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欣赏(200篇)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0-5-30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热身练笔,让孩子乐于习作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江玲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深切感觉到:因单元“大习作”其常有一个主题或训练点,目标要求明确,一上习作课大家就摆出一副做文章的大架势,结果学生反倒受了束缚、写不好作文,产生套题现象,千篇一律,失去了自我。长此以往,“缺乏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缺失写作语言”三大病状显现明显。怎么办?我另辟蹊径,每次习作课之前来段“热身小练笔”,短短五分钟互动式的师生讨论﹢短短五分钟快笔速写,内容随意些,于无意中显有意。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放下写大作文时的架势,自由发挥。于是,凭借高于“大习作”的自身优势,“小练笔”使学生对于“大习作”的感觉、构思、把握重点等应付自如。



1.热身运动,进入状态



管建刚老师说:“写作这东西是讲究状态的,在状态里,想表达,想拿起笔来写,后进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话语来。”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写作场:民主、平等、亲切、放松、自在。其实,借小练笔来营造写作场做法简单、自然。



一日,教学《难忘的一次经历》,我绞尽脑汁不知从何入手,对于这样简单又常见的主题,往往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直入主题教学定让学生如大海捞针般苦恼,怎么办?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句话:我拿起了一个汉堡包,让孩子们说说看到这句话你就想起了什么画面?有人想起了第一次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狼吞虎咽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被逼着吃的情景;有人想起了被诱吃的故事……短短五分钟的畅谈后,围绕这一句话他们开始了“小练笔”。妙语趣事很快出炉了:我常常望着招牌上的汉堡包发呆,有一次,妈妈大发慈悲带我去吃了一次……真想把柜台里的全给吞了;我拿起汉堡包,一下塞进嘴里,咸咸的沙拉酱,生却脆的卷心菜,甜甜的面包,再配上深海雪鱼,那味道真是超级棒;不一会儿,一个美味的汉堡包入肚了,我却看见妈妈正在偷笑,感觉不妙,果不其然“一个汉堡包下肚了,该练琴了吧?”……



此时,孩子们对于说的热情高涨,对于写的感觉来了,“难忘的吃汉堡包经历”让他们回想起了更多生活中有趣的经历。于是,一节《难忘的一次经历》作文课就在小小练笔的“轻松、愉快”造势下拉开序幕,学生就在写作状态里动笔。



同样,教学写景的习作,学生一开始并不能拥有对景物美的感觉,我让他们瞧一瞧窗外风景,写一写小练笔《窗外》,先找找观察与描写的感觉,再来写《府山公园》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这样的热身运动耗时短,效果佳。



2.头脑风暴,活跃思维



当学生不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写作难题自然会从“选材”转向“构思”。构思不好的习作嚼之无味,不经构思的习作千篇一律。借小练笔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构思出新颖的习作。



本次习作的小练笔阶段,我在黑板上直接板书了“小孩”“大人”二词,请孩子们给这两个词用几句话分别做名词解释,越多义项越好:小孩与大人是一对反义词;喜欢绕好多圈子说一件事的是大人;在权力方面,总是输给大人的是小孩;大人=(小孩×8年)+成家+严肃-天真-活泼;在把青蛙变成什么的选择上,回答是玩具、王子、巧克力的是小孩,回答是金钱、权利、文凭的是大人……关于“大人”“小孩”,孩子们思维是如此活跃、创新,他们有无穷无尽的话可说。于是当我把“以此为主题怎么写”的问题提出时,他们的思路像满园盛开的鲜花争奇斗妍般开阔。篇篇习作中新奇的构思如火花般耀眼,一闪一闪──瞧,《做个小孩不容易》、《假如给我三天大人生活》、《小孩与大人的天壤之别》……



再如我展开“狭路相逢”的小练笔,没有任何限制地写,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相互碰撞──学生就构思出了《狐狸重逢乌鸦》《捣蛋鬼与司令官》《男生pk女生》……等习作。常此以往,学生对于命题作文不再拘泥,对于习作不再按部就班、人云亦云,教师批改作文也会是无穷的乐趣。



