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起行囊走四方》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幻灯片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1931年5月1日创立于乐会县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她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捍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她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斯为妇女解放运动之旗帜,海南人民之光荣,娘子军革命精神永存!)
    ③ 红色娘子军征战杀敌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谁?
    ④ 红色娘子军,现代的花木兰,中国的巾帼英雄,她们的故事传奇而悲壮。人们把她们的故事搬上了舞台,琼剧,京剧,电影,电视剧,尤其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堪称中国的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名扬海内外。(播放《红色娘子军》片断《万泉河水清又清》)
    ⑤ 说到万泉河,说到娘子军,我们肯定会想起一首由我国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歌曲,是什么?谁能为我们演唱一段?(幻灯片播放片断)
      一首名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一部名剧《红色娘子军》,使红色娘子军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妇孺皆知,那一条蜿蜒流淌的万泉河更是让多少人魂牵梦萦,不远千里而来一睹它的风采。
   ⑶ 博鳌的崛起:(5分钟)
    ① 师;娘子军的历史已过去,但娘子军的精神世代鼓舞着万泉河的儿女们去开创崭新的蓝图。博鳌,万泉河的出海口,就是这崭新蓝图的开始之笔。
    ② (幻灯片 博鳌图片)
    ③ 关于博鳌,关于博鳌亚洲论坛,你知道多少呢?谁来说说?
      (幻灯片)
关于博鳌亚洲论坛的由来
  博鳌亚洲论坛是由三位亚太国家的前政要,1998年一起发起建议的。基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海南省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发起人建议将“论坛”总部设在中国海南博鳌。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在博鳌宣告成立。200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落成。博鳌亚洲论坛每年一度年会。
 ④ 师:亚洲论坛落户博鳌,使博鳌这个不知名的小鱼港一夜名扬世界,也带动了我们海南的飞速发展。博鳌水城是海南最具知名度、最具活力的旅游品牌,每年都吸引无数海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万泉气象新,博鳌更喜人。博鳌,让世界理解琼海,博鳌,让琼海走向世界。
  5、万泉河的“三色”旅游文化:同学们,我们的万泉河漂流到博鳌就结束了。相信一路下来,大家对万泉河的旅游文化,对我们的家乡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万泉河优美的山山水水,完好的自然生态,展示了万泉河的绿色文化。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使万泉河的山水具有了灵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它是万泉河的红色文化。博鳌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以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展示了万泉河的蓝色文化。万泉河的“三色”旅游文化让万泉河的魅力经久不衰。一路走来,我们不得不从内心里发出感慨:我爱你,万泉河。我爱你,我的家乡。(幻灯片三色文化)
四、我当小导游说话练习(5分钟)
  1、师:有朋自远方来,你会怎样介绍万泉河呢?
  2、分组讨论
  3、学生说话。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你万泉河,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背起行囊走四方》优秀教案七
【教材分析】
  《背起行囊走四方》是八年级下最后一个综合性学习,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名胜古迹对联考”。镶嵌在名胜古迹上面的对联,犹如画龙点睛,我们可以从这双“眼睛”里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而学生在这之前还没系统接受过对联训练,开展这项活动是引导学生关注名胜古迹上的楹联,留心地搜集和揣测,并通过交流和学写,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浏览学习,归纳出对联的基本特征;
   ⑵ 基本了解对联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对联的特征、类型有一定了解;
   ⑵ 掌握“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感受对联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保守对联文化的热爱。
   ⑵ 通过对联,领略风景名胜,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1、通过上网浏览、学习有关对联知识,归纳对联基本特征。
  2、通过基础练习,进一步掌握对联基本特征。
  3、学以致用,创作对联。
【活动难点】
  理解和归纳对联的基本特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教学流程】
 
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重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感染熏陶,引发兴趣学习阶段创设情境  以旅游为切入点,引入山海关的同字异音联,并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  教师演示多媒体演示文稿。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与求知欲。
慧眼识联  在五个句子中识别出三个对联。  教师演示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板书  积极考虑并回答  通过和其他问题的比较初步感知对联。
妙手连联  将分开的上下联快速组合。  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  初步理解对联的对仗特征。
景联相印  对联贴到相应的风景图片中。  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  初步感受、理解对联必需切合景物特点的特征。
