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整理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快乐教语文



         湛江市第九小学   叶兰芳



小学语文教师,担任的课程多,班务繁杂,总有干不完的活。有些老师有时候顾及不过来,就整天抱怨,成天发老骚。我觉得工作是否快乐,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态变了,世界就变了。我们干哪一行就要爱哪一行,你既然选择了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你就要尽己所能,教出味道,在课堂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那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寻找自己的快乐呢?例如,有一天,我教《山中访友》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时,心想:六年级的生字词怎么教才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总不能像低年级那样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逐一用枯燥无味的方法灌给学生。于是,我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再用接力赛的形式去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学生一听是接力赛,学习情绪空前高涨,赶紧去读、记、想、查。规定时间一到,就举行接力赛,按座位的顺序到黑板上默写一个生字和相应的音节,看哪一组写得又快有好。参赛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拉拉队的同学也在拼命地读,使劲地喊,比赛场面热闹非凡。学生在玩中记住了本课的生词,老师在笑声中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真不愧是一举两得。

这一节课结束后,几个调皮的学生跑上来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又上新课?”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的是知识,老师在工作中收获的是快乐。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去设计和善于去挖掘教材,语文课堂上无处没有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学“三放手”探索



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文昌小学  吕定辉



新课标、新理念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本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抓好以下“三放手”:

一、提供充分机会,放手让学生勤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求、认真思考的良好品质。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动手查字典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争着说:“哪儿可以称得上‘天堂’?”“‘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去探索问题,寻求“鸟的天堂”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作者以“鸟的天堂”为题,目的是什么?在充分熟读课文之后,放手让学生思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俗话说: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可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尤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就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索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参与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共同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参与多种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

辩一辩 “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办法。通过“辩”可一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可以采用“辩”的方法。教师提出:“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能始终坚持‘纹丝不动’?”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辩,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辩。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让学生在“辩”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品德教育。

访一访 让学生尝试当一回小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样的活动可以放在课文后进行,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有助于巩固大家的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学习了《向命运挑战》一文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要是你是一名小记者,采访霍金,你提问他什么问题?他可能会怎样回答?课后,我选了一些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霍金”角色的同学提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课文内容的掌握,也给予了学生一个锻炼应变能力的机会。

     演一演 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机会,充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老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性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小抄写员》一课时,可采用表演的学习方法。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展开比赛。先让学生反复读读父亲发现叙利奥帮他工作后的那几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表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表演后进行评议,谈体会。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主动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的活动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留出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

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交流,更多的应是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踊跃参与。勇于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放不开,深怕学生听不懂,学不扎实,于是讲得很多。许多时候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大部分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了发言机会,只要稍微有错,或者偏离教师所拟定的轨道,教师就会立刻打断,予以纠正。如此一来,一堂课之中学生并没几句完整的话,甚至没有时间独立思考老师的提问,更不必说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放,多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讨论,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必要的时候,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讨论、总结,在交流中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课前,我提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没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比较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课中,各个小组根据观察后的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派代表谈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课文内容,就能深刻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通过自觉参与教学获取新知识,不仅培养了参与意识,同时又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起来也更主动、积极。

老师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交流,乐于交流。学生作为独立体和具有人格尊严的人,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首先,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并将这种爱通过语言、手势、表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感受到受尊重受鼓舞。这样很自然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产生乐于同教师交流的愿望。其次,对于学生的错误,要理解和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真诚帮助学生战胜困难,重获成功。再次,师生之间要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诚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好“三个放手”,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多想办法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自由探索,就会让孩子们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文挖“文法”



湛江市麻章区太平中心小学   许立川

批改学生日记、作文时,老师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写的内容不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感想,而是采用偷梁换柱法:把别人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或是摘抄作文选中某篇文章的片段;一些学生倒是眉毛、鼻子一起抓,全篇文章不分主次、没有章法,简直是乱七八糟。究其原因,学生不懂得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或掌握的写作方法不够“熟透”是原因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是文本,挖掘每篇文章的“文法”,在课堂中与学生切磋,经实践,效果是显著的。下面,以《鸟的天堂》一课为例子,说说本人的一些不够成熟的教学体会。

一、       以文学修辞方法

文章的语言美有如人的穿着、打扮美一样,让人看了还想看。《鸟的天堂》一文语言比较优美,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文中有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有比喻修辞手法,如“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有排笔修辞手法,如“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等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这些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品味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仿照这些句子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在练中,学生会渐渐知晓写文章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奥秘。

二、       以文学描写方法

描写在每一篇成功的文章中都不会缺少,要不,文章显得干巴巴、无血无肉。丰富多彩的描写使《鸟的天堂》内容更充实,景物更美和作者的感情淋漓尽致流露于读者面前。首先,作者运用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进行描写,写出了榕树之大与生机勃勃;在该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描写是动态和静态,描绘了榕树的特点和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动态和静态描写是第一次提出来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该课必须突破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比、分析,使之晓之以理,明白这是描写景物的两种有效的描写方法,更要在作文中运用上运用好。

