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欣赏(200篇)

[复制链接]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对话教学四注意







胡国军(浙江省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在给本刊的来稿中指出,阅读对话教学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要充分维护学生“倾听”和“言说”的权利。以往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倾听,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的不是课文本身,而是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即要掌握生词、概括段意、领会中心思想等等,因而学生没有了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机会,失去了自我言说权。因此,阅读对话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言说权。

二、要以共性特征营造氛围,以个性特征作为对话教学的突破口。对话教学的共性特征揭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应具有的基本法则,但它必须以个性教学为突破口,只有个性的张扬,才能判别阅读对话教学的形态。因此,要求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地开展精神交流,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要把对话的中心始终确定为每一个学生个人。当学生面对一篇篇课文时,他们实际上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最终得到主动的发展;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自主阅读和对文本的主动探究。

四、要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作为阅读对话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对话教学关键是要解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使日常的语文教育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回复

举报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余同生



近几年来,提倡“琅琅书声”的呼声越来越高。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朗读训练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提倡“琅琅书声”,不言而喻,是真知灼见。

但我以为,在提倡“琅琅书声”的同时,也应提倡“默默读思”。

首先,从功能来看,朗读与默读,各有各的优势。朗读便于调动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参与,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吟诵、记忆。低年级儿童内部语言还不够发达,尤其要重视朗读教学。与朗读比较,默读适应范围更广,它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默读的速度儿朗读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人。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要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强化默读的训练。

其次,从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古人既提倡“熟读”,又提倡“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家喻户晓的古训。宋代以后,一些有见识的学者开始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认为:“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侧重于朗读;“精思”,侧重于默读。《红楼梦》描写黛玉教香菱学诗,其基本方法是“揣摩”,这“揣摩”二字.当然可以包括朗读、熟读,但侧重点是默读精思。总之,传统的语文教学,既强调朗读,又强调默读。

再次,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默读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已与阅读息息相关,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默读。社会节奏起来越来越快,信息量在迅速扩大,因此,对人的默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广泛吸收知积,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善于在们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善于精读、略读、泛读、跳读。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因此,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们丝毫不可忘记默读训练的重要性。最后,我们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忽视朗读的倾向固然存在,忽视默读的倾向也许更为严重。听语文课,常常给人一种从头到尾闹哄哄的感觉,听观摩课尤其如此。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10分钟课文,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那样做,会被斥之为“课堂气氛沉闷”。默读,在一些语文课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教师钻研课文,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大的失误。

由此可见,加强默读训练,何等重要,又何等迫切!我们在强调“琅琅书声”的同时,岂可把“默默读思”抛在一边?

加强默读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按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二、提供默读条件

默读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一给时间,二给问题。

这说起来很简单,落实下来却很不容易。默读是需要时间的。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若干个三五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竞赛等,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或者说,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基础。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先静──默默读思,再动──或书声琅琅,或议论纷纷。一堂课的静与动,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不可顾此失彼。

默读要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的从头至尾提了十几个问题让学生默读,收效甚微。于永正老师只提了一个问题:“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整堂课,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思、议,收益颇丰。还有一位教师教《詹天佑》一文,只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默读:“这篇课文赞颂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那么,课文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一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老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会设计出一大堆挤牙膏式的问题;如果心中有学生这个主体,那么问题自然会是开放式的。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三、尊重学生感受

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现象,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学习《落花生》一课,有的学生说:“花生很有用,可惜不好看,我还是想做石榴,又有用,又好看。”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也想象小猴子那样,丢掉小的去捡大的。”这些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蕴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尤其要尊重、呵护,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丢一个“错”字了事,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四、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人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我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却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方法的掌握靠反复训练,训练得多了,就可以成为终生受用的习惯。
回复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



腾衍平



想象,是阅读、写作的翅膀。谁能富于想象,谁能合理地、创造性地想象,谁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或是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呢

