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课堂实录(特级教师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假如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 “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生1:我明白了对爸爸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
  生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
  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
  1、你知道了些什么?
  2、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我今天也想听听同学们的真实感受,你能用“我觉得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谈谈自身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吗?
  生1:我知道文章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
  生3:我知道文章写了四次背影。
  师:哪四次背影,你能给我们找出来吗?
  生: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师:他说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生1:我觉得文中的父亲很慈祥。
  生2: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很感人。
  生3:我觉得儿子首先对父亲不太理解,后来才懂得了。
  生4:我觉得文章的语言很朴实。
  生5:我觉得文章特别令人感动。
  师:同学们知道的挺多,也很有自身的见解。对这篇文章,你还能提出自身的疑问吗?(点击课件)
 
三、合作探究
  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考虑问题是否有价值。
  学生合作讨论,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巡视,收集问题,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
  问题举例:
  1、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特定的角度?
  2、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3、文章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
  4、文章写父亲的背影放在什么样的特定环境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6、父亲买橘子那样费劲,为什么还坚持自身去,不让儿子去?
  7、文章为什么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写的那么详细?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所提问题很有考虑价值。老师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多与“背影”有关,我们就从“背影”入手分析,好吗?文章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为什么要详写父亲的背影?这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请大家紧靠这些问题,再看课文,深入研讨。
  学生分小组继续研讨。
  全班交流:
  生1:文章以“背影”为题,是因为“背影”是文章的线索。
  生2:还因为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文中哪一次背影写得最详细?
  生:望父买橘的背影。
  师:哪位同学能找出描写父亲买橘背影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点名学生朗读,找出后全班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生1:这是一个伟大的背影。
  生2: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生3:这是一个凝铸着父爱深情的背影。
  师:为什么背影凝铸着父亲的深情呢?你能结合词句具体说说吗?
  生4:“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蹒跚”标明父亲腿脚不灵便,还穿过铁道为我买  橘,很不容易。
  生5:我认为“慢慢探身下去”中的“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
  生6:文中一连串的动词如“爬”、“攀”、“缩”、“微倾”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他坚持自身去买,只想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点事。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段描写除了写父亲的动作,还写了什么?
  生:衣着。
  师:结合文章的内容,你能从父亲的衣着上发现什么吗?
  生1:用了三个“布”字,说明父亲生活很艰苦。前文说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都能证明这一点。
  师:你能联系前文的内容来理解,很好。
  生2:父亲自身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师:你读书很仔细,真的不错。
  生3:父亲的衣着描写里还有两个“黑”字,那是因为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祸不单行。父亲的心情是繁重压抑的。
  师: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父亲还能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儿子,就更令人感动了。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把父亲的背影写得这么详细了吗?
  生:背影真切地体现了父亲的慈祥、艰难和努力,是父爱的缩影,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师:你总结得很好,背影浓缩着父爱深情。儿子看了父亲的背影,有何反应呢?
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师: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谁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遍?老师给他配点音乐。
  一生配乐朗读 (生鼓掌)评点
  名家范读(师放录音)
  师:同学们,这段文字这么感人,可作者的语言有华丽的辞藻、有生动的修辞吗?
  生:没有,语言朴实,但特别感人。
  师: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朴实而感人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并作点简要的分析吗?
  生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父亲怕我太伤心给我的宽慰。
  生2: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父亲细心的照顾我,不辞辛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生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怕我路上口渴,为我想得很周到。
  生4: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考虑再三,还是放心不下我,决定亲自送我。
  生5: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父亲的背影刻在我心里,我对他有着深切的思念。
  师:文章正是运用朴实的语言,展现父子间的深厚情意。(师小结,板书)
  背影 父子深情 流泪
  师: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家长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长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家长感动的记忆吗?想一想吧!谁愿意把你的幸福和我们一起分享呢?
