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整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插嘴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湛江市遂溪县桃溪小学   戴少娟

  

学生插嘴是课堂上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老师讲了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就接出了下句;师生正兴味盎然时,有的学生会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让课堂上哄堂大乱。针对这些现象,有的老师也许会予以制止,有的老师甚至会严厉批评。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前段时间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他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我相应板书“得意洋洋”,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正当我和学生读得投入的时候,忽然听到学生当中有人在大声嚷道:“错了!错了!”我让学生停下来,发现在乱嚷的是陈文智,我笑着问:“你在说什么错了?”“老师,您黑板上‘得意洋洋’的‘洋’字写错了,应该是‘飘扬’的‘扬’字。”听了文智的话,我看看自己的板书,再次笑着说:“没错,就是这样写。”我并不认为我写错了,因为连续三年教六年级语文,我的头脑里就是“得意洋洋”而不是“得意扬扬”。正当我又准备发言时,文智又在喊了:“老师,你真错了。不信你看看课本。”一看书,课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得意扬扬”。我当时被弄糊涂了,教室里也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同学说:“《田忌赛马》一文中齐威王赢了田忌,得意洋洋用的就是黑板上写的这个字。”有的同学说:“我在刊物上也看到这个词和老师写的一样。”有的同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的“得意扬扬”和课本里的一样。”……就这样,短暂的一节课被我写错的字、被学生的插嘴扰乱了。我先是感激地对文智说:“你敢于指出老师的缺点,你真勇敢!老师应该感谢你,你教会了老师怎样写‘扬’字!”随后,我把字改过来,诚恳地向同学们道歉,并提出了学习任务:利用课余时间解决这个包袱,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查相关的资料,看看谁完成的好,我们一起解开这个谜团。

第二天语文课,孩子们脸上阳光灿烂,出现了下面精彩的描述:

小A:我查阅了成语词典得知:“得意洋洋”就是“得意扬扬”,“洋洋”原为“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小B:我查阅了大字典,没有课本中“得意洋洋”这个词,只有昨天老师板书的那个词,不过我又查阅了“飘扬”的“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思考

 

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黄进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经验的灵魂。这里的“先学”,是在教师的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后教”的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课堂设计为如下几个环节:

1、讲明自学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学生还没弄懂的问题、

容易搞错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掘深入,直到“挖到水为止”,旨在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也可以让优秀生代替老师去教。)

3、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般是围绕学生容易弄错的地方

来设计的,也可以结合学生手头上的资料来布置练习。之后,进行“一帮一”、 “兵”教“兵”的活动。)

下面以教学课文《鸟的天堂》为例谈谈。

基本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自学的要求,并结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读通课文,想一想,练一练。

(1)    最容量读错的字是哪些?最难读的句子有哪些?多练几次。

(2)    最容量写错的字是哪些?哪里容量写错?练写一下吧。

(3)    最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查字典,查资料,借助图片、录像,联系

上下文,联系实际去理解。之后,还有哪些弄不明白?请作好记号。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几次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

   (2)那株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哪些语句写得最精彩?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巡视中发现学生读错字音“不可计数”的“数”、“兴奋”的“兴”。

要特别提醒。

   2、小组合作讨论“那株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再指

导读悟重点段落——第八自然段,品赏重点语句。

三、巩固练习

   第十一册《尖子生题库》的第97页的第四、五题。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找出“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动静结合”

的表达方法。

3、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唱 好 课 堂 小 插 曲



麻章区湖光镇新圩小学  陈秀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我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14年。14年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打破“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接着是“八字”教学要求、“六进课堂”,现在是新课标。每次的教学改革,我都认真学习。经过几年的课改培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课堂上,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想象、创新,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比如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能正确驾驭,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旋律,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这学期,我在进行《荔枝》一课教学时,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我感受很深。

《荔枝》一文围绕荔枝写了作者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课程标准的理念。怎样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孙的爱呢?经过几个小时的准备,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课堂上,教学过程按我备课的各个环节有序地进行着,我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几遍课文,找出写母亲的几件事,小组内交流,初步感受母亲的爱,接着引导学生从几件事中找出描写特别细致的地方,讨论讨论,使学生从这些细致的描述中体会母亲爱儿孙的感情。就在师生的互教互学进入高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阿庭,你还没吃早餐,吃了早餐再上课吧。”话音刚落,几个还冒着热气的面包飞到了映庭同学的桌子上。顿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门口的一位穿着不那么整洁的中年妇女身上,跟着是哄堂大笑,中年妇女赶快走了。调皮的春鹏同学站起来怪声怪气地说“阿庭,你还没吃早餐,吃了再上课吧。”又是一阵大笑。六年级的学生自尊心极强,春鹏同学的话可能伤了映庭同学的自尊心,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也站起来反唇相讥,其他同学不时附和着,全然不顾讲台上的老师。我不出声,想着如何唱好这首课堂小插曲。如果是以前,我早已大发雷霆了。这时,不知哪个学生喊了一声:“别吵了,这是上课时间。”学生们意识到闯了祸,都乖乖地坐好来,教室里恢复了平静。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微笑着问映庭同学:“刚才的阿姨是你什么人?”“妈妈。”映庭同学低着头说。我赶紧说:“映庭同学的妈妈多疼爱孩子啊﹗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对你们怎么样?谁来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又活跃起来,连平时不敢发言的梅清同学也举起了手,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马上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胆地说:“我妈妈也疼爱我,夜里常为我盖被子。”看着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课后再动笔写下来。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母亲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请几个同学起来读母亲说的话,由于有了刚才精彩的小插曲,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读起来感情充沛,并从读中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关爱父母的心。

