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5 08:29
标题: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可能学生会说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课堂生成会更有深度。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处的“张望”可引导学生想象,安静的心里可能张望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张望到了蝴蝶飞翔的样子;张望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张望到了生活缤纷的色彩……从回答中让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安静其实在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
  2、课堂上虽然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课堂上读书形式单一,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3、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依据文本、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思想。但在课堂上,惟恐学生的回答脱离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总是有意无意地牵着学生走,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这节课上,由于问题的设定不是很科学,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今后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更要备学情,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多听同组教师的课,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可能学生会说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课堂生成会更有深度。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处的“张望”可引导学生想象,安静的心里可能张望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张望到了蝴蝶飞翔的样子;张望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张望到了生活缤纷的色彩……从回答中让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安静其实在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
  2、课堂上虽然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课堂上读书形式单一,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3、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依据文本、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思想。但在课堂上,惟恐学生的回答脱离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总是有意无意地牵着学生走,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这节课上,由于问题的设定不是很科学,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今后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更要备学情,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多听同组教师的课,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5 08:29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散文,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安静用心灵触摸春天。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起点过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总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此时,我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如在理解重点句“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体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所需要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在表面而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因此,在补写安静能张望到什么时,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只想到蝴蝶一词,不能想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在理解“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似乎已经理解其实并未真正体会,其实这句话真正所的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反思之后觉得本文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让学生先充分地感知文本,做好铺垫以后再过渡到情感的升华。可从触摸春天下手,让学生找到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充分地读,品味语言,从而让学生在体会到安静是多么的热爱春天,热爱小生灵,从而升华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既抓住了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够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寓的深刻含义。

2、朗读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教学本文时,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课堂上读书形式单一,对学生的朗读缺少必要性的评价,使朗读没有层次,既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5 08:30
3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盲女孩在花香的引导下抓住了一只蝴蝶,最后把它放走,仰起头来张望的情景。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们的孩子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从表入里,逐步加深理解让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段自主探究体悟,感受安静是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进一步激发情感,受到启迪;最后我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安静理解中心句,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或感悟。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从安静到自己,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二、教学策略上,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首先,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在开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在理解“从未体验过的地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2、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我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3、把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围绕“安静神奇的灵性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书,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其他句子。

4、以情促读,以写促悟。《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对读、范读、想象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情感读出感动,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在理解中心句时,联系文中的安静谈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我又提供相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写下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或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让他们内化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初步的思考,让语言学习,精神成长互为资源,共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补充资料,扩展阅读。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了解身边其他的人如何感受生活的乐趣,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然后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读一读的方式升华情感,增强感悟。这样就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由于此次的研讨课放在中心校开,学生们第一次面对如此陌生的环境与众多的听课老师,在课堂表现上还不够放得开,还有待多加训练与适应.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