  生:讲述感人的故事 (教师放《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
  师:参与讲亲情故事 (有学生眼含泪水,有人小声低泣)
  师:同学们,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家长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家长的爱。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四、自由实践,把这节课的收获加以整理
  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
  生1: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
  生2:我知道了一些日常小事,看似很平淡,但细细体会,能感觉家长对我的爱。
  生3:写文章要详写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细节。
  生4:文章的语言不一定要辞藻华丽,朴实的语言也能写得很动情,很感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感悟了亲情。让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父亲》再次品味亲情,读懂父爱。
  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优秀教学设计
【关键词】
  父亲、爱、体会、感动
【内容摘要】
  在《背影》教学的拓展延伸中,学生无法体会生活中的父爱,通过教师对自身对父爱的感悟,引发了一场爱的风暴,教师由此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
【正文】
  那天是星期四,我在八年级十二班上朱自清的《背影》
  由于这是组上的研究课,事前我做了充沛的准备。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一切都向着我设想好的方向发展。正当我在暗自窃喜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形势急转直下,临近下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考虑: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爱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加深他们对父爱的理解,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没有”。我见势不妙,紧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父亲爱你吗”?又是众口一词:“不爱”。对于这种回答,我感到非常惊讶。尽管备课的时候我也想到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体会这种爱,但至少也有几个吧!有两个人回答,这节课也就完整了,也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了。于是,我又继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启发,但我们十二班的同学却没给老师半点面子,尽管后面坐着七位听课的老师,他们仍然是;“千呼万唤不起来,犹抱书本半遮面”。
  当时,我觉得非常尴尬,但转念一想,也许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制约,他们还无法体会这种感情吧!但对我来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却是真真切切地想起了我的父亲。。于是,我急中生智说了这样一段话:“其实这也不能怪你们。在我十四岁时,我也觉得父亲不爱我。因为在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我们家没有男孩,而父亲又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尽管母亲经常在我面前说父亲是爱我的,但我却不相信。我仍然对父亲不满,他说过的话我也不爱听,有时还会故意让他伤心。我从来不会认真的观察父亲,也不会去想他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尽管他只有五十多岁,但他的腰弯了,背驼了,头发白了,皱纹深得可以让我想起黄土高坡上的千沟万壑。当我英姿挺拨的站在父亲面前,曾经挺拨的父亲却已被我的生长催成了老树丑枝。我开始问自身:父亲真的不爱我吗?他是一个普通人,不象他人的父亲那样有权有势,但他用自身的勤劳支撑着这个家。他给我买他能买的一切,对于我上大学时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从不会皱一下眉头,但他从不给自身买超越一百块钱的东西。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了父亲的爱,也有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尤其是我工作以后,开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后,我才真正懂得父亲的心,并由心底深处生出了对父亲深深的爱。我现在经常会有一种恐惧,我害怕体弱多病的父亲哪一天就会突然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可能这也是所有为人子女都有的困惑吧!所以,我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就好好地体会父亲的爱,好好地爱父亲,做一个爱自身也爱他人的人”。当我说完这段话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在自身闪烁的泪光中看到许多学生眼里噙着的泪花。
  这节课上完后,我没有安排作业,但那一周的周记却让我大吃一惊:大多数同学都写到了他们的父亲以和体会到的爱。一场爱的风暴以强劲的势头席卷而来,将我淹没在感动之中。文章中,他们用简单、朴实.甚至是稚嫩的语言写出了生命中真实的感动。在听了老师对父爱的体会后,他们开始从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中发现了父亲的爱;他们发现了自身不到四十岁的父亲头上长出的白头发;他们发现曾经抱怨的离了婚的家长仍然一如继住地爱着自身;他们甚至发现曾经讨厌的继父继母对自身也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学会考虑;他们开始懂得理解、懂得尊重;他们也开始学会体会,学会珍惜;他们开始懂得岁月无情,生命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早就听说过了,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版本,一个从小家长就离婚的女孩写道:每次吃西瓜的时候,父亲总是把中间那局部给我和爷爷奶奶,他自身只吃两头的那局部。当我把自身的那块给父亲时,父亲说:“中间那局部太甜了,我不喜欢,我就喜欢吃两头的这局部”,开始懂事的我心里很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吃中间的那局部,父亲无言的举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人子女,始终要讲一个“孝”字,对于家长,始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开始就会对家长怀着感恩的心,王若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刚转来的女孩在她的周记中写道: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爱过我,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听说在我没有出生之前,通过B超检查他就知道我是个女孩,他很不高兴。在母亲难产时他甚至不愿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我出生后从来没有感受到他的半点关心。父亲的不爱使我从小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我经常和同学吵架,老师批评我,就和老师吵,我能感到我的性格在扭曲变形。有这样的父亲,与其说我不爱他,不如说我恨他。父亲是警察,有一次在抓歹徒的时候负伤了,被送进急救室时,母亲哭得昏天黑地,但我没有掉半点眼泪。我知道我应该哭,但我怎么就哭不出来呢?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半点悲伤呢?但有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由于成果太差,家长把我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去读书。有一天我打开水回来,听寝室的同学说我父亲来过了,刚走。桌上放着一大包东西,还有一张纸条,一张满是泪水的纸条,上面写着:小朋友,爸爸走了,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甚至不想见到我。爸爸不怪你,你从小到大,爸爸对你的关心的确太少太少,爸爸对不起你!离家在外,自身学会照顾自身,有事给爸爸打电话,小朋友,你记住,其实在爸爸心里,爸爸永远爱你。看着那张纸条,我泪如泉涌,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和难受,泪水滑过我的脸,滴在那张纸条上,和爸爸的眼泪流在一起。我才明白,有些感情是藏在心里的,需要用心去体会,而我却一直先入为主的以爸爸不爱我的想法在拒绝着爸爸的爱。爸爸,对不起!看着这些文字,除了感动以外,我更有一种高兴,因为她已经会体会,会珍惜这种感情了。但有的人当她会体会时却永远没有这种机会了。十二班有个叫向婉而的女孩,家长给她取名取的是“莞尔一笑”之意,希望她永远有绚烂的笑容。但是父亲车祸去世却给她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痛,那年她只有六岁。在通过母亲的讲述,通过泛黄的照片,通过已经模糊了的点点滴滴回忆了父亲之后,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永远不会再重来”。当刘若英经典的情歌成为一个女孩对她死去了的父亲的追忆和怀念,成为她无法再体会到的至爱亲情的无奈和感伤,我真的有种掩饰不住的感动。
