“是我国古代的最伟大建筑物”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既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本内涵的集中体现。课堂上通过对这两个语句的反复激情诵读、理解、研究、品味、感悟,达到了激情的目标,激发了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建立起了对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贺诚老师正是通过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他们直接触摸文本的最深处,逐渐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1.爱护

2.悠然
3.训练有素
4.省力
}抹{  1.很多鱼

2.渔人忙

3.粼粼波纹

4.经验丰富

惊吓     快乐、幸福、爱心、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爱上语文



大井镇中心小学校 李晓琴





高尔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真理。面对诸多活泼泼的生命,我们要将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当学生爱上你,爱上你的语文课,那么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就将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这是一个语文成绩较差的班。第一节课,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学生懒洋洋的表情。我首先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李老师。这学期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语文。语文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又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用上它。接着,我就讲了这样一个关于纪晓岚和和申的故事。

话说这天,众官员等候面君,三五成群站着闲话,和绅旁边围着一圈人谈笑,不时传来笑声。刚巧有一条狗走过。

和绅说:纪大人,请过来,……那,那那!是狼是狗?

众人:是呀,是狼(侍郎)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哎呀,是狼是狗?和尚书,堂堂一品大学士,连狼狗都分不清?我教您!看尾巴:下拖,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刘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

纪晓岚:这位大人眼生得很,请问尊姓大名,官居何职啊?

刘御史:不敢!敝姓刘,乃新任江南道御史。

纪晓岚:久仰!御史大人适才所言不当。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

刘御史:啊呦!吃粪就够难听了,干吗还要吃屎!真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呦!

学生们听了,都开心地笑起来,同时也认识到语文这一门学科多有意思啊!在笑声中,他们领悟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也成功地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语文的种子。

以后的课堂中,我也经常由课文内容拓展开去,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一个个小故事,穿插进来。比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就插入了《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相关故事。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语文课,讲到眉飞色舞处,看到学生亮晶晶的眼眸,流露出会意的神情,真是如遇知音。心里那个舒服的感觉呀,就像六月天里吃到一口透心凉的冰糕。下课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常常拉着我问:“老师,下节课还是语文课吗?”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不单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又有了学习方法,自然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