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鼓楼区2010年小学语文教学年会
执教者: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王恒
执教年级:六年级
时间:2010年3月11日上午11:00——11:40
地点: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报告厅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是咏物诗。【板书:石灰吟 墨梅】
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
生:(自读两首古诗)
师: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生:石头烧成的一种灰。
师:(追问)什么颜色?
生:(不确定)是灰色。
师:石灰是灰色?看看天花板。石头烧成灰的颜色是什么?
(介绍)在古代,人们用它来粉刷墙面,是一种极其平常而又极其有用的东西。再看这个“吟”字,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是古代表示诗的一种形式。
师:一种形式,准确一点说叫一种体裁。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
生:赞颂的意思。
师:请坐下。有没有接触过“吟”的古诗?古诗中有“吟”字的。
生:《暮江吟》白居易。
师:(引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接诵)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暮江吟是在赞颂日落时分江上的美景。还有什么“吟”?
生:(思考 沉默)
师:(提示)慈母手中线,
生:(齐声)游子吟。
师: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歌颂——
生:石灰。
师:那这个《墨梅》指的是什么?
生:据我了解,大概是王冕他喜欢画梅,用那个毛笔蘸上墨水在那边画梅。
师:(概括)简而言之,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是一首题画诗。
师:好,咱们经过预习了,能不能提醒大家,这两首诗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的?
生:我想提醒大家《石灰吟》中第二行的“粉骨碎身”。我们很容易读成“粉身碎骨”。
师:恩,意思差不多,但是我们要看清楚。能不能一起读一下?
生:(带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还有吗?
生:《墨梅》的第一个字“吾”读wú。
师:领大家读一下。
生:(齐读)吾家洗砚池头树。
师:请你来说。
生:我们《古诗诵读》上也有这两首诗,第一首它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还有《墨梅》的第二句是“朵朵花开淡墨痕”。第三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
师:嗯。(鼓励)继续。
生:(摇头)
师:(提醒)还有一处不大一样的。
生:“只留清气满乾坤”。书上写得是留下的“留”,这里写得是流动的“流”。
师:补充一下,古诗在流传当中,因为它雕版印刷的原因,它的版本可能不大一样,我们教材上的这两首诗,尤其是第二首《墨梅》诗,是从王冕的图上拿来的,最为标准的。就像刚才那个同学讲的,为什么这里用三点水的“流”而不用留下的“留”?我们一会儿再来讨论。
自己能够正确的把诗读下来吗?
生:能。
师:自己练一下,好吗?
生:(自读古诗)
师:我请同学来正确的把这诗读一遍给大家听,谁愿意来试试?声音要宏亮一些。
生1:(读《石灰吟》 较平淡)
师:正确吧?再请一个同学,声音再宏亮一些。
生2:(读《石灰吟》 稍有感情)
师:你读得更好一些,大家听出来没有?(向大家)他读得更有一种节奏感。再听一遍。(向生2)你再读一遍。
生2:(再读《石灰吟》)
师:(向生3)你听出来没有?说说看。
生3:(评)他的节奏感表现在4/3停。
师:4/3停。七个字的古诗,往往是4/3停,是不是?(向生1)你其实读得也有节奏,只不过不是很明显,你能再读一遍吗?
生1:(重读《石灰吟》)
师:(向大家)是不是好多啦?好,像他这样读,你们来一遍。
生:(齐读《石灰吟》 把握4/3停的节奏)
师: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慢一点。因为在提醒别人诗要结束了,注意回味。最后两句这样读,(师范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试试。
生:(再读《石灰吟》 注意最后放慢读)
师:这就读出诗的韵味儿来了。好,第二首,就按照第一首这种方式自己来练一下,吟诵一下。
生:(齐读《墨梅》)
师:谁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注意,老师这里用的是吟诵,抑扬顿挫,读出诗的韵味来。
生:(吟《墨梅》)
师:(范读指导)最后一句放慢点:“只流清气满乾坤。”
生:(照读)“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读得很好,给她一点掌声。
生:(拍手)
师:下面,我就问一问大家,有没有在预习当中不大懂的词,拿不准的?古诗和现代汉语毕竟有所区别,意思拿不准是正常的。请你来说。
生4:“只流清气满乾坤”的“乾坤”是什么意思啊?
师:“乾坤”,谁帮她解决?