一、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

二、借助标点展开想象

《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三、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四、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的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少年闰土》第一节中描写了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语句不多,却能引起我们无限的想象。闰土这样一个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将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

五、细看插图展开想象

插图往往是课文内容重点部分的直观展现,利用插图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飞夺泸定桥》中的插图描绘了战土们夺桥的情景。看图我们可以想象,桥下的水势是怎样的汹涌,战士们怎样艰难地前进……边看边想,仿佛进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

六、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

《穷人》一课的结尾耐人寻味。桑娜一家五口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现在多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生活会怎样他们以后的命运将如何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回复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



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 孔爱玲



在诗歌诵读活动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上做文章,“练”上下工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二、在游戏中背古诗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学生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另一种做法是在卡片上只写诗的题目,让同伴猜诵诗文,这叫“观题诵诗”。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凡此种种,形式多样。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扑克牌”放在口袋里,在课余时间便玩此猜“谜”游戏,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竞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达到了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制定环环相扣的奖励措施

设计精美、童趣盎然的粘贴画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针对这一特点,我把它作为奖品。我规定学生除每两天必背一首古诗外,多背一首奖励一张粘画,并把它贴在这首诗的旁边。这一做法果然有效,有的同学一天竟然能背四首,一次就能得三张粘画。为了使这种诵读热情保持下去,我规定粘画凑齐10张,奖自动圆珠笔一只,粘画凑齐20张,为该生家长发喜报。

这种精神鼓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给孩子以辅导和督促。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记忆潜力,我制定的最高奖励措施是:粘画凑齐40张,授予“诵读小博士”荣誉称号。

这一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全班呈现出你追我赶、快乐诵读的感人局面,常常是课前课间我一走进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朗朗的诵诗声不绝于耳。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更强。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如男女双方对垒竞赛,以一方背不出者为败方,以此来检查必背诗是否背诵,这样一来,学生们惟恐因自己的过失影响了集体的荣誉,都暗暗较劲,主动背诵。

另外,诗歌分类诵读和配乐朗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诵读方式之一。所谓诗歌分类诵读,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题的诗歌归为一类,集中讲解并背诵。比如,在二年级的诵读教材中,教育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的诗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诗》、《金缕衣》等6首;而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则更多,如《望天门山》、《晓日》、《山行》等。把这些诗篇归为一类,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如果再根据诗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来选取反映同一主题的古筝乐曲与之相配,更会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如《望天门山》等组诗,老师的配乐范读,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旷达、悠远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有意模仿,更加喜欢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诵读古诗不但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为此,我规定每周三下午的活动时间为诗歌竞赛和检查背诵时间,每天下午课前一刻钟是集体诵读时间,而每周二、四的晨读时间为配乐朗读时间。

在短短两个月的诗歌诵读实践中,我班32名学生有18名获得了“小小朗诵家”的荣誉称号,有29名同学获得了粘画的奖励,其中成绩优异者,背诗多达70余首,较差的学生也能背诵20余首,可谓成绩显著。
回复

举报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柏延霞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3)“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和人物言行提出问题:小红军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说他很倔强?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要做出赛跑的姿势,真的要等同伴吗?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

3.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太阳》时,我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太阳黑子耀斑是怎么回事,它与人类及大地万物的关系怎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4.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例如,我在教《五彩池》时,播放有关五彩池的风景纪实影剧碟,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彩池池水的瑰丽色彩、水池的奇形怪状。学生看着五彩池的池水不停地奔流。听着那潺潺的水声和讲解员的动听介绍,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得趣味盎然。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感情。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无法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倔强的小红军》,写的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艰辛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对文中人物言行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为此,讲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疲惫的战士累死、饿倒在草地上的惨景,再加上大雨滂沱、狂风怒号,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完全理解了小红军不愿骑陈赓的马、不愿吃他的干粮的原因:小红军倔强不愿拖累战友,正是一个坚强、勇敢形象的体现。这样,学生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3)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创设的情感范围,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在教《麻雀》时,我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角色表演,其中一人解说。当演到猎狗张开大嘴企图吞掉小麻雀时,表演老麻雀的同学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连扮演猎狗的同学也被吓了一跳。我便及时提问:老麻雀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能够理解吗?“因为它是妈妈呀!”“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学生们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趁机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讲讲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大家十分激动,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自己的妈妈更添了一份敬爱。

