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小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我们伍家岗小学立足校情,采取问卷调查、学生谈话、系统分析等措施,并经由以下途径,不断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措施。

一是以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等课型为载体,通过互相研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氛围。

二是通过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规程,督促教师坚持多维学习,增强多元联系,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评价等关键要素。

三是搭建“备、教、听、说、评”一体化平台,通过常态课、达标课、探究课、示范课等课堂模式的展示,加快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心智模式、情感态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速度。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并立足课堂不断追求高效、有序的教学,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简要阐述如下:

一、创新管理制度——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

在教研活动刚开始启动时,仅靠自觉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利用前期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的成果,依靠相关规则,修订、完善了相关的制度,使之更加符合我校实情。如在《伍小新型教研管理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操作流程制度》中,就包含了评价者培训制度、新教师“1+N”式团队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单项评价制度等;在《评价结果科学运用制度》中,包含了学科研究成果推广制度、学科成果应用制度、学科成果展示制度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以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地展开。这些规范或准则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便逐渐成为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时自觉遵守的规范。当然,制定新型校本教研制度,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真正的追求和理想,是形成一种文化,一种大家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并融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研究中,我们欣慰地发现,这些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的各项创新制度,在坚持不懈的执行中,教师们由不适应到习惯化,进而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最终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在无形中彰显着制度文化的魅力,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校本研究导航——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托力量。

(一)立足专业引领   强化“高效”意识

为了致力追求并实现高效课堂,由学校校长牵头策划,我们开展了全员论坛交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杨校长又以案例为载体,亲自进行了“立足校本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基于大家的交流,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即:

1、先进理念听中学——即引领教师学习关于先进理念的文本知识、精彩教学的文本案例等,以听讲为主。

2、经验智慧做中学——即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应用高明的教学方法,并在不断反思和感悟中逐步提高。

3、听懂以后做出来——把学习到的教学智慧,由纸上的文本理念,逐步变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4、做好以后说出来——在自己的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的经验,积累下属于自己的智慧,并逐步使之清晰化,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智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在这样一种引领的氛围中,让教师进一步强化了“高效”意识,为稳步推动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案例研究  探求“高效”策略

在前期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案例”必须具有新颖性、包容性、典型性等特点,才可能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探究活动”阶段,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目标;只有经过实践,方可发现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案例”;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案例”,才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为此,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把工作的重心定位为“四点”:  

一是“立足点”,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二是“着眼点”, 重点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切入点”,重点关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四是“生长点”,重点促进师生的发展。

我们采用 “以点带面同发展” 的形式,即“示范引路,全面铺开,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吸收创新”,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并坚持“准备充分、遵循常规、适度创新、追求实效、杜绝虚华”的原则,探求适合各学科的”高效策略”。简要说明如下:

1、成果辐射引领做。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我校充分发挥数学组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以阮永胜老师执教的《.游戏公平》一课为研究内容,由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现场课堂诊断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即由四个维度观察点的数学老师,分别带着校内其它学科的教研组长,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全校其它教师现场观摩,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可操作性的框架,给了老师们一个思考与咀嚼的话题蓝本,并针对观察,每位老师写出参与活动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共同交流、共同反思和合作学习的教研氛围。

有老师在反思中写道:“过去在我的心里,校本研究只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与我的生活很遥远。如今,看着和我一样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同伴们侃侃而谈的神情,我自责于我的懒惰,自责于我的认识肤浅,更自责于我对校本研究内化的不够……看着在同伴的帮助下,阮老师对教学设计的二次修改,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教研活动可以开展得这么精彩,可以有这样大的‘魔力’ ……”就是这种引领的内化作用,让我校其它学科组均步入了研究轨道。

2、不同策略推进做。目前,以“案例研究活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在我校已全面铺开,不同学科的各个研究小组,分别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扎实开展了案例教研活动。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整理问题——课堂观察——形成案例”三个阶段。“整理问题”即通过“观摩课堂、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确立研究问题;“课堂观察”即通过“查找原因、确立观察点(量表)、解决问题”,进行课堂诊断,“形成案例”按照“交流反思、集体会诊、达成共识”等案例流程,采用多人同课、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多种方式,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放式的深度会谈,实现一个研究团体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共性问题。

这里,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推进策略”:一是区域内学校与学校共研;二是校内大小教研组并进,即相同学科分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同时开展案例研究;三是比赛和展示促研,即竞赛或展示与研究相结合,这一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研究质量。

在推进中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进入了深度反思状态,并能捕捉到如何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行为意识,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大家在聚焦课堂的问题诊断中,探索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以及英语口语化教学策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三)课题跟进   打造高效课堂的助力器

把“问题当课题”,是我校教育科研的一大特色。我们除了承担省、市研究课题外,更多的是研究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学校掀起了“人人有课题,课课见成效”的研究热潮。无法忘记的是,在“不同资源开发促学校特色构建”的探究时,各组根据学科特点,纷纷挖掘不同资源,解决了因学校硬件条件欠缺而带来的困难,如:体育组自制体育器材,数学组创设情境及评价资源,语文组挖掘地域资源自编自导课本剧等,看着学生沐浴在资源开发带来的不同凡响的课堂,我们在惊叹科研的神奇魅力的同时,更增强了研究深入的信心与决心。于是,我们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作为研究重心,充分发挥“差错”的神奇作用,变“错”为高效的“导火索”,在一次次点拨中让学生惊醒,在一次次深挖中让学生顿悟,我们的课堂也因为这些“问题的研究”而失去了问题,留给我们的只有耐人回味的课堂精彩。

三、网络平台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资源宝库。

近几年,一种新的教研方式——网络教研在我校悄然兴起,这种新文化随着《校本教研网》的诞生,悄然渗透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渗透进学校的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从而带进每一间教室,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

(一)利用学校网站整合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资源平台,一个共同参与建设、维护和使用的教学辅助平台,一个即时交流的互动平台。

(二)利用QQ群组开展网络教研。先后组建各学科QQ群组,在各教研组长的专业指导下,采用规定性专题研究与即时性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随时与同行探讨实践中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新困惑。这样既能保证研究的深度,也能保证研究的无缝衔接和覆盖。

(三)利用教师博客群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博客激发和调动了教师的写作和研究热情,促进了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分享交互功能也让校本教研有了更广阔的研究时空。

通过近几年的网络教研实践,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e化空间的校本研究活动的无穷魅力。我们认为,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四大平台:

一是建立了一个既可以“备课”又可以“评课”的平台。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公开课预报、优质课推荐、课件推荐。

二是建立了一个既可以“培训”又可以“交流”的平台。当老师在教研中遇到了问题,可以把它发布到网上,然后向各位老师、专家求救,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网络中,刚刚上传的文件,马上就被下载;刚刚提出的问题,就有老师在线答疑;刚刚发出的帖子,就收到回复的信息。

三是建立了一个既可以“谈心”又可以“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网络,解决了层级间、老师间互动的困难,在这个平台,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上下级关系被缩小淡化,咫尺天涯的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变得没有一点距离。

四是建立了一个既有师生又有家长互动的平台,实现了“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经历了学习生活的艰辛,也收获了智慧成果的欢乐。今后,我校将积极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使我校的新型教研与管理机制,朝着更为有序和更加有成效的方向推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中积极研修,大胆实践,自主建构。为教师队伍的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环境氛围,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业引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09: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