生5:世界。
师:这是什么?“天”就是乾,“地”就是坤,天地之间,就是整个世界。还有吗?(向生4,你提问的,所以我建议你把这个词的意思写在书上。)既然不懂,就要我们记下来。
生6:“若等闲。”
师:想一想,学过《长征》的。
生7:像没什么事的意思。
师:你想起长征没有?哪一句?
生7:“万水千山若等闲。”
师:所以像没什么事一样,也就是说,把它当做平常事,就叫做“若等闲”。提问的同学,也请你记下来,好吗?还有吗?
生8:我在《古诗文诵读》上面看到了“只留清气”的“留”是留下的“留”,而这边是流水的“流”,为什么呢?
师:古诗文诵读的“留”这个字和现在我们课本上的“流”。【板书:留 流】学完以后,我们一起来研究。那么这首诗的意思呢,比较浅显。把关键词搞清楚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我们先看《石灰吟》这首诗。吟有赞颂的意思,吟诵的意思。那么作者在这里,是在吟诵石灰的什么呢?(提示)抓住关键的词语、关键的句子。
生:我从作者写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白”看出来他在赞颂石灰的清白。
师:清白,关键词“清白“。把它写在这。【板书:清白】
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还是补充?你说。
生:我是关注到了“全不怕”。从“粉骨碎身全不怕”看出它(石灰)不怕自己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人间。
师:全不怕的目的是要怎么样?要留清白。所以它还是一个关键的词语,这种词叫做诗眼。好,你说。
生:我觉得一共就是八个字,一个是坚强不屈,还有一个是洁身自好。
师:你是说石灰的精神是吗?你不了解石灰的一生,你对它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你们觉得石灰能把清白留在人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
生:(纷说)不是。
师:是件很容易的事吗?
生:从诗的1、2两句分别有“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这两句我看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师:“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这两步骤就行了嘛?就变成石灰了?还有一个词,找出来没有?一起告诉我。
生:(齐声)“粉骨碎身”。
师:【课件出示词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粉骨碎身”。我们一起来读这几个词,(引读)“千锤万击”,预备——齐。
生:(齐声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师:石灰怎样才能留下清白呢?
【出示图片】石灰石生长在深山之中,质地坚硬,要工匠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把它敲成碎片,
【出示图片】敲成这样的碎片。这样就是石灰了吗?不够。要把它投入到石灰窑当中烈火焚烧几天几夜,石灰石被烧成了白色。这样就是石灰了?还不够。
【出示图片】最终要把它投到水中让它沸腾起来,让它变成粉末状。就是诗中所说的粉骨碎身,这样才变成石灰,这样才能被世人所用,粉刷墙壁,留下清白在人间。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石灰它的一生非常得不容易,首先它被工匠用千万次的锤击才变成石块,这已经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了,但是它只完成了一生中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就已经这么痛苦了,其次还要把它扔到石灰窑里头去焚烧,其实烧的时候它也是很痛苦的,像假如我们开水烫到手啊,只烫了一个小口就会疼上好几天,那把它放在石灰窑里面烧几天几夜,肯定是一个很难熬很难忍的过程。那现在它已经变成了白色的石块,它还不能用,还要经过高温烧热让它沸腾,这个时候被水泡过它就会变成粉末,可见它是从非常的热再到非常的冷,它要经历一个巨大的过程,可见它非常的痛苦,它的一生很不容易。
师:这个过程相当的痛苦。是不是?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她在感受石灰,这种感受叫做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把自己当成石灰,才能理解它。这三个词语我们再来读一读。(引读)“千锤万击”,预备——齐。
生:(齐声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师:那石灰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磨难?它要做什么?
生:我觉得它这样做是为了给那些古人留下这种精彩的……
师:(质疑)它自己变成人了?石灰本身的作用就是什么?看看最后一句。
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师:就是给千家万户粉刷墙壁,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面对这些磨难,石灰的态度是什么?
生:若等闲。
师:若等闲!
生:全不怕。
师:全不怕!面对千万次狠命地锤击,石灰怎么样?若等闲!面对烈火焚烧,石灰怎么样?全不怕!(引读)粉骨碎身——
生:全不怕。
师:只是要留下清白在人间。多么坚强的精神!现在你还明白作者吟诵石灰什么,明白了吧?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作者在吟诵石灰什么?
生:(思考)
师:仅仅在吟诵它留个清白?那头三句呢?岂不是变得没有必要了吗?
