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欣赏(200篇)

[复制链接]
204#
发表于 2010-6-25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伸手可摘知识果——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搞得老师和被提问者尴尬许多,课堂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老师的授课情绪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最终课堂效率提不上去!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下,更应提倡孩子们多角度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某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授课都缺乏梯度性。即学生不了解自我的学习状况,不知道该学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老师提问时不分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对应关系。
  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1]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2]这些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力求梯度性的要求,更是对课堂提问时要有梯度性的要求。因此,不分梯度地教和学,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1.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
  2.师生互动不起来,抹杀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3]我今天提出的“梯度教与学”从更深意义上来说是对分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一种模式即梯度的预习——老师有梯度的备课——有梯度的师生互动,六种方法,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一)、预习、备课分梯度: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天性禀赋发挥出来,而每位学生的资质又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之初首先要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早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且要与学生相对应起来。针对学生预习内容的不同设置有梯度问题。老师如何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呢?在每学习一堂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每个小组的组长将简单的基础知识分给差生完成,其他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设计问题,且每人制作一张学习卡(不允许有重复的),由小组长检查并做好统计归化,上报老师,师给予检查提示。而老师以学习卡的内容为基础,将设置的问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有基础又有升华,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过这种有效预习,学生们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因为设置的问题难度较大而出现抄袭或不完成作业的的情况,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老师在备课方面,设置问题也就有了依据,不会形成“满堂问”的情况。
  (二)、检查分梯度:
  学生们做好了预习功课,老师必须要付诸实际:检查。不检查预习内容,学习卡就像是一张废纸,没什么作用。而老师检查的力度又不宜过大,应将权力下放到组长的身上。拿出上课之后的3分钟时间,由组长提问组员自己设置问题,回答错误者,要及时给予纠正。检查完毕,老师可以将题目与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挂钩,适时地抽取一两个同学进行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个步骤,是让学生们理解他们的任务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肯定,他们制作的学习卡片能够被采用,其价值得到完全体现,试问主动性怎么能不提高呢?兴趣也慢慢在培养起来。
  (三)、课堂上灵活改变梯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善于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但是并不能一味强调,否则学生的学还是一潭死水,因此,适时改变梯度,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差生可以回答中等难度问题,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慢慢出现这种情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在逐层提高,应予以鼓励。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一段时间后的效果,也可能是某节课上偶尔出现的状况,因此不能滥施鼓励,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及时抓住差生、中等生思维的闪光点,把问题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升一个台阶。而对于优生来说,似乎没什么难的问题,其实不然,他们的成绩很不稳定,此时老师可运用比较阅读,并提出几个题目来考核优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所有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逐渐的锻炼与提升,课堂效率才能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的梯度性
  作业同样要分梯度性。比如说,课外作业《快乐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可选择自己的知识薄弱题型来做(老师也可建议性的选择题型让学生做)。阅读答问的题目要求全班来做,做后还安排时间进行4人小组交流,让答问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指导组内同学将问题答准确,答完整。思维拓展的题型要求中等偏上的同学先做,成绩差的同学在借鉴拓展范例后再做。如:《詹天佑》这一课的拓展题是:你还能设计出好的线路吗?思维层次浅显的同学肯定不会想出更好的设计方案,所以就让优等生先试着去设计,有好的思路在黑板上画出来,供中等偏下的同学参考,起到思维有效延伸的作用。
  (五)、课外阅读分梯度
  在语文学习中,讲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在课堂上所实施的一系列梯度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其实,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就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我在开展活动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我预先从书店里去寻找适合小学生读的作品,要求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阅读其中的多数作品,并写出读后感;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读完我指定的作品,并且摘抄精彩段落,细细品读;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阅读指定的文章,摘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语句更通畅。搞好阅读,读出文中之味,品出文中之情,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质量,促进语文教学
  (六)、辅助教学方法
  梯度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运作,可以在其他方法的帮助下共同实施。例如,在课下,每个小组可以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在书签上可以写上自己的人生格言,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在课堂上,将自己制作好的书签赠给回答问题优胜组,这样一节课下来哪个小组积累的书签数量最多,哪个小组便是获胜的一方,对于梯度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对于现在实行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更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发现课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以上是我总结的几种梯度教与学的方法,对我们语文老师如何有目的、分层次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10-6-25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消除学生阅读心理障碍的策略