2.动态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1)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我未过多地分析、讲解,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

(2)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如教《麻雀》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感人场景。同学演得到位,大家看得仔细,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

(3)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自信中提高。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尝试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以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如教《峨眉道上》时,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如果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写一段话,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用“如果……就……”写一句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参与之趣,成功之乐。

四、精心设问,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蝙蝠和雷达》,我问:你们知道蝙蝠是靠什么飞行的吗?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便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正确答案了。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3.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到描写小红军外貌时的一句话:“脚上穿着一双破草鞋。”我提问:你能想象小红军是怎样穿着这双草鞋走过的吗?讲到陈赓看到“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我问:你能说出小鬼手里的这块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吗?骨头上的牙印是怎么留下来的呢?这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目主参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回复

举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形式



黄桂林



一、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读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写具体:总理的生活是那么简朴,你看他办公室的设施是那么简单,只有一张写字台、一盏台灯、两把小转椅;工作了一夜,他的晚餐是那么随意,一杯绿茶、两把小转椅;总理的工作是那么劳苦,一夜要批一尺来厚的文件。他批阅文章是那么认真,一边看,一边画,一边想,一边问,他工作了整整一夜;总理待人是那么可亲,到了办公室,他让“我”去休息,他自己审阅文件,值班室的同志叫“我”时,他亲切地招呼“我”坐下;工作了一夜,他让“我”一起和他喝茶,吃花生米。

二、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如:“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中的“轰动”一词义蕴深隧,内容丰富,可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其“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了大街上“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这样挖掘语义,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

三、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如:阅读《自相矛盾》后可这样引导;那人想,什么办法可以将矛和盾全部售出?(他可以任意收起一样来,待一样卖掉后再卖另一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矛和盾都卖掉了”为题想象作文。

四、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如:读《小珊迪》后,可引导想象:如果小珊迪安全换回零钱,事情会如何发展?让学生想象叙述其还零钱、购食品以及与弟弟互让食品的情景。

五、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如:阅读《将相和》后可这样引导。如果廉颇不服时,蔺相如据理力争,事情将如何发展?这样可使学生在正反比较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心。

六、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如:《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的方法介绍地道的特点和作用,可引导想象;如果这一天鬼子下乡扫荡了,冀中人民会如何利用地道与鬼子斗争,地道又会如何显示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威力?让学生以“地道,厉害呀”为题作文。

七、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如:读《少年闰土》后,可让学生借用月下瓜地那“清幽美妙”的画面,想象趣事,作文。

八、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如:《凡卡》一文,可让学生以“意味深长的结尾”为题,以挖掘结尾蕴含,体会作者以梦结尾的匠心。

九、条件插入型。可在课文中插入某一条件,引导推理,想象事情的发展变化。如:读《揠苗助长》后,可这样引导:那人拔苗时,一老农来到田头,事情将如何发展?让学生想象老农阻止劝说,最终保住部分禾苗,使拔苗人在事实面前受教育的情景。

十、事情再现型。对写人物教训给人以启迪的课文,可引导想象事惰再次发生的情景。让学生正面理解课文中心。如读《东郭先生和狼》后,可以“第二次遇狼”为题引导学生作文,以叙述东郭先生接受教训智斗恶狼的情景。
回复

举报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5-9-3 07:33 编辑

更多最新小语优秀论文推荐点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柯万宝

为了促进学生网络阅读,培养学生查阅、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我校制定了“小学生网络阅读”这一实验课题,进行了课程改革与调整,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在确保学生在校时间的基础上,每天中午安排一个小时,(四到六年级)组织两个班的学生到校园网吧进行网络阅读。