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阶段提出问题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提出自身感兴趣的问题。  认真聆听。  学生提问,因此分组。  尊重其独特感受,是每个人学有所得,并明确学习目标。
网上学习  通过网上探究,点击感兴趣的内容归纳、总结对联的特征。  网络课堂管理,鼓励学生分工合作。  小组分工上网查找资料。整理展示资料内容小组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全班交流。举例说明对联特征。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巩固速读的方法。
一起归纳  归纳对联基本特征,并制定评价规范。  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  培养对信息处置的能力并锻炼听说的能力。
练习反馈阶段巩固练习  进入网上练习:补残联。  网络课堂管理并演示多媒体文稿同时进行讲解分析。  做练习。并进行简单研讨。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安排作业  “对联创作”分为三个梯度分别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的学情,选择适合自身知识水平与能力的题型来做。  网络课堂的管理。  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恰当难度的题目利用资料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和评价的能力。
课堂总结   谈对联的特点和对联的类型;并总结学生在活动课上的表示。  畅谈对对联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祖国保守对联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背起行囊走四方》优秀教案八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在活动中以写作导游词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文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体会语文蕴含的文化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初步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加人生见识的必要途径,感受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活动设计】
一、环节一:“走”的故事
  1、全班同学在自由组合和分工搭配的原则上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
  2、小组任务:结合同学们自身的旅游相册等资料,用编写导游词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身的旅游故事。
    比方有学生写道江心屿、雁荡山、杭州西湖、黄山等等。
    在这个环节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讲述自身旅游故事的过程中,能基本掌握住记叙的要素,也有对景物的适当描写和对事件的记叙,但这些仅仅是构成一篇游记散文较浅层面的内容,而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不只能记叙事件和描写景物,还要能从中初步体验出这段行程蕴含的文化意味。因此,就有了我们的第二环节──“走”的发现。
二、环节二:“走”的发现
  镜头:在充沛肯定了同学们辛勤的努力和精彩的表示之后,我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有两位导游,他们都热情周到、都口齿伶俐,但一位在带领你游览景物时仅仅向你介绍风景,另一位在介绍风景之余还会告诉你许多关于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假如你是旅游者,你会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后者:“因为风景是我们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眼睛看得到的,而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则是需要导游介绍的,跟着这样的导游去旅行才会觉得更有趣味性。”
  教师:“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同学刚刚写作的导游词,更接近于是哪一位导游呢?假如要作一个优秀的导游,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导游词增添哪些内容?”
  在经过简短的讨论思索后,学生:“添加一些和这个风景有关的神话传说,增加神秘感。”
  学生:“介绍一下景物名称的由来。”
  学生:“假如是名人故居就要介绍一下这个名人的生平等内容。”
  学生:“还可以介绍和这些风景点有关的诗歌文学作品,对联等内容。”
……
  教师:“看来一处风景之所以能历经这么长的岁月、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除了它自身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之外,还因为它自身所承载的一段经历和故事,比方岳阳楼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千古,比方杜甫草堂因诗圣悲天悯怀的情感而万古长存。看一片风景绝不只仅是看它外在的风光和照几张照片,更多时候是在读一个人、读一段历史。那么我们刚刚天南地北行程中所遇到的这些景物,它们身上又有多少故事是我们还未曾在‘走’的过程中发现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来继续改写你的导游词。”
  从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在如何写作导游词写作方法的指导下,能认识到将饱含文化气息的内容融入写景、叙事的文字中,为自身的文章添加了厚度。但这种融入的技巧还是比较刻板的,如何让他们的写作更富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之趣呢?于是我们开展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
三、环节三:“走”的文学
  1、推荐观赏影视作品:凤凰卫视的追求──“永远的三峡”、“两极之旅”、“欧洲之旅”、“千禧之旅”、“纵横中国”、“穿越风沙线”、“走近非洲”的记录报道。
  2、优秀: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唐师曾与《我钻进了金字塔》;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
  3、“走”,其实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我们在“走”中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这些优秀的现在人行走、追求、思索的旅程,一定会给我们的写作以更多的启示。