三、       以文学取材方法

《鸟的天堂》中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但是作者真正是去了两次,还是三次、四次……呢?我们都不知道。但是,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者选择了两次去鸟的天堂,达到了描写榕树和众鸟活动的目的。因此,我觉得应借此契机,告诉学生写文章时的取材也有方法可循:要围绕文题与写作要求,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有独特特点的景物作为文章材料,不是遇到什么事就写什么事,看到什么景色就写什么景物。老舍学生也许多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其选择了早上与傍晚两次看到的不同景色写出来,避免了写的内容出现重复累赘的现象。这不正体现了写作选材的高超技巧吗?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坚信,如果教师深入挖掘每文章蕴涵的“文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切磋,相信学生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是指日可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读中感悟,思中质疑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遂溪县第四小学     陈碧云

 

最近,我镇举行优质课“擂台赛”,我以十一册的《只有一个地球》参赛,获得了最佳课件奖和优质课一等奖。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下面,我谈谈我的感想:

一、资料的补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地球的奥秘的相关网站,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二、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切实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紧紧围绕“地球的样子”“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和“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教学片断:

师:地球如此无私,慷慨,有些资源原本是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因为人类的破坏,恰恰相反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能举例说说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吗?

生:全球气温变暖,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水及干旱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

生: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但由于人们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现在北京4万口井平均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

生:据环境检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十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污染。

生:森林被伐,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人们背井离乡。

生:大气层遭到破坏,导致酸雨的形成。

课件播放地球“美丽可爱”和“生态灾难”的图像。

师为“美丽可爱”配乐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碧蓝碧蓝的大海,雪白雪白的云朵,巍巍的山峰,还有茂密苍翠欲滴的原始森林和娇艳美丽的花朵。这些美景都是地球母亲奉献给人类的礼物,这一切构成了“可爱的地球”。那么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什么?请大胆地赞叹她吧!

生:地球母亲,您真是太美丽了!

生:地球,您太伟大了!

生:地球母亲,我爱您!

生:地球,感谢您给我们创造的美好家园。

师为“生态灾难”配乐朗读:

在这幅图上大片农舍被沙尘暴无情淹没。被酸雨腐蚀的森林已经枯萎,寸草不生。人类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已使全世界许多地方陷入水的危机。有人说“最后一滴水,它的价格将与血液等同。”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使地球变的非常容易破碎。看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生:地球妈妈太可怜了,她在哭泣。人类啊,请你们醒悟吧!

生:人类正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付出代价,保护地球现在就要行动。

生: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因此,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  
  摒弃烦讲冗析、环环紧扣的教法,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整篇课文我以遨游太空目睹地球的一句话“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个问题贯串课堂始终,我始终抓住“可爱”和“破碎”俩词,它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内心感受全部引发出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效果。这个问题的空间很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当家做主”。

三、将感悟型和质疑型融为一体

将当前阅读教学最典型的两种模式即感悟型和质疑型融为一体,这对自己是一种巨大的超越。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放在感悟型和质疑型的坐标系中加以考察。感悟型的阅读教学是一种以感性、感受、感情为基本取向的教学,质疑型的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以理性、理解、理智为基本取向的教学。这两者在阅读教学中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以前,我不敢上质疑型的课,是因为存有这样几个担心:一、学生的质疑是无限的、无底的,课堂却是一个常量,两者的矛盾如何调节?二、学生一旦放开来质疑,教师很容易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何保证?三、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的质疑教学,很容易导致语文感性和感情的失落,滑向情节分析的泥坑,如何保证语文感性和感情的洋溢呢?四、一旦教师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课堂教学节奏必将走向松散拖沓,课堂效率怎样提高呢?

这次,我尝试上了质疑型的课,效果还好。我是这样做的:

1、         限制学生提问的数量。

2、         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告诉他们哪些问题书上并无答案、哪些问题研究意义不大、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同时,教师要敏于发现学生的质疑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内在的、隐含的联系。

3、         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答案的呈现。要把问题当做诱饵,引导学生去深人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感情、意境、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以呼吸、心跳、体温。


  四、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努力避免常识课的嫌疑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俗话说动人心者,莫不动于情,课堂上的40分钟是教师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我一方面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充满美感,让优美的语言传达语文的美丽,使学生自己与语文殿堂更接近;另一方面,通过充满强烈抒情色彩的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和对人类的忧患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
  五、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努力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