这样的头脑风暴无拘束,有创意。



3.链接习作,直破难点



对小学生来讲,写作要有技能,尤其是学会细致描写。而有规矩的课堂习作指导让学生觉得无趣、难以吸收。怎样使这一技能的渗透恰如其分,充分弥补学生“描写粗略”的缺陷呢?不妨试试习作前的小练笔。



就如教学《校园赏花》这篇游记习作,游览顺序是关键,可是如果学生对各种花只是轻描淡写,习作就仅仅是流水帐而已了。可要将花观察仔细、描写生动不是件易事,很多老师会选择带领孩子驻足某花跟前细细地赏外形、色彩、姿态等,这样的办法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见得学生能领情,因为在实地观察中。其实,老师们不妨习作前进行一番《那一株花》的小练笔,将目标聚焦,将描写放大,在习作前让孩子们的笔下有这样的文句流淌:那是一株百合,粉红色的花瓣中隐隐约约藏着白,是“红里透白”的美丽,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叶子作着陪衬。嫩黄嫩黄的花药被风一吹,成熟了的花粉飘飘扬扬洒向四面八方,好似给百合花蒙上了一层嫩黄色的面纱。我爱百合,爱它纯洁无瑕,爱它他百年好合的花意。一花如此描绘,一校园花难道不也如此描绘吗?



观察式的外形描写可以这样指导,体验式的心理描写也可以啊,如教学习作《心情变奏曲》之前的小练笔可以是“我乐疯了”,请孩子把自己乐疯了那个时候的样子、神态、心里想法写出来以突出“乐”,自然他们会迁移到生动描写其他的情绪“快乐、委屈、难过”中;教学《四季旅行记》习作前先教孩子小练笔“好热啊”,孩子自然会迁移写“寒冷、温暖、凉爽”中……诸如此类小小练笔,在师生洽谈中承载着的是老师无痕的细致生动描写的教学指导。



这样的强化训练目标小,进步大。



总而言之,“热身练笔”使孩子勤写大习作:它与教材中安排的习作不同,它不受时间、内容的限制。课文中哪一部分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哪一部分使学生有感而发,哪一部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生活中哪件事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哪项活动学生特别喜欢,这些都可以随时作为小练笔的内容。“热身练笔”使孩子会写大习作:十分钟小练笔时,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丝毫顾及,敢想、敢写,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深层的智慧,生活的积淀在此刻得到爆发,一挥而就已成为我班学生的群体习惯。“热身练笔”更使孩子乐写大习作:我想十分钟小练笔的成功,不光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更为重要的是习作确实成了他们的乐趣。学生乐于用笔、善于用笔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是“热身练笔”最令人欣慰的成果、最值得推广的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0-5-30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个性化作文也需创新



大庆教育中心八百垧学区创业小学 周洪才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追求个性,崇尚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良好风尚。由此,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统一标准,分数挂帅,全面发展的目标必将合理转变为尊重差异,发掘特长,潜能开发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且发扬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鼓励调动全体学生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展示的广阔空间,使学生能无所顾忌地把内心的思想,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笔墨丰腴,个性飞扬。同时还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想象,博取众长。因为个性离开了创新也会暗淡无光,创新可以使个性更加张扬。长此以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才思敏捷的优秀篇章必将充实祖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文化宝库。



以下是本人在习作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实践和粗浅感悟------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多鼓齐擂,鼓动个性。



一、鼓励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为多数学生构思阶段思绪繁杂,莫衷一是。虽然有的学生想到很多,却无从下笔,这时最需要鼓励和引导。当然,鼓励也要分阶段进行,要适时而动,相机而行。



首先,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起初,学生会搜索自己的记忆,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物、事物、动物和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切经历体验都可以展现,不要过多考虑遣词造句和修辞。目的是让学生排除干扰,解除顾虑,先使学生敢于下笔。纸上有字就是成绩,就要给与表扬。



接着,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忘记的或不熟悉的情节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完整。



对于思绪杂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再进行深入的引导,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虚拟空间。通过开导,提醒使他们相信,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道听途说的,梦里看见的等。只要合理想象,大胆推想,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发生也可以写。要使学生不仅成为现实世界的参与者,还可转为虚拟世界的目击者。这样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填补了学生阅历的空缺,使他们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还可随意选择。