  写作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不时提升的过程。当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遇到高山峡谷时,需要有人正确的引领,需要探索未知的勇气,如此方能有领略生命壮绝奇绝风景的机会。我想,我们的经历如此,学生亦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背起行囊走四方》优秀教案九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在活动中以写作导游词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文化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体会语文蕴含的文化意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加人生见识的必要途径,感受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优秀教案】
一、活动一:“家乡风景独好”
  1、主题:
    根据本地区的景物特点,在学期之初就给同学们安排相关的任务,分成六个小组,可按季节和景色特点的不同分为几个主题,如“崂山春雪”“樱乡花海”“火红的樱桃节”“九水清韵”“巨峰揽胜”“大海的呼唤”等。
  2、要求:
   ⑴ 细心观察,随时把观察到的有代表性的景物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优美的文章,并可随时利用专栏、板报、广播等形式发表交流。
   ⑵ 注意积累相关的照片、图片等,也可利用自身或亲朋的相片,并配以说明。
   ⑶ 走出户外,进行社会调查,深入民众,不只要观察欣赏还要走访和考察,甚至还要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考证,搜集文献资料,挖掘民间故事传说等。
  3、总结和评价:
    这一项活动的总结不必拘泥于一次,根据季节的不同可随时分主题小结,形式也不拘多样,如“朗读竞赛”“爱我家乡美文竞赛”,“故事会”,“大型图片展览”等形式。
二、活动二:“模拟旅游趣味多”
  1、主题:
    以“爱我中华”为主题,学生自愿组合组成东、南、西、北、中五个小组,分别表示出不同地域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和人文特色。
  2、要求:
   ⑴ 利用自身或朋友的旅游相册或从网上、图书馆等地方查阅相关资料,积累图片资料,并配以说明。
   ⑵ 在向大家介绍的时候要求写成导游词的形式,(可事先给大家放阅《长江之歌》的纪录片,优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除了景色的介绍外,还要尽量表示各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交叉一些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典故,诗文名篇,精彩对联、题咏等。
  3、总结和评价:
   ⑴ 举行一次“爱我中华”模拟旅游主题班会,时间布置2课时,旨在展现祖国的魅力风貌,激发大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各小组分别向大家展示图片、资料,并以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解说,可利用多媒体增强表示效果。
   ⑵ 名胜古迹对联考:
    ① 以“走的文化──名胜古迹对联考”为主题,将搜集整理的对联在班级交流,并要给大家讲述与对联有关的名人故事。
    ② 办一期书法竞赛将搜集到的各地有特色的对联用不同的字体抄录下来,(最好用毛笔按对联的贴挂形式)用专栏的形式交流展览,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积累。有兴趣的同学亦可自身创作几幅对联与大家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书与实践结合,锻炼能力。
  2、在旅游中观赏祖国大好河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搜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
  2、感悟对联语言的妙趣和文化韵味。
  3、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景点,写一篇导游词。
  4、根据地图能制订旅游路线图。
【教学难点】
  1、组成小组,模拟实地旅游,做一个计划。
  2、互助合作,开展读书实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多样性的自然奇观和悠久的历史带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文化与自然的兼容并蓄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世界遗产也正是这一观念的极佳反映。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历史古迹,自然资源和入文资源互相依存,完美地统一与一体,这种自然与人文完美的组合已成为我国名胜古迹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的文章介绍我国的名胜古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古人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只有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出家庭,才干真正了解社会,才干对你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干获得真知。
二、模拟旅游(分小组活动)
  1、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自身去过或感性趣的旅游景点。
  2、查阅这一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3、一位同学负责写一篇导游词。
  4、其他同学负责找图片,做旅游指南。
  5、找出旅游景点的对联,互相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出一份手抄报:
    具体内容:
   ⑴ 旅游景点介绍。
   ⑵ 导游词、地图、路线图。
   ⑶ 图片、照片等。
   ⑷ 对联赏析。
  2、名胜古迹对联考:
    在我国大局部旅游胜地,都可以剪刀精彩的对联,题咏,例如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这些诗联,不只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供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请你搜集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重点是本省本地市的),分类编成名句名联集锦,在班上展览、交流。有兴趣的同学,无妨学写几副对联。
  3、根据以上活动积累的资料和感受,写一篇游记,也可以写成书信、日记、对联等。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人教版八年级的整册教学设计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8: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