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和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他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难过,写出了‘但愿人持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他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安排:誊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和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他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一起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一起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示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由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身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难过,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身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身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身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身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3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协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持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掌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获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已经长期坚持了古诗文诵读,具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如此布置,重在积累,并从朗诵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中汲取营养。〗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导语:背诵古代文学家的著名作品,实在是一种惬意享受。谁愿意露一手,让我们陶醉一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身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身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任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交叉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身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沛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一起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一起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持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逾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绚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和:板书设计
      但愿人持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真情留人间)
【反思】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