上完课,我感觉到学生感受很深,收获很多,于是叫他们回去就《荔枝》写一篇读后感。而我,通过这节课,对新课标的理念认识更深刻了,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进行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产生,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要把握时机,让这些突发事件成了课堂中动听的交响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给学生以个性的天空,让学生显自己的光彩



吴川市塘缀中心小学    杨吴萍



新的课程改革认为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是平等的、合作的。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可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敢于发表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创造一种环境,给学生一个个性的天空,让学生在个性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并且把自己的这种独特的体验说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本之间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不断地完善、丰富、提高、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兴致勃勃,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张扬,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激发,从而尽显自己的光彩。

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教学接近尾声了。我就让学生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话音刚落,学生就踊跃发言。有的说:“我明白了,像狐狸那样狡猾是没有好下场的。”有的说:“我们不能像狐狸那样借别人的威风来欺负人。”有的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像狐狸那样的人肯定会有报应的。”我面露赞许之色,刚想总结时,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从课文中明白了,我们做人不能像老虎那样笨,否则会被人骗的。狐狸其实挺聪明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双眼凝视,等待老师的解答;有的若有所思,觉得说得有道理。这时我走到孩子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给他点掌声。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讨论讨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有孩子这样说道:“老虎不是笨的动物,它很凶猛,这次受骗主要是狐狸太狡猾了。”也有孩子这样说道:“课文中说老虎是半信半疑的,东张西望的,老虎还是有点会动脑筋想想的,它不算笨。”学生说得差不多了,我总结说:“刚才同学们都动了一番脑筋,说得非常好。从老虎最后还是被狐狸骗了来说,我们可以说老虎是不够聪明。但是这个寓言主要是要告诉我们狐狸太狡猾了。让我们在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不能被这样的人骗了。”

个性的凸显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产物。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被激发,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创新的火苗在碰撞中点燃。在上例中,当一学生说出与课文主题不一致的看法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此时我明白,孩子应该享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也知道此刻重点保护的是孩子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执着,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向那个男孩走近,给他微笑,甚至是掌声。”这更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发自内心的为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成就而自豪,而激动!老师的一言一行,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起其他学生敢于说“不”的兴趣,最终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张扬。我们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天空,让学生尽情地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哲人说过:“世界上是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让每一片叶子尽显自己的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随笔之教学要“实”


麻章湖光中心小学  蔡立卫



(一)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好教材、学生这一关,深入研究,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关内容以及学情。一篇课文的内容,学生有的是不懂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错误理解的。固我们的教学要追求“实”。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白杨》一课时,学生遇到这样不懂的问题“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确实,这个问题是较难的,这也正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在课堂上,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进行争吵,猜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也随着这个问题飞跃。当时,我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让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再加上我适当的点拨,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你看这个过程多么有价值呀!
    又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学生对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内容,显得理解不透,有点模糊。学生只是知道白杨树就是这样,而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介绍,这样有什么作用。其实,这个内容也是理解上一个问题的条件。老师就应该紧抓住这个内容,让学生从模糊到清晰。当时,我是这样指导的;一、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时的神态的语句,即是“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二,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爸爸的神态为什么这样变化?当时,学生先是沉默,然后是各抒己见,甚至互相之间争吵、不满、猜疑、否定等。三,在此基础上,我再问,这篇文章的主人翁是谁呢?所以,写白杨其实是为了写谁呢?经过学生自读自悟,以及我的点拨,学生明白了爸爸介绍白杨并不是只是介绍杨,其实就是在说自己。呵,这个过程多真实可靠呀!
    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甚至会出现学生理解错误的现象。我们必须重视这点,不能顺其自然,要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弄正确。例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学生对最后一段话就出现了理解错误,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当时,我根据这段话的特点,设计了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写谁?2、爸爸在沉思什么?3、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这三个问题,联系全文,自读自悟。最后,学生真正理解了,其实是爸爸对孩子们的希望。
    诚然, 教学就是需要这样真实的过程。



