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飞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读后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游记层次清楚,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描述泗水春景;借水明理、循循善诱、情景交融、重点突出、内蕴丰厚,清新而华丽,笔酣而情浓。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情性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八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
3、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苏教版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1、揭示课题
⑴板书并简介:孔子(最好由学生介绍)。(“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朱熹)
⑵板书:游春:今天,让我们来穿越时空的隧道,随同孔子一起去那风光旖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游春。
2、初读课文
⑴尝试自学。目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用“△”标出生字词,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成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提示自学过程:
第一次自学:生字注音,标出疑难。
第二次自学:默读,思考疑难,继续标划。
第三次自学:大声朗读,记忆标划内容,把难点搬向黑板。3.检查自学效果。⑴个别分节汇报朗读,集体评议、矫正。⑵集体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重点是词语)。
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组内——全班,课文三部分: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谈志)
⑷指导识记生字
5.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课文,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详)
一媒体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今天,让我们再次来穿越时空的隧道,随同孔子一起去那风光旖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学生齐读:游春)。
【这样导入,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的情绪性学习障碍。】
二尝试自学,潜心会文动真情:
1、文本呈现目标: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朗读、好友赏读、小组共读、默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阅读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比如:文字优美的、对话精彩的、哲理深刻的……
2、自学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感受一定要随手记下来。
【遵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首先使学生通过自学,潜心会文动真情,从整体上充分感知美、感悟情,获得情感的体验和愉悦,激起进一步读书的愿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三精读感悟,一字一句总关情:
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理解、朗读、背诵、迁移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机生成。这里的预设是为生成服务——努力做到“预设的生成”)估计:
1.春景很美——
⑴自学体验:呈现读书目标与课文文本:“用心朗读第二节,读到哪儿就要想到哪儿,读后请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⑵交流感受: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景美)从哪儿体会出来的?(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凉风习习……)
②其他同学的感受呢?(像母亲)你是如何品位的?(理解比喻句)
【欣赏、感受都是手段,朗读训练才是目的。这样处理是为了学生表情朗读、体会景物之美作准备,并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⑶指导配乐朗读,读出感受:充分发挥课件声像结合的作用,拓展学生的联想空间,指导学生学会把陶醉之情溢于言表。
①你品味得那么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其他同学可以看视频欣赏,也可以闭目想象。——如果读书不到位,可以采用如下的指导方式:
△表情:你的声音那么甜美,表情上怎么毫无表示啊?
△ 感情:逐句点评: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有了色彩的春天才是姹紫嫣红的!
“习习的春风、翩翩到来”——轻一些,慢一些,你就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柔了。)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带着对妈妈的感情,你一定能读好!☆“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呢喃细语只有你一个人才能听得懂,再轻柔一些。
②挑战者:我听他的声音,观察你们的表情和动作!(面向全体)
如果再读不好,就范读,引导闭目想象:阳光普照着大地——感受到了吗?
如果读得很好,一定不要吝啬表扬:不听你读,怎知泗水春色如许;陶醉之情溢于言表等等。
【这是一种朗读与表达的比赛。在几乎所有的阅读教学中,最受忽略的莫过于感觉学习和全脑协作的并行化处理。而罗扎诺夫发现,音乐,像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那样,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而美术,简直就是想象的产物。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读进去,通过眼看、耳听、口读、心想、手舞,把一字一句所蕴含的感情一一用动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⑷指导配乐背诵:(要淡化朗读和背诵的界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
①自由练习:文本呈现提示:
②个别背诵:看第二节的重点提示——拿话筒给录像配音——齐背(或者想背的、没发过言的,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通过诱发学生的随意联想和想象来增强记忆,同时,也使他们在自然而和谐的最优环境,在悦目、悦耳、悦心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的深层的理解和感受,力争达到阅读教学运用全脑来调动情感的至高境界。】
⑸迁移训练:学生背完后,教师紧接着说:“鲜艳的桃花是她……漫天的白云是她……水中的游鱼是她……还有谁是她的什么?……”
【通过句式的训练来创设学生的联想空间,通过感悟这种句式的好处来培养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来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桃李含情,润物无声。】
⑹【过渡】泗水的春景留人醉,连那司空见惯的流水也令孔子浮想联翩了!你们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2.水是真君子——(如果学生先说感受最深的是水的四种特点,就直接问他们如何品味的。)
⑴抓提示语指导自学:
①呈现第八节的文字:要想读好,首先请注意两个提示语:凝望、意味深长(板书,指导读出词语的内涵。)
②组织自学:仔细朗读,想一想领悟到了什么,怎么品味出来的?