如“生态灾难”一词 ,虽然平平淡淡,貌不惊人,但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憾,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难以生成,怎么品味?我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每天发生在我们地球上的污染数据,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一起,还有最后设计让学生说话:“地球母亲,我想对你说————”的环节,以促进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也不能重视了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语言文字是文化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语文、使用语言,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0分钟的时间转瞬就过去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我的心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尽管在上课之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十分详尽的预设,尽管很想在一堂课中把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融注进去,可真正面对起课堂上的生成因素,我还是举步难艰,效果不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廉江市第八小学   余晓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趣,包罗万象的学科。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如何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情趣?让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让语文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走进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并非如此乐观。虽然教改的号角已响了很久,但是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尤其是那些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学校),就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了。

其一、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分数仍是老师们最注重的。无可否认,不少领导和家长还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追求分数,老师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题海战术:课堂上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课后让学生买各种资料反复做;二是反复做测试卷、练笔;三是死记硬背课文;四是抄读优秀例文……无完无了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厌烦。

其二、许多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条件差,怎样教给学生知识,怎样迎接考试,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三、拘泥于教材、教参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少老师拘泥于教材、教参的观点,不敢或者不愿去作更深一层的探究、体会,照本宣科,没有新意,课堂教学自然谈不上精彩。

其四、局限于教材内容,老师的知识面不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课本,课文不是很多,就是高年级也不过20多篇。不少学生领到语文书不久就浏览完了,尔后老师按部就班的上课,详细的分析,他们觉得没有新意。

如何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这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感悟点滴



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赤岭小学   陈友仁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无法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能应付未来挑战的知识,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者的明智选择。

我在多年的语文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我教《鸟的天堂》一课,我就采用了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

首先让学生学会解题。让学生读题目,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谈自己认为所谓天堂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谈题目中的是天堂,最后再让学生针对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其次读课文,归纳文章内容,并分层。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提问,初读课文,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再熟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再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部分是两次去所见不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见了美丽繁茂的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写了榕树的根枝叶,并让学生读这一部分并体会体会。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让学生精读,进一步归纳鸟的多、颜色、种类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鸟的天堂的美。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样去分析,以这样去读懂。

最后让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我一般把它放在一堂课的后半部分来处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这个学生动了脑筋,提出了这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上述教例,让我想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湛江开发区四航小学  何秀英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文。本文篇幅短小,虽然只有六句话,却生动有趣味,富有童趣,读起来趣味盎然。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我在上课时尽量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从情景表演为引导,着手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课文趣味的同时,朗读情感到位了,又理解了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是在校内进行公开课,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在课的开始时,他们显得有些拘束,我知道老师的良好情绪也是学生的镇定剂,因此,我微笑地说: “老师们都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所以今天来这里看我们上一节课,不知道你们有信心好好表现一下吗?” “有”听见孩子们的响亮回答声,我的情绪立刻被调动了,在引入新课后,我使出拿手本领—-朗读,伴着音乐把课文美美地读了一遍。

读完后,我立刻问: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一样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边读边圈生字,再把生字读熟,让学生明白只有熟读了生字才能流利朗读课文的道理。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可以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同学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现的欲望,纷纷抢者当小老师带读,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我还采取指名读,小火车读,分组读,为了看看学生掌握生字熟练程度,我采用去掉生字读词组……由于我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课堂上同学们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十分钟的生字认读效果明显。

接下来是课文的朗读指导,这是本课的重点, 我在上课时尽量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从读课文着手,使得孩子们初步的了解课文以后说说: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很快同学们小手如林,立刻解决了问题。并且黄浩峰同学还帮老师把小画家们画的是什么画贴上黑板,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接下来我就创设情景:让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练习说话: “我的脚印像__”而且让学生边说边想象一下当时的心情,立刻孩子们体会到那种开心,这时我就恰倒好处地说: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称赞,心里一定也高兴,那我们就用上高兴的语气来读读前面三句话。接着我采用指名读;学生评价:好在哪,不好在哪;最后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几分钟下来学生用心体会后的模仿读也出效果了。这时我不失时机,接着问:你们在课文中有什么发现吗?一节课最活跃的气氛被激起,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发言。

曾雨晴说: “我发现小动物们画画和我们不一样。”

“是的,小动物们是用爪子画画”罗权超说。

“我发现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肖文婷抢着发言。

郑家昕说:“我知道课文哪句话说明,就是: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

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他学生也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 听着他们的发言,我觉得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学习,我感到欣慰与激动,不时给予掌声和鼓励,打铁要趁热,我问:听见老师的表扬,你们心里怎样?学生们神气地回答“开心”, “听见你们神气的回答,就象小动物一样,能不能用神气的语气朗读?”接着我请悟性高的曾雨晴和罗权超同学表演读,十足的神气味道呢,最后全班读的效果也很好。

这是同学中传来一个声:老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开始,这个问题原本是我接下来的问题,这时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李龙泉的问题提的真好。下面老师就当记者采访小青蛙吧。”接着我走到学生群中展开了采访活动,又一次的情景创设把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发言,一轮采访下来,答案从孩子们嘴里得出:原来青蛙要冬眠。所以读到这时我们要轻声朗读。经过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整节课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几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这节课我太开心了。”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