然后,鼓励学生敢于联想,组织素材,构思情节。



通过以上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学生能解除顾虑,增添信心。但是想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还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迁移时空,拼接素材,夸张事实,扩展情节。可以使学生会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相关联的情节,重新组织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二、鼓舞



在前面多方面鼓励引导之后,多数学生已信心陡增,但部分学生仍然笔墨匮乏之时,再进行跟踪巡视,有的放矢的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气势进行调动。



首先,就地取材,搜寻亮点,以点带面,调动全局。



为了趁热打铁,哪怕发现极少数的学生写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作为案例,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请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还可掺入自己想象的情节,然后鼓励并指导大家继续写作。这种在学生身边找实例,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补充完善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励个别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调动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激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然后,发掘个性,优势点评,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石子,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苍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利用。



当全体学生都群情高涨,大胆挥毫之际,教师再寻找几个个性突出的案例,当众展示,并且让大家参与联想,增添情节,完善故事。特别要找一些只写寥寥数语,但个性突出又有创新又有丰富联想空间的案例,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想象,运用联想,补充自己阅历的不足,充实写作素材,完善故事情节,再通过创新润色文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作文水平。个性是文章的风骨,创新是个性的光芒,只要不断给学生铺设展示的舞台,提供张扬的空间,学生的文章必能个性飞扬,风骨岿然,光芒四射,魅力无限。



最后,风格展示,取长补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



生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展示了,因此,作为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善于运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还需能在骨头里面掘精髓。一定竭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热情,振作学生的士气,鼓舞学生的激情。



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个别学生哪怕仅有一处亮点,更要优先予以展示,这是促进作文走向个性化的需要,切忌不要全文展现,以免暴露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他自己就有个性,有特长,有优点,要发扬。这样做对增强全体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有必要。最不提倡教师亲自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扼杀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来的信心。因为学生会比较,会鉴别,要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体味,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三、鼓劲



在学生创作激情燃烧之时,在众多亮点的照耀下,要进一步给学生打气鼓劲,激励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首先,比照过去,坚定信心。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学生增强了的信心,鼓足了勇气,点燃了激情,但还需教师推波助澜。教师要有的放矢,依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去同写作之初进行比照,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推动写作热情,强化创作激情,提高创新的勇气,推进教学成果。



然后,博取众长,充实自己。



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的好评,只有个性特点是不行的,还需



兼备公认的优点。发现学生之中有风格特点鲜明突出的习作一定给予展示的机会并表扬。并且,教师要鼓动学生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还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个性突出且技法全面的优秀作品。



最后,坚守自我,勇于创新。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发现并认可了他人的长处,就想否定并放弃自己的风格。教师要给这类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鼓动学生勇于创新,以便使自己的风格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飞扬,更加光芒四射。



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锻炼丰富的想象力,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打造历练写作技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多为他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更多集纳个性的星火,更多发掘创新的光芒。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作文个性化的光辉必将跃然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0-5-30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论文千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情境让口语交际与学生零距离







福建省福鼎市硖门中心校  王乐余  郑大聚

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是人们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和动力。综观人教版实验教材有关口语交际的话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安排,在紧扣专题内容的同时,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受专题内容等因素的限制,不同话题与学生的贴近程度并不处在同一水平上。同时,由于地域不同、城乡有别,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也就有了差异,一个话题贴近了一部分学生,却难免与另一部分学生有距离。

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策略,用活教材,努力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而交际情境生活化则是弥合距离的重要策略。

口语交际课中的情境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情境,一种是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即把课堂设在生活中,或者把生活引进课堂里。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交际情境的生活化,可以促使交际情境“具体”化,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做法是:

一、呈现生活情境

当有些话题的内容与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这时,可以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呈现或者再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类似教材内容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插图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另一幅插图画的是妈妈洗菜时浪费了自来水。总体上,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了这样的生活。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草坪,他们所知道只是,草是庄稼的对头,或者是喂养家畜、烧火做饭的原料。这样的生活阅历,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这部分学生也就无从说起。教学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插图,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如,某些同学经常折断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校外有些小孩经常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街道公路两旁的树木经常遭受破坏;有些同学没有及时关上学校的水龙头,浪费了自来水。对那些在周边有草坪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也可以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爱护草坪的事例来替代图中的内容。课前可以带学生实地看看,有条件也可以拍下录像、照片,课堂上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交际活动。

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者现象替代教材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专题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话题选择的随意性、训练安排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使情境变得“具体”,交际任务更有“实际意义”,教材提供的话题就转变为源于学生自己真实生活的话题,与学生没有距离,从而使学生产生倾吐的欲望。

二、虚拟生活情境

话题与交际情境需要互相适应。有些话题单从内容上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能没有距离,但如果在课堂情境下交际,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学生无从产生说的欲望,有话不想说,距离便由此产生。这时,我们可以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引发交际的需要,以消除距离。

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应该说没有学生不熟知自己家乡的景物,就内容来说,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没有距离。但是,对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是全体学生所共知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都熟知的家乡景物,却不需要,这样的交际活动并不存在。在班上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而创设适当的虚拟性的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引发学生交际动机。上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学校三年级(同龄人便于沟通)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这里玩过呢。这次她给老师来信说,今年暑假准备来我们这里玩,还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师想让同学们给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年龄人,由你们介绍,她听来更加亲切。接着让学生先在小组练说,然后在大组说。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

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交际兴趣与表达交流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打开话匣。同时,设计这样的情境,既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还可以安排学生与特定的对象(如上例中的“外甥女”)交流,使训练方式呈现多样性,便于让学生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中,在多个回合中的训练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黄家堂小学 周志芳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必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一、在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是学生发展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切实地在口语交际课上落实口语交际训练,构建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的课堂。



1.就地取材,创设情境。



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时就结合本班实际模拟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注:玲玲是班上一名残疾女孩,由于先天性脑瘫,致使手脚不灵,生活很不方便。)



开课不一会儿,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玲玲的妈妈,她满脸愁容地站在门口。于是出现了下面的一段对白:



师: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妈:玲玲这两天拉肚子,我怕她急得慌。



师: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您放心回去吧,我们会帮助她的。



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语文(五年级)培训资料妈: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玲玲妈妈走了,同学们把目光投向玲玲。只见那位女孩眼角分明闪着泪花。一时间课堂气氛凝重。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课堂瞬间又有了生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要勇敢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做生活的强者。



生: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生:我们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要互相帮助。



生:不要笑话有缺陷的同学,要多给她爱心。



生:关心和同情弱者是善良的表现。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身残志坚的故事……



生:我们要帮助玲玲,在班上成立互助小组,不让她妈妈为她担心。



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帮助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想法。学生情绪高涨,争先发言,情真意切的话语让人感动,整节课牵动着师生的心。这堂口语交际课是由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使全班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强,交际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贴近生活,拓宽渠道。



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生成心与心的碰撞。比如教学完《可爱的小动物》一课后,教师抓住学生喜好小动物这一特点,随即增设了口语交际课。教师先让学生谈谈都喜欢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都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物体作了概括、总结性的表述,语言系统进行了第一次整合。随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观察自带的小动物模具,一边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察意见,另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又一次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当学生尽情地介绍小动物的可爱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交流,不仅扩大了交流的范围,而且为交流注入了新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很有层次性,循序渐进,效果良好。关键是教师并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是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散发开来,将交流的内容、范围进行了活化,拓宽了说话的渠道,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富有生气、口齿伶俐;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富于激情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大多头脑灵敏、热情奔放;一个热衷群体活动,会创设生活场景的教师将精心策划,为学生营造多彩的生活。因为,教师的一切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所以教师应力求为他们开辟交往、欣赏、尝试的天地,要从原有的语文教学重在读写、语文能力源于书本的框架中跳出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他们真正富有鲜活的生命而开辟全新的口语交际通道。