⑵交流感悟:
①具体感受:德行:(哺育生灵)滋养万物
情义:(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所以,人们常说:“柔情似水”。
志向:(穿山岩,凿石壁)——滴水穿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善施教化:(荡涤污垢)
②整体感悟:这些仅仅是水的特点吗?还是……(君子、孔子、其他人)——(回溯)(君子、孔子、其他人)就是有德行……(引学生接)的人。所以,他们是真君子(板书)。
③那么,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要弟子做君子)你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感受?
⑶指导朗读、背诵:
①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懂得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也来意味深长地赞一赞水。
②从语气和表情上指导:语速要慢一些,舒缓些,沉稳些,相信你们会领会得更深刻!
③练习背诵:这么深奥的道理该不该背下来?(自由练习——个别背诵)
⑷迁移训练:
①六个小圆点省略的是……?(水的其他特点)也是……(君子的其他特点)是他们共有的特点。
②播放视频: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水的形状,品味一下水的品质。
③欣赏了动画,结合第八节,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提示写人的成语:他好像……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⑸(如果时间不够背诵:齐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孔子的宏论,相信大家一定会铭记在心。)
【“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在思考;而“阅读”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萨特)。难点的突破过程应该是体现学生生活的过程、生命生长的过程、情感经历的过程。应该是他们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的过程;应该体现教师“观察者、发动者、支持者、总结者”的作用,当然更需要教师的搀扶和点化,需要激励、唤醒、刺激、探究和体验来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帮助学生潜心会文,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再现课文的真实情景,抒发师生的真实感受,把握作者跳动的情感脉搏,使学生在强烈的人生情感体验中激起共鸣,获得理解和启迪。】
四内化迁移,漫谈志向唤深情:
1.听了孔子的谆谆教诲,他的学生受到了什么教育呢?请大家自由朗读3、4两段(10—17节),想一想,你又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课文:子路的志向是……?你有根据吗?颜回的志向是……?——我是孔子,你们都是我的弟子,现在,请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3.真可惜,颜回的志向歌书上却没写出来。你们猜一猜,歌词里会写些什么呢?依据呢?
【这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受熏陶的内化,再次感受孔子的桃李含情、润物无声,再次唤醒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志向;这也是言语交际训练的需要——把以往的语言与当堂课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五整体朗读,如沐春风表激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齐读叙述者的话):激励:你们真会读书,把课内外结合在一起了。其实,整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你们要不要……
2.整体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自然景色、三部分的联系、师生关系)。
【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学生每读一遍书,就应该有更深理解、更深的感悟。】
六课外作业,用心体验桃李情:
出示作业超市: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1.积累意境相似的古诗或参考课文内容改写: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搜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资料,准备交流。
3.写一篇读后感。
【就本课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而且,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教学评价:
正如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程尚荣所长所言:“当小学语文改革的列车拐弯爬坡的时候,……我们这些驾车人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关注教师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而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恰恰突出了这一点:
1.“人文性”: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就是情感。本设计处处体现出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用激情唤醒激情,让课堂成为孩子联想自己、发现自己、检查自己、升华自己,并超越自己的天堂。
2.“工具性”: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是和谐的,无处不在的,感情是亲密无间的、情境的创设是别具匠心的。
3.“感悟性”: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参与,协调各种智力中心,指导学生运用全脑进行阅读,在搀扶、点化、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等方面的引导无处不在。学生应该是陶醉的,情绪高涨的、气氛热烈的,身临其境、物我合一的。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联想、自由想象,情感共鸣应该是充沛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哲学思辨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