  谁能说她们不懂爱呢?这一切的体会和感悟,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吗?而这一切由不爱到爱的转变,居然源自课堂上那一段我对父爱的感悟,正是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最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了这样一个升华的过程。不经意间,老师的情感体验就象春雨撒向了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课上完了,周记也改完了,但留给我的考虑却没有结束。语文教材决不只是字词的排列组合,它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在备课时也都制订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真的把这些目标都落实了吗?尤其是情感目标,学生真的就能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吗?真的就能体会到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感吗?假如他们不能体会,老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应该充沛发挥教师的资源作用和指导作用。教材是一种资源,教师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课堂上就应该以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以教师的视野去影响学生的视野。当学生对课文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身的体会和认识,引导和协助学生去感受。也许这样做,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但却是一种体会情感的方法和眼光,一种观察生活、考虑生活的能力。《背影》的教学在不经意中就遵循了这个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语文老师不只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语文老师,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也开始考虑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在课堂中做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这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背影》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掌握记叙文最简要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2、过程和方法:
    借助细节化的形象来表示人物的性格的品质,借助朴实深情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真挚的父子深情,重视亲情。
 
【优秀教案】
  1、导入: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学士以“送别”为题材写了许多诗文: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纤细柔情,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别,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沦送我情”的惜别……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记述他与父亲分别的。
  2、出示题目。
  3、通读全文,考虑问题:文章以“背影”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对我的真挚关爱,都是通过“背影”体现。“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四次“背影”各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背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作者的意图在于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次“背影”,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然后作者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
    第三次见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之时。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
    第四次所见背影,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自身的感受交织在一起。)
  4、感悟情感:
    在文章中,作者写到了自身四次“流泪”。这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
    (第一次是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到父亲,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刚刚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十分惨淡,于是一股忧伤袭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次是在浦口车站望见父亲买橘子,这是感情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却执意买些橘子为儿解渴,充沛表示了爱子的一片真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第三次是在浦口车站分别,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回到车厢,回想起父亲的关怀体贴,一股愁绪袭上心头,于是流下了迷惘的眼泪。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亲的来信,又一次牵动作者伤感的思绪,想到父亲的颓唐,家境的惨淡,晚景的凄凉,抑郁的感情一时喷发,于是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5、再读重点局部,找出最动情的句子,体会一下,和同学分享:
  6、联系感情的的铺垫: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淡淡的哀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是特定的背景中写父亲的背影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不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灾祸。可以说,这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是一种灰暗社会的世态。这样一来,就给全文定下了惨淡、衰败、忧伤的感情基调。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绝望,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7、作者以“背景”为题,有什么好处?
    (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示,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情。)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身的想像,使父亲的形象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8、写作练习:张开联想的翅膀,用深情地笔墨描绘自身的父亲,表达对父亲的爱。
 
【相关链接:感受不同的父亲形象】
  1、作家周国平笔下的父亲: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家长,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家长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 。家长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我的这个感觉,是在父亲死后忽然发生的。我说忽然,因为父亲活着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对于我有什么重要。从少年时代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那时候家里子 女多,负担重,父亲心情不好,常发脾气。每逢这种情形,我就当他面抄起一本书,头不回地跨出家门,久久躲在外面看书,表示对他的抗议。后来我到北京上学,第一封家信洋洋洒 洒数千言,对父亲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批判。听说父亲看了后,只是笑一笑,对弟妹们说:“你们的哥哥是个理论家。”
  2、作者李艳青笔下的父亲:
    入伍离家的前夜,收拾好行装,夜已经很深了,我才带着无以名状的情绪入睡。睡梦中,感觉有人走进我的房间,走到床前端详着我,良久,又为我轻轻地压了压被角──是父亲。父亲又把一个什么东西塞进了我将要带走的包里,悄悄带上门出去了。我走下床,轻轻拿出塞进包里的东西,原来是一个硬皮折叠式电话号码本,皮儿上用隶书写着──“胜利!”里面是父亲为我抄下的电话号码,父亲知道我平时总是记不住电话号码。
  3、作者涂云笔下的父亲:
    父亲一下子跪在地上,又马上站起来,指指我,高高扬扬手,再做着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的姿势,然后掏出已经掏空的衣袋儿,再伸出两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划着,那意思是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孩子,我孩子有出息,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的,我会喂猪、种地、做豆腐,我有钱,我现在就有4000块钱。”
    医生握住他的手,摇摇头,表示这4000块钱是远远不够的。父亲急了,他指指哥哥嫂子,紧紧握起拳头,表示:“我还有他们,我们一起努力,我们能做到。”见医生不语,他又指指屋顶,低头跺跺脚,把双手合起放在头右侧,闭上眼。表示:“我有房子,可以卖,我可以睡在地上,就算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我孩子活过来。”又指指医生的心口,把双手放平,表示:“医生,请您放心,我们不会赖账的。钱,我们会想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