生:我觉得这首诗吟诵石灰面对困难面对痛苦不懈努力的精神。
师:坚强。面对所有的磨难都要坚强应对,达到清白留在人间的目的。是不是啊?大家现在清楚了,明白没有?咏物诗,咏石灰,于谦仅仅是为了赞颂石灰的这种精神吗?他想表达什么?你说。
生:他是在赞美石灰的这种精神,其实也是在赞颂他自己那种刚正不阿、坚决不同流合污的那种精神。
师: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刚正不阿。再来说一说。
生:(沉默)
师:(提示)找准关键字眼。石灰要留清白,于谦,一个人要怎么样呢?你说。
生:他是在托物言志。他要写这首诗来激励自己说,我自己也要向石灰那样,面对巨大的磨难我也不怕,我一定要……(思索能表达的词汇)
师:(提示 补充)清清白白的。
生:(接说)就算死了也要把我的清白留在人间。
师:要清白的做人。是不是这样?哦,他在表达这个情感。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跟原来不一样了。你现在知道他在赞美石灰的精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志向,是不是?来,自己读一下。
生:(自读《石灰吟》)
师:谁来读一读?要突出石灰的磨难,突出它的坚强,突出作者的一种志向。试一试,请你,行吗?我给你配了音乐,看我的手势。【播放配乐】
生:(抢读)于谦,《石灰吟》。
师:停。【重放配乐】准备。
生:(跟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停。(范读)“千锤万击”,磨难,“烈火焚烧”,你觉得你读出来没有啊?再一遍。我叫你读你再读啊。【配乐】你先酝酿一下情绪,要读出石灰的磨难,读出它的坚强。
生:《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你已经很努力了,你来听我读,好吧?我读一句你读一句,好吗?
生:(点头)
师:好,我为什么要强调千锤万击,因为我想到石灰要经受这种磨难,是不是,好,听。(范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生:(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师:好,有进步。第二句,想象一下这种画面,(范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好。(范读)“粉身碎骨全不怕。”
生:(跟读)粉身碎骨全不怕。
师:(范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向大家)是不是有进步啊?给他一点掌声。
生:(拍手)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诗读出感觉来。请你。【配乐】
生:(有感情地读《石灰吟》)
师:读得好吧?掌声鼓励。
生:(拍手)
师:大家一起来。(引读)千锤万击,预备——齐。
生:(齐声读)
师:所以这首诗作者在吟诵石灰,也在抒发自己的一种志向。我们看第二首《墨梅》。《墨梅》全诗当中虽然没有一个“吟”,但是它也在吟诵墨梅。我们知道,王冕被称为是画梅的圣手,一生当中最爱画的就是这种墨梅,至今他的真迹还珍藏在故宫的博物院里。今天我给大家看一看,【出示墨梅图】这就是墨梅。欣赏一下,你看,墨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说说自己的感觉。
生:我觉得看起来它的颜色淡淡的,不像我们平时所看的梅花是粉红色的、白色的特别漂亮。它只是平平淡淡的灰色和黑色。
师:(点评)她在比较颜色。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梅花颜色是艳丽的,而这水墨画中,梅的颜色是淡淡的。美不美啊?
生:是一种淡雅的感觉,很舒服。
师:就是一种很淡雅的感觉。这是一种美,只不过这种美不俗气,是一种脱俗的美。谁能把这种淡雅的感觉读出来?头两句自己练一练,读出淡雅的感觉来。
生:(自读《墨梅》前两句)
师:能吟出梅花这种淡雅的感觉吗?试试看,谁来试试?
生:(读《墨梅》)
师:(评)很淡,但有点低沉。谁来试?淡雅。
生:(读《墨梅》)
师:有点感觉了。像他这样读,我们一起来,(引读)
生:(齐读《墨梅》)
师:淡雅的,是吧。那么这首诗,也在吟诵墨梅,你说他在吟诵墨梅的什么呢?看出来了吗?找找关键字。
生:我觉得“淡墨痕”可以看出来梅花的颜色很普通。
师:普通,非常的普通。还有呢?
生:它不像玫瑰一样的妖艳。
师:除了这幅图,它颜色很淡雅,想一想,还有什么?
生:“只流清气”可以看出它有一种清香的感觉。
师:有一种清香的感觉。虽然很淡雅,淡墨痕,但是它却留下清气满乾坤。那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大家想过没有,他仅仅是在吟诵墨梅吗?在赞美墨梅这种不要别人夸,把清香留在乾坤之中的精神吗?有没有表达他自己的一种什么心声?这个“清气”的“清”,有一种什么意思在里面?
