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课堂实录精品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1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干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时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胜利。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和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实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不只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身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身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沛相信学生。假如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干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身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示,如:朗诵、扮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沛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澎湃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身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17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àn。
3、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古诗我们早就会背了,但现在我们放在课文中进行学习,大家觉得现在的要求是什么?(要会背,而且要有感情地背诵;要了解它的意思;要会写)
二、初读课文
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
2、由于学生已经能背诵,所以直接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指名读。三、理解诗句
1、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 出示课文挂图。
设置情境:一天黄昏,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黄昏的太阳的?课文中称黄昏的太阳叫什么?这轮黄昏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协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一起点评。
??8、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身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2教时 主备人:周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能背诵古诗。
2、完成相关的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入 欲 穷
指明读上面的字。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尽头 用尽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穷 穷苦)
3、教学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1、指导书写。
2、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誊写。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2、 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
(2)黄昏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
(4)再登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情感型的课文比重相当大。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情,定好“情调”,以情育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在教学《登鹳雀楼》一诗时,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教师可以对字词略加指导,便可引导学生入景动情,领略诗人登临此楼时的所见所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黄河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气势宏伟雄奇。由静景、动景、远景、近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河图,怎么不令人神往呢?然而,黄河奔去的远方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自然地引起诗人的联想,这里写的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又不满足于这些美景,他要站得高,看得更远。一个怀有豪情壮志,高瞻远瞩的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前两句是后两句的基础,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升华。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不但给学生再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而且激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形象,受到感染,同时又通过所感受的形象,体会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2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