  根据新课改方案(试行),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将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教师必须尊重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学生在“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如何创境设问,如何解惑,如何归纳拓展”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阅读鉴赏障碍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在阅读过程中突然产生一种困惑,感到读不懂,理解不了;有时表现为烦躁,不想阅读,不再作答;有时表现为急躁,坐立不安,甚至撕卷甩书的过激行为;有时表现为学习理解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怎么答,考完后又非常清楚;有时表现为做了题却不知做了些什么,事后根本记不起等阅读心理障碍。
  其实,阅读不快乐的现象往往被老师忽视,以致错过干预的良机,久之,将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态,不仅严重影响学业,而且对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形成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交给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一、平等交流给方法,让阅读快乐起来
  阅读困惑产生原因之一在于心情紧张,从心理学家对思维灵活性的研究表明,学生一旦紧张,心理活动就会出现“功能固定性”的情况。
  一次月考后,我发现一学生现代文阅读题一道题也没做,却在答题处写了几个字:“烦,烦,烦死了!”我一看姓名:小兵,不由得想起监考时,他把头压在试卷上,手不停地将笔敲打课桌,很是烦躁的样子。
  在评讲试卷的时候,给全班提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摆正心态,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尤其是考前要放松心情,不要过多地去想能考多少分,尽到努力就行。其次要注重平时阅读理解的知识积累,功夫在诗外。现代文阅读有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作者以什么为中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大致切分段层,就能把握答题范围;二是局部落实,试卷在哪设问,就在哪前后寻找答案;三是对具体语句的理解,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方法。另外,要坚持改错,这次错了,改正后再读一下,一次错不要紧,坚持改错就一定能有进步。从此,小兵专门准备了一个改错本,收集整理,语文成绩不断攀升,并顺利考上大学。
  在教学中,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及时干预、疏导。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给学生指导一些学习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二、举一反三重学用,让阅读心理拐个弯
  学生在自读时容易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即平时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式会给学生一种心理误导,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多拐个弯,容易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的双重目的。
  一次,继桢拿着卷子跑进办公室:“老师,这道题你给我改错了!”我一惊,忙说:“不要急,让我看一看。”我拿过卷子一看,没改错呀!
  继桢一急,拿出教材和笔记本,指着书上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出现三次,你在给我们讲怎样回答“作用”时要从内容、手法、情感三个方面作答,我这样回答怎么又错了呢?
  这就是学生在自读理解文章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困惑,原因在于平时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产生的误导,不能举一反三。此时疏导要有耐心,待其平静后交给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以理服人,以用致学,在肯定积极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当我耐心倾听并给她仔细讲解方法后,她高兴地说:“我懂得应该怎样解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27:00 | 只看该作者
识用结合增强识字与生活的联系



陈兴杰



今年8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召开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会,感受颇深。回来之后认真领会,认真钻研,尝试设计了识字课的备课思路,愿和大家一同商讨。

我选的是识字(一)的第2课,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口、耳、目”等12个字;(2)会写“十、禾、木”3个字。(3)掌握“丨、丿、\”基本笔画。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这一课生字体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安排了一组象形文字。对于象形字,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作过多的讲解,只求向学生渗透,让学生会辨认即可。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学生只要能看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并能简单说一说,会辨认就行。

二、认读生字

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急于教读。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入学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学生有可能回答:我在广告牌上看见过“报喜鸟西服”,认识了“鸟”。我在包装袋“大白兔奶糖”上认识了“兔”。我在饭店“四川火锅城”认识了“火”……学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教师不必限制,可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初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然后可领读认识生字。领读这一环节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自己领读。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等。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开展识字竞赛,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识字。如开展“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认字竞赛等,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下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总之在识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只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上。

三、巩固识字

对于这12个生字,教师没必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该在练习中,在生活中巩固识字,使识字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我会连”这一题的设计是遵照象形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字,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就能够比较熟练地认出这些字。

“我会找”,找一找哪些字你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的?这样一方面巩固了第一课学过的汉字,又加强了新旧生字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本课共三个字,其中“十”是上节课学过的。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学生刚开始写字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范写的过程中结合生字教三个基本笔画名称“丨、丿、\”,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认识就行。最后让学生练写。在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同样的要求,但至少写2个。写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五、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让学生动手收集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学习的生字。(如商标、报纸、书籍……)进一步增强生活与识字的紧密联系,做到识用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早餐”中的识字“游戏点心”

──谈小语一年级上册中大量识字的巩固  







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启迪心智。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把每天早晨语文课前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请学生练习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谜语、说儿歌: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

