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1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4、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5、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誊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身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动身。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随同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2、揭题,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3、结合资料谈谈、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2)查字典或结合诗句尝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
(3)读通课文,说说诗句中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指名读古诗。
(4)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有重点)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
磨:磨拭,即擦。
遥望:远望。
理解诗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辉映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自由说 指名说
2、考虑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3、想象诗的意境:
(1)看图读课文
(2)教师描述: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奇妙的美景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4、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和重音。
(2)范读 练读 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虫”不能写得太下,右边的“累”起笔与“虫”一样高,写紧凑些。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板书课题。
5、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身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影:指月影
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随同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难过,月影能够随同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这有什么方法呢?
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 指名读
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洞庭湖之旅》
六、小练笔:《洞庭美景》
课后练习:
一、 我会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峡( ) 未( ) 遥( )
狭( ) 末( ) 摇(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 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未:
三、读古诗,填空
本课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
的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望洞庭》是 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
的美景。
教学反思: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学过这两古诗,而今年又是第一次教四年级,所以刚开始翻开这一课是觉得有点措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内容呢?后来经过反复品读,查阅资料协助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对“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双重比喻句的理解,告诉我对不懂的地方不能妄加猜想,而要去细细体味。在教学是我想学生刚学习时可能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诗意难懂。我试着让学生说出自身的难懂的地方,再一一攻破的方法,事半功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3
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绚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板书: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身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
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
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
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身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感想]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考虑。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掌握诗歌所要包括的意蕴。
3、身临其境,显真情。
师:这首的妙处在于这短短28个字的诗中却有五处地名,你能找出来吗?
生: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勾勒“峨眉山、明月、平羌江、三峡”图。)
师:读读古诗,你能把这几个地名都标在图上吗?(了解李白的行程)
师:读读诗句,看看书上的插图,结合黑板上的图,找出你不理解的诗句或词语。
生:“半轮秋”什么意思
生:从图上看出就是 “秋月半轮”的意思。
师:古人常说人月两团圆,可此时作者抬头所见却是清秋半轮月,他的心情又会如何呢?
生:他会埋怨道:半轮月亮啊,你什么时候才干圆呢?我什么时候才干和朋友再相聚呢?
生:“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是什么?
生:看图我猜是月影。
师:你有过这样一种“我走月亮也走”的感受吗?说说你的经历。
生: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月亮老是跟着我。
生:有一次我晚上坐船去上海,月亮倒映在江水中,船走月亮也走。
师:古人经常对月抒情,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
师;“月是故乡明”啊!
生: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师:作者随江而下,月如影相随。这是哪里的月?
生:故乡的月。
生:与朋友分别时的月。
师:月亮为何总跟着作者?想想李白此刻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生:月亮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友人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李白舍不得离开故乡和朋友。
[感想] 月亮本是诗中一个普通景物,但古人对月亮往往有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抓住月亮这个感性的景物,由景入诗,由诗和人,由人和己,层层深入,步步入境。在生活经验与体悟诗歌的基础上让作者的感情从学生的口中自然流露,娓娓道来。看似无情却有情的月亮成了学生们走入李白内心的桥梁,成了作者和读者宣泄感情的一起媒介。
4、反差体验,悟深情。
生:“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君”指谁?
生:是李白的好朋友。
师:李白连夜赶路行程匆匆,也许还没来得和向朋友、亲人告别呢。想想这时李白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无可奈何。
生:渴望与朋友再欢聚。
师:你有好朋友在外地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思念的?
生:打电话联系,表达思念。
生:写信给他告诉他很想他。
生: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
师:你愿意送李白一部手机让他在孤寂的夜行船上和朋友再聊一聊,以表思念之情吗?同桌互演李白和朋友打电话,倾诉思念之情。
师:手机是我们送给李白的,当时的他可是一无所有。船越行越远,思念也越来越长,李白只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借酒浇愁。
生:对月感慨。
生:吟诗思友。
……
师:哎,“夜发清溪向三峡”,(引读)——“思君不见下渝洲”。
师:你理解李白此刻的心情吗?再读诗体会体会。(自由读,齐读)
[感想] 古诗中的“思君”一词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中的人与景无不关合着一个“情”字。今天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的迅捷明了,与作者的“无处寄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的心理体验让学生更进一步领悟到诗人的情真意切,思念无人与说的无奈。在角色体验之后,在“情”字入心之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的语言妙处的领悟皆通过朗读表示了出来,真正是情由心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8: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