1.常规活动中的口语训练。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多是由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时间多,参与的活动也多。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一次班队会上就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跳绳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欢呼雀跃中进行着比赛。比赛结束后,紧接着教师把话锋一转:“看见你们的笑脸,老师也挺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去揣摩老师的心理活动上,发言非常热烈。这样的活动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的聊天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学生的口语在不经意中得到了训练。



2.创造性活动中的口语训练。



创造性的活动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的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语言的训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现撷取一二加以说明。



(1)辩论答问。根据教材中似乎矛盾的地方,或课前收集学生看法不一致的问题,或把小组讨论中的争议重点抛向学生,让他们找依据寻理由,然后在班组内进行争辩。可自问自答,互相问答,指名回答,或双方争辩。争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



(2)新闻发布。现代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每天或每周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鲜为人知的,有的是离奇并赋予想象的,也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每周开设新闻发布会,学生会有意去搜寻,并事先做好发言的准备。发布会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训练重在坚持,贵在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在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增添了信心,使口语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



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口语交际训练



从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



1.在朗读与品味中进行。



阅读教学重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原圆明园图以及文中介绍的文物,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谈谈“看到这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再一次指导朗读,读出欣赏、赞美之情。然后通过反思对比,激发情感:“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却在几天内毁于英法联军强盗的手中。”出现相应的录像片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残暴。此时,学生心中的痛惜、愤怒之情便会油然而升,激愤的言辞也会汹涌而出。于是,教师及时问学生:“假如此时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这种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又在对比中进行说话练习的阅读方式,达到了发展语感,加深对语言的领悟和鉴赏文学作品的目的。



2.在释疑与评价中进行。



释疑就是通过个体思考、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质疑、释疑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师生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会出现赞同、反对、欣赏、批判等鲜明的观点,并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其间,师生会以明朗的态度给予一定的评价。在这样一个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倾听: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浙江省慈溪市天元镇潭北小学  许崇霞

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是个很大的遗憾。

“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言语激励。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荣誉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我在上“爱吃的水果”的口语交际时,先提出:“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会评的小朋友我们称他为美食评论家”,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仔细,等同学讲完后,争先恐后举手发表意见。有时我还会设置一定难度,让他们把稍长的话再完整复述一遍,当“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即地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二、善引导,提高倾听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在不断引导中提高其“听”的能力。

(一)课堂引导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如在教学《小兔远南瓜》时,由于学生过于关注自己想的办法而忽略了听别人的内容,以致生生互动较少,我就设计了一个“你说我听”的活动。先让一部分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另一部分学生听。然后请听的一方汇报:“我听懂了××的办法是……”但双方交际并没有在这一层面上终止,紧接着,汇报者还要征询原说话者的意见:“请问我说得对不对?”促使原讲话的一方也认真倾听,根据汇报者的表述,做出相应的对答。这样一来,学生的倾听有了目标,交际的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成为真正互动的口语交际。

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如,请学生听出优点。课堂上,我常会问学生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教学《我们的画》时,一个孩子介绍自己画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时引导学生:“呀!他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发现他的优点了吗?”稍后,有孩子真诚地说:“老师,他说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黄的头发,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样。”“他用的颜色好,那个‘渐变色’是美术课里教的。”这时,我又提醒:赞美的话可当面说,受表扬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气氛热烈起来,一方说:“你的声音很响亮。”一方回答:“谢谢,你也说得挺大声。”在你来我往中,听者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说者备受鼓舞,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

培养学生听出缺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以期听者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有趣的游戏》中,说出有趣是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活动。代表们先在组内练习,小组成员认真听,仔细观察,再提提建议,看还能不能说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结果,大伙儿都憋足了劲,该听的听,该说的说。有人提议,别板着脸,带点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划,要是加上“兴致勃勃”“哈哈大笑”几个词语,内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个地方特别有趣,声音再响点。还有的干脆示范起夸张滑稽的动作。在互帮互助中真正发扬了团体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如打招呼时“您好”“你好”;诉说心情时“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内容相似的两段话等,比较异同。能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二)课外引导途径广

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日常生活是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最大课堂。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生活乐事。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少儿广播节目,如果我们布置学生回家听,学生一定是十分欢迎的。在检查时,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检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学生可让他们简单复述广播的内容,能力弱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记住了几个词语听听说说,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除广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闻、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

