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诗意中学组)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春望》优秀教案
【教学要点】
  1、朗读;
  2、赏析;
  3、探究;
  4、拓展。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迸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排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出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身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一起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身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石壕吏》优秀教案
一、导入
  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示了实际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和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
  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
  (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 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实际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走:跑 前:走上前 且:尚且 更:再 从:跟从)
  3、补充并做评价:
    (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分析人物
  1、假如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不是征兵,是强抓,夜晚标明官吏凶狠无情)
  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
  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板书:吏 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 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
  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7、考虑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明确:标明战争惨烈的句子,家境困苦的句子,)
  8、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9、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10、请出几位同学扮演一个改编了的短剧,同学们看一下这样的改编有没有道理?
     (演的最突出的谁?官吏,但在原文似乎他没说一句话,不过这样增添故事情节确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了。采访一下演官吏的同学,你是读了那句话受启发才演的惟妙惟肖的?)
明确:这是本文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全文虽只有120个字,但情节并不简单,题目以石壕吏为题,但诗人在正文中给他暗写,老妇人用明写,成为一篇抒情独白,但用心品味发现这些语句是官吏逼问出来的,凶残的特点暴露无疑。这叫“藏问于答”文言文经常用到。再次感谢几位同学的扮演,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11、让我们齐读一遍老妇致辞这一段,感受一下气氛。
五、主旨总结
  (导)综观全文,你认为是从谁的角度叙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内心却没能展露,他一直坚持缄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板书:憎恶官吏的凶残,同情民众的苦难。)他将自身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文另一的语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六、尝试背诵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
  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1: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