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得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乐学的伙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 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识字教学的课外拓展与开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几点做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识字教学为例,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活、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识字能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有趣,让学生乐学。以及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一、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如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们就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能认了。?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学生的姓名中的汉字包罗万象,开学初我们就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全班五十多个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配合学校辅导、帮助小孩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名字卡,一张粘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可以用来作为检查的工具,如让学生分发名字卡,检查谁认识得最多最快,或者让学生挂在身上互相认识、互相念念等。还经常让学生练习发作业本,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很多字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

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我都在其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物品的字。还分类的指导学生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经常开展“对号入座等游戏,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电视广告、字幕、图片等也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

4.创设认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

布置学生动手收集商标等,可以进一步增强识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识用结合。但要求学生做而不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其兴趣就会下降。所以我们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孩子把认得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最喜欢就是粘贴小报、手抄报,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做成小报,上面的汉字记得特别牢。我们还在班上专门设计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收集的已认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班上还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二、利用社会语言文字信息大空间,通过参观、游览等活动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

1.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牌匾等识字。?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引导学生当爸爸、妈妈带你上街玩、旅游时,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一次可能记不牢,但上街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高了,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比如,麦当劳、肯德基。

2.有计划的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

当老师列队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民润超市时,学生喜出望外,惊喜若狂,原来学习、认字还可以在教室以外。在民润超市里老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定期举行秋游、春游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信息无限的课外。

(郑燕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教学之我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教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阅读带音节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我是……接着我又说:“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于是,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中识字,从而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还收集商标字及有关图片,剪贴成集,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并把其中的得意之作张贴在教室周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识字,体验情操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例如:我在教归类识字(二)“自选商场”这一课时,我说:“最近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商品包装上的字,现在请你把认识的字告诉给自己的同伴”。接着就让大家拿着自己搜集编排的商标版面字去找自己的伙伴相互展示,大声认读。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但会认自己收集的商标版面字,同时还学会了对方展示的商标版面字,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再如:我还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或组长检查所学生字、讨论问题、玩“给生字找朋友”的竞赛游戏。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体验到团结进取的高尚情感。?

三、探究识字,培养能力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出识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例如: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问学生:你读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球”这些写活动的词时,发现了什么特点?接着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活动跟手有关,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高、跑步、踢球”这些活动是跟脚有关,所以“跳、跑、踢”用了足字旁。再如:学习“笔”字时,我先出示一支毛笔问:这是什么笔?你是怎样记住“笔”字的?学生会说:我看见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尖是用“毛”做的,我记住“毛”字加竹子头就是“笔”。如果碰到已学独体字与已学部首组成的合体字时,我会问: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学生会说: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廖清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借助“展示台”拓展学生识字空间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设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以“展示台”为契机,努力探索识字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识字的方法很多:有借助熟字加偏旁、减偏旁识字;有编谜语、查字典识字;还有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发明的形象动作识字等。如学生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一》中的“舞”字时,老师问大家,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把双手展开,右脚提起,告诉大家,这个字就向一个人在跳舞。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打开了。一位穿裙子的女孩子提起裙子的右角,告诉大家,“舞”字还像一只蝴蝶在飞舞……这就是形象动作识字的一个片段。从中可知,以“展示台”的展示为契机,学生在主动地探索识字的方法。

    二、借助“展示台”,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识字

    为了增大识字量,借助展示台开展活动。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识字。如在一次展示活动中,我让学生把一周内收集的新字轮流上台介绍,他们收集了“旺旺雪饼”“乐百氏”“四川日报”等。我问孩子们,这些字是从哪儿来的?有孩子说是从同学的本子上认识的;有的说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还有的同学是在商店买东西时认识的字。这些学习资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借展示这个机会,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识字,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进取精神。

    三、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中识字

    “展示台”的展示是一个活动过程,需借助具体的材料表现出来,学生收集的资料是展示的物质基础。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汉字材料,如收集商标、歌词、电视中字幕、门牌字等。在收集过程中,学生通过他人的帮助和利用自己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巩固旧字,认识新字,并把这些新字放在“识字本”上,在课内外与同学交流展示,互助互学,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四、借助“展示台”,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阅读中识字

    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发展了个性、丰富了精神世界,还能积累丰富的字词材料,扩大识字量。课外阅读不失为识字的好途径。在课内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机会也不要放过,例如品德与生活、数学、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教材中都有语言文字材料,都是学生识字学习的资源,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展识字空间。

    五、“展示台”呈现方式多样,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展示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展示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汇报、擂台赛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乐于读书识字,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借助“展示台”,拓展活动领域,开放学生识字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雷素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