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廉江市第三小学 杨石娇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深谙语文教学的规律,能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重视课文包含的真挚感情,才能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也就是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高涨,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特别深刻,并且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通过亲自实践和主动参与并且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的知识最感兴趣,且掌握得牢固。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就要尽力上出“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要教出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这时,学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我们在上课时,就要充分利用象开字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例如有一位名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奴、仆”两字时,分别板演奴、仆两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并直观形象地理解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和“受尽屈辱”;在指导学习“囚”字时,按囚字的书写顺序分析给学生看,边分析边解说如果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囚犯”时,则没有了人身自由,这样的记忆则牢固多了。
二、阅读教学要教出情味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职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某教育刊物上看到有一名师指导学生理解完“卧薪尝胆”在课文中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后来名师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载人飞船进入了太空。”“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意义,那就是发奋图强。接着那名师又让学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说出了“我国女排卧薪尝胆了十几年,终于夺回了奥运冠军。”“刘翔通过卧薪尝胆的训练,终于成了田径飞人”……看来学生已经完全领会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三、积累指导要导出韵味
语文的特点是厚积薄发,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广泛吸取知识的琼浆玉液,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在涵义。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多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许多的教师上完课总是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例如我们上语文课时,对那些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我们就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理解,这是非常有韵味的。我们相信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