一、激发兴趣自主选择

在带领学生初次开展网络阅读时,可利用Internet上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料引起民学生兴趣,认识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为学生打开通向神奇世界的窗户,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要教给学生网络阅读的方法,拥有网络阅读的技能,掌握两种在网络状态下进行“开放性”学生的方式:1“任务驱动搜寻式开放性学习”,即按照“提出搜索任务→选择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眼→查找相关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式等开放性学习;2”自由浏览搜寻式的开放性学习“,即按照”上网自由阅读浏览→摘录下载所需信息“的程序进行开放性学习。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关网站,尤其是一些具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新浪网、中文雅虎和搜狐等,输入关键字,便可快捷地搜寻有关内容。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自由自在地点击鼠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如动物、植物、风景等等,尽情地畅游在多彩的世界里。

二、确定主题明确方向

平时,教师在组织、辅导学生上网阅读、多为集中一个主题进行。在学生上网阅读前,教师要确定一个大的主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研究的动机,明确网络阅读的内容、方向,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唤醒学生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长征了解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组织学生以“长征”为主题,上网进行阅读。学生在主题的指引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英特网或校园局域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有的学生全面了解长征的基本概况;有的学生喜欢战争场面,于是他们集中搜集了长征中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搜集大渡河、泸定桥的有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飞夺泸定桥”的起因、经过、结果、当时天气等相关资料;有的学生下载了飞夺泸桥的有关照片和敌我双方伤亡具体数据……课前,学生展示了自己从因特网上选取的大量的、丰富的有关图片以及文字素材。我结合课文内容,将这些资料经过优化组合,去粗以精、汰劣择优,把文中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丰富的画面。在教学中,我还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网上有主题地拓展阅读,迅速快捷地获取了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料,为欠轻松地解决了社会背景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由于事先确定主题,学生明确了方向,整个网络阅读过程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制作卡片归纳整理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并制作成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创设教学情景,深入地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意义,帮助学生发展信息整理、归类能力。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整理归类,制成卡片,便于交流。有的学生收集地球的有关资料,有的收集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有的收集世界各地环保措施的资料。学生通过归类整理之后,制作卡片,从不同的角度加深理解,知道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四、展示观点交流讨论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把握该事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各自的认识、看法与成果,通过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补充与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如《草船借箭》学习后,学生对周瑜的认识更加模糊了。文中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强,与《赤壁之战》中智勇双全的形象似乎对不上号。在网络阅读时,学生查寻有关资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学生上网查寻《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搜寻到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体现到周瑜的智与勇,有的从“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情节认识到周瑜的心胸狭窄。正是由于从不同事件,不同角度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

五、总结评价形成成果

当学生形成初步成果,教师身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片面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后,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完善自己的成果,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从而去发现规律,深化认识。教师既可以指导与组织学生使用Email将自己的成果发送给师长、朋友;也可以将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卡片在课堂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去年六一,我校举行了网络阅读汇报活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电子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以下是我校网络阅读汇报时部分学生的电子作品:

郑璐同学制作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恐龙世界》网页,分为六个部分:1.恐龙的传说;2.恐龙的种类;3.恐龙的故事;4.恐龙的灭绝;5.恐龙的研究;6.恐龙的资料。

张浩同学制作了《太阳系》的网页:1.关于太阳的传说。2.太阳基本数据。3.太阳结构。4.光球及其活动。5.色球及其活动。6.日冕与太阳风。7.太阳的能量来湖。8.日食。9.太阳活动预报。10、太阳系的由来。

李舜星同学搜集了上百种飞机,将其制作成网页。

林华同学搜集了牡丹、梅花等十大名花的图片、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繁栽要点及自己的片断描写制作成网页……自从开展网络阅读以来,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李舜星等12位学生分获省小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赛一、二、三等奖。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07: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