生:有一种清洁、高尚的意思在里面。
师:清洁、高尚、高洁,是不是?有一种这种感觉。在古代这个字当中啊,不光是清浊的清的解释,往往有一种清高、有一种清廉,有一种高洁的意思,所以王冕是借这个清气来抒发自己的为人处事的一种志向。他要做一个清高的人,不追求名利的人。是这个意思,还能感觉出来啊?他这种思想跟我们平时生活稍微有点距离,我们一起来读读,(引读)
生:(齐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好,这两首诗的意思,包括它所吟诵的墨梅和石灰吟的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我们都清楚了。最后,黑板上还留下的这两个字,【手指“留”与“流”】古诗文诵读的版本的“留”,而我们课本上这个“流”,你觉得哪个liu更合适呢?没有唯一答案,我想听听大家想法。谁更好?
生:我觉得还是书上这个“流”好,因为第一个“留”它只是留在人间。
师:请注意,咱们这第一首的“留”,留的是什么?
生:清白。
师:这个“流”,流的是什么?
生:清气。
师:清香是吧。继续说。
生:第二个“流”是把这种清香流传在人间。
师:流清气,流清香之气。
生:充满这种清香之气。
师:表达不是很清楚,是吧。你再想一想,一个是留清白,用这个“留”,一个是流清气、清香,用这个“流”,你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还是用第二个“流”比较好。因为第二个“流”给人一种流传下来的、传开了的感觉。就像把这种清气流传到整个人间,流到很多地方。
师:这个“流”三点水,给人感觉是流淌,是流溢。这种香气流淌在人间。你看清白我们是看得见的,是一种颜色,而这个清气、清香之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他用这个词,是流淌在人间。是不是这样说,更具有一种美感,更有一种诗意。而且我觉得它是题画诗,用了这个“流”字,画面变得富有动感,是不是这样?这是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对。我们以后可以再来探讨。我觉得这个“流”字更生动一些,更形象一些。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咏物诗,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借物喻人。
师:【板书】借物喻人,或者说叫托物言志。借石灰、借墨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理想。这是两首诗的共同特点。古代的咏物诗有千千万万。历史记载,光全唐就有六七千首咏物诗,但独独这两首,流传最为广泛,尤其最后两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这两句应该说是老少皆知。除了诗写得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我们看王冕的生平,不愿巴结权贵,也不愿追求功名,后人是这样评价王冕的: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一样清高,一样孤芳自赏。
【课件出示于谦资料】再看于谦的生平。知道什么叫“天下冤之”吗?就是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抄家时,几位官员都掩面哭泣。作为朝廷从一品的大官,三十多年做官的于谦,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人这样评价他: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他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利,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师:想到这诗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的原因了没有?
生:我觉得这些百姓都很爱戴他,他的这种精神。
师:跟他的诗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这诗第一是他自己写的,第二是和他的精神非常符合,
师:非常符合什么精神呢?
生:符合那种清白、刚正不阿的精神,任何评价都要高于这首诗。
师:十几岁的时候,于谦写下来要做一个清白之人的咏物诗《石灰吟》,他一辈子都是按照《石灰吟》给自己定下的标准努力。王冕也是一样,虽然学富五车,但是远离名利,跟墨梅中的清气又是相符的。两人身份不一样,请大家注意,一个是在朝为官,他的志向是像石灰一样,为民造福,留下清白;一个是平民百姓,他的志向是孤芳自赏,远离名利。可贵的是,这俩人终其一生都将石灰和墨梅用来勉励自己,经受了多少磨难,经过了多少考验,最后终完成了自己的志向。这叫——言行一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可以说,诗如其人。所以老百姓特别喜欢吟诵这两首诗,因为吟诵诗就好像在吟诵这两位了不起的诗人。好,那么中国的传统就是托物言志,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生活当中都熟悉的松,【出示松图】看到这个,你想到哪个诗啦?
生:陈毅的《雪压青松》。
师:陈毅的。(引读)
生:“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师:再看这个【出示梅图】
生:“凌寒独自开。“
师:岁寒三友“松、梅、竹“。【出示竹图】
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你看,中国人特别偏爱这些事物,并不是说这些事物的外在很美,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欣赏它们所代表的一种品格,他们愿意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和志向,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的文化传统。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理想。所以今后如果大家再看到这一类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想得更多,要想到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