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课堂实录(赛课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高尚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高尚的情谊。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和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为“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身的个性阅读能力。
  在分析《蜡烛》的主题时,学生们大多不知从何说起,整个课堂气氛十分冷淡。为了顺利解读《蜡烛》的主题,不至于让学生无从考虑,我要求学生用“我被    所感动,原因是    ”的句式说话。以引导他们从内容上去感知文章的美。通过小组讨论,五分钟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1:我被苏联红军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原因是那位牺牲的红军战士是那么的年轻,但是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他却无私的奉献出了自身珍贵的生命,作者对红军烈士牺牲时姿态的描写,让人潸然泪下。
  生2:我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的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原因是在那么一个炮火连天的环境下,人们想躲避还来不和,可是老夫人却毫不畏惧的走向了炮弹横飞的战场,她走的那样坚定,完全不怕被炮火击中。
  生3:我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的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原因是老夫人是那么的衰老,连行走都很费劲,可是她却做成了看似不能完成的事情──安葬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这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啊。
  生4:我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的无私的爱所感动,原因是为了表达对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的敬爱和敬意,老夫人把自身珍藏了45年的心爱的结婚蜡烛点在烈士的坟前,并且在烈士的坟前守侯了一夜。
  生5:我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的无言的行动所感动,原因是老夫人默默安葬好了契柯拉耶夫烈士以后,又默默地在他的坟前守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当苏联红军发现她时,她仍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向这些红军们鞠了个躬,并点燃了最后一只蜡烛,然后就默默地离开了。此时此刻,语言似乎已是多余的了,老夫人和红军的心是相通的。
  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刚才找到的这些感动点都能让我们进入到文章中,既感受到了文章主要的写作内容:安葬红军烈士、点燃结婚蜡烛;又感受到了南斯拉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对苏联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高尚而深厚爱。可是老师还有一个疑问,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示这一个主题吗?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一主题再推而广之?小组合作研讨之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认为还表示了苏联和南斯拉夫两国人民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因为契柯拉耶夫可以为南斯拉夫人民献出自身珍贵的生命,而老妇人玛利·育乞西为了安葬红军烈士,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并且献出了自身最心爱的结婚蜡烛。由此可见,两国人民在一起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生2:我认为还表示了作者对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的赞美。因为老妇人玛利·育乞西和红军烈士契柯拉耶夫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并且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他们之间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这种逾越国界的爱让人感动,催人泪下。
  师小结: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和品味将文章的内容与主题完美的统一了起来。的确,作者通过一系列感人情景的刻画,高度赞扬了南斯拉夫的老母亲对红军烈士的真挚而深沉的爱,热情讴歌了两国人民在一起反抗法西斯战争中所建立的高尚的情谊,这种情谊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协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掌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示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不能将课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优秀教案,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沛发挥思维的空间,用自身的情感和知识积淀去激活知识,去感受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蜡烛》课堂实录
【优秀教案说明】
  《蜡烛》写的是1944年9月19日,红军决定偷袭贝尔格莱德萨伐河上的一座桥,一位名叫契柯拉耶夫的战士牺牲了,为了尽快攻占那座桥,红军没来得和埋葬他,一位老妇人亲手埋葬了他。本文特点是人物思想感情集中于一点,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作品感人之处是诗意般的表示出这种感情的深度和浓度。所以宜从各方面体会这种情感的深度。看炮火连天,想老妇人不顾生死;看年老体弱,想老妇人力量的源泉;看维护遗体,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看烛光闪烁,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假如停留在概括人物思想感情上,作品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减弱,另外本文意蕴丰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句子,宜细细揣测探究,每一局部将注意力放在意蕴丰富之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可以让学生提问,也可以向学生提问,确立探究方向后,逐一研讨,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本课时设计如下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二、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2、复述课文情节,小组讨论老妇人是怎样的人。
四、研读欣赏
  1、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
  2、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3、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示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测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
六、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片断】
  师: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
  生:课文写的人物有五个红军,一个老妇人,还有德国人。
  师:他们做了哪些事?
  生:五个红军做的事情是决定偷袭一座桥。
  生:德国人做的事情是阻止他们偷袭,不时用炮袭击他们。
  生:老妇人做的事情是埋葬一个牺牲了的红军。
  师:大家分别说出了文中人物各做了什么事情,但这些人物、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请你们考虑。假如把文中所有人物和事件综合起来,想想他们之间的关联,该如何叙述这件事情?
  生:五个红军决定偷袭一座桥,德国人吓坏了,不时地用炮轰击他们。
  生:德国人的炮火很猛烈,五个红军,两个轻伤两个重伤,还有一个牺牲了。
  生:为了尽快攻占那座桥,红军没有时间埋葬牺牲的战士,老妇人就亲手把他埋葬了。
  师:不错,大家的表述已经综合地反映了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这还不够,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既能表达出文中所有人物、事件之间的联系,又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该怎么说?
  生:五个红军决定偷袭一座桥,在德国人猛烈的炮击下,两个轻伤两个重伤,还有一个牺牲了。和近的一位老妇人亲手埋葬了死了的那位红军。
  师:正确,概括比较全面,假如能加上时间,地点就更好了。
  生:1944年9月19日,红军决定偷袭贝尔格莱德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德国人为了阻止他们的偷袭,用炮火不时地轰击他们,在德国猛烈的炮击下,一位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红军战士牺牲了,为了尽快攻占那座桥,红军没来得和埋葬他,一位老妇人亲手埋葬了他。
  师:很好,这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比较清楚了,大家再想一想作者着力写的是什么?
  生:作者着力写的是老妇人埋葬契柯拉耶夫的经过。
  ……
【课后反思】
  复述课文,从而提炼课文梗概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往往是令学生不感兴趣的,且语言组织的也不恰当。要想让学生如行云流水般说出,除了加强朗读,在朗读中感知,在诵读中品味,在朗读中揣测外,还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即像上面的教学片断那样,师做恰当的提问,适时的引导。使问题由浅而入,由深而出,把“复述梗概”这样一个大问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化大为小,而且又层层相联,环环紧扣,最后得出课文梗概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说的再恰当不过了。而上面的片断体现的再完美不过了。教师的提问恰是引导学生做主体的关键,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学生才干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正是我以后的教学中所追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8: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