听学习内容。让学生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也可以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话语让老师或学生说故事,其余听记,要求记得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在边听边记中,孩子们的速记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听自然声响。走出教室,广阔的生活环境就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课堂:莺啼蝉鸣、草长花谢、潮汐的涨落、小鸟的啁啾……引导学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再动笔写一写。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结合说、读、写、思种种活动,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三、贵坚持,养成倾听习惯

课标中真正提到“认真倾听”,是在第二学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就可以不作要求。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没有最初的意识,要想在第二学段顺利完成目标,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更要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注意环视周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0-6-5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识字写字教学的三个结合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乔翠红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的确手写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味地强调手写而贬低“看”、“思”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是学习者调动眼、耳、口、脑、手多种身体器官来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眼、耳、口、脑、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只有这些器官协同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识字、写字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记得快,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是写上很多遍也未必有用。经常教低年级的教师会发现,字掌握得好、写得漂亮的,往往不是那些头脑特聪明、数学特好的学生,而是学习态度好、对语文兴趣浓、课堂上特别活跃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会观察,会评论。一个新字出现,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看清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能较流利地说出记字方法。这样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字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保持长时间不忘记。而有些学生不参与这个学习过程,只靠一遍一遍地机械抄写来强化记忆,即使当时记住了,过不了几天又会忘记。因此,识字、写字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过程的优化。

  一、“眼看”与“手写”结合,重视观察过程

  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没有丰富的感性基础,是不可能自觉地去总结规律,从而提高识字、写字水平的。

  (一)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

  (二)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错字主要就错在形近字、笔画多的字上,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未”和“末”这两个字所有的笔画都一样,区别只在于两横的长短不同,如若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只由教师讲,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印象也必定不深;反之,教师不讲,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出于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大部分学生会很投入,效果也会比较好。?

  (三)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

  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这既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

  评价是一个有相当难度又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要做到正确评价,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只有观察到位,评价才能恰如其分,也才能起到提高自己的作用。?

  二、“脑思”与“手写”结合,重视思维过程

  (一)用心识记单个汉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记字、写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像“春”下面是“日”字,有的小朋友总会把它写成“目”字,如若我们在记字形前先引导他们想一想,春天有些什么特征(春天,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植物开始生长),然后引述:春天到了,太阳暖洋洋的,你们看,“春”字的下面是——(日字),日也就是——(太阳)。这样学生的错误率必然会大大减少。许多形声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像提手旁的字与手有关,木字旁的字与树有关等等。在教学时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学生用拆部件、换部件等方法记字形,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生活经验联系,发挥思维的作用。

  (二)积极进行规律总结

  要经常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进行整理,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一方面防止遗忘,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同类生字打基础,提高识字、写字能力。汉字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在识字上,如形声字的规律;写字,如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等基本上所占位置及写法都差不多,要经常帮助学生整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口说”与“手写”结合,重视表达过程

  表达是小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为表达要经过几个过程。首先,表达要以观察为基础,没有观察得到的表象,表达就无从进行,其次,表达要有思维的基础,没有头脑的加工、整理,表达就不可能全面、有条理;最后,语言是表达的外显形式,有了观察和思维的基础,还得看你能不能说出来。因此表达得不好,未必就是掌握得不好,但表达得好,则肯定掌握得好。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表达的作用,这是识字教学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训练学生。

  (一)说字形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换部件、拆部件、数笔画、联系生活经验……),说时要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如记“播”字,要学生说出:我用拆部件的方法来记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上面是一撇加上个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这儿指种子,春天我们用手把种子撒到田里就叫播种。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右上面写成“采”了。

  (二)评价?

  评价主要指对别人说的记忆方法、书写的字,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评说。这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表达出来。学生听的过程、比较整理的过程、表达的过程都是学习,这样同一个字反复作用于大脑,印象自然深刻。

  (三)说写法?

  说一说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每一个笔画、部件写在哪里,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不仅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另外“听”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评价的基础。识字、写字教学和其他任何一种教学过程一样,都应当是“看、听、说、写、思”的综合过程,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综合作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