(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我们应该重视,不能刻意追求学生的个性理解而忽视了正确的引导。因此,老师就应该充满愛心地循循善诱,真诚地引导帮助,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小语第十册《乌塔》一课时,学生就有这样的认识偏差,乌塔应不应该独自一人外出旅游。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有的同学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各抒己见,甚至有学生就说也想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像乌塔那样勇敢。看到此情形,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的看法都很有道理,一个人独自外出旅游确实危险,也确实让自己得到锻炼。我想,现在让认为危险的同学议一议一个人外出旅游会有哪些好处,认为会有好处的同学说一说一个人外出旅游会有哪些危险。”这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样做有利有弊。紧接着,我与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商量总结出外出旅游如何做到既安全又得到锻炼。在我充满愛心的循循善诱和真诚相待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样也不会出现心血来潮的学生私自盲目外出旅游。如果当时,我没有对学生做出引导,而盲目地追求讲解课文,而追求没有实用的花架子,会有可能使一些学生认识错误,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充满爱心的循循善诱和真诚相待的引导帮助是极其重要的。这样就能使学生都经历了“真实学习过程”。
                                          (三)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有的老师总是“黑着脸”“批判”那些犯错的学生,使课堂气氛压抑;对那些有精彩表现的学生也只是板着脸干干巴巴地表扬“好”。极无情调,也不真实。对于犯错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真情实感地批评,用真情感化学生,真真实实地指出学生实实在在的错误,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心的。这样,学生就没有抵触情绪,很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乌塔》一课时,有一学生知道乌塔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很是兴奋,就迫不及待地想出发。我发现了苗头之后,并沒有马上批评他,而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其利弊。然后,我特意请那位学生讲讲独自一人外出的危险。待讲完后,我微笑着摸着他的头说:“还想随便独自一人外出吗?”该学生红着脸说不敢了,这样太危险了。对于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发自内心地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是真心的,从而心情舒畅,充满自信。就如上面讲到的那个学生,当他说完后,我充满激情地说:“讲得多好啊!我们还等什么呢?掌声啊!!”这时,教室里暴起了热烈的掌声,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就能明明白白地、真真实实地、轻轻松松地、愉愉快快地学习。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们要丟开那些花架子,要实实在在地教学,努力去追求“真实的学习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六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叙事



《童年的发现》是小学六年级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作者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学生们或皱眉,或摇头,那意思是没有什么发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呀,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得来的,都行。”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学生,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课总得上下去呀。俗话说,急中生智。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有了!我表情缓和了下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61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我清了清嗓门:“小时候呀,我特别喜欢观察蚂蚁……”我讲了一个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的发现。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嘀嘀咕咕起来:“啊,这么简单呀。”“我也有。”“我也有。”……看到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说话欲望已被调动起来,我便趁热打铁:“简单吧?这样的小发现,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同桌说说。”学生立即说开了,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学生们不再困惑,不再为难,而是侃侃而谈:
  “我发现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有一次……”
  “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水时发现天要下雨、天气很闷时,鱼儿都要浮到水面上来吸气……”
  “我发现蚂蚁是靠嗅觉闻气味来找伙伴和回家的……”
  “我发现了天气很热时,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
  “我发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

思考: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本案例便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明确了的作业要求

   

雷州市雷城第二小学  林巧亭



     我们经常这样给学生布置作业:“把某页某题做了.”回家听写某某词语:“写一篇日记.”“写一篇与某某有关的作文.”当老师检查作业时,又批评学生这样没做好,那样没达到要求,进而抱怨起来:“哎,现在这些孩子......”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四句话:

    “给.”

    “给你.”

    “我会给你的.”

    “我一定会把这个精美的礼品送给你的.”

    第一个句子只有一个字,如果不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谁也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是谁给谁,给什么;第二个句子只知道接受人是你;第三句话知道给予者和被给予者,但不知道给什么东西;只有第四句说得清楚,而且知道给的是什么(礼品).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别人听了才会明白你要说些什么;写作文也要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写明白,别人看了,才知道你要表达些什么.

    以前,我曾经采用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努力把字写好,也曾采用展示作业的方法鼓励学生,还找了个别学生作单独讲解、辅导,可一到他们完成作业时,字写质量就不尽如人意了。有一天,我把平时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写进题目里,没想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居然比我想象得好。这个题目是:“写一篇工整又漂亮的字。”第二天收起作业看时,不仅人人都很认真,而且许多学生书写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次,我针对学生写日记时爱写错别字、错用标点的问题,出了一道这样作业题:“请写一篇句子通顺、标点正确、字写工整的日记。”没想到,效果也出奇的好,以前常见句子不通顺、标点错得多、书写潦草的现象居然少了。这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要知道,这可是我经常挂在嘴边,并且在作文本上常常提醒学生要努力克服而学生都没有克服的毛病啊!一个要求明确的作业题在学生身上所产生的效果,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件事,让我兴奋了好久好久。

    在上《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教学“仰卧在小船里进入内洞”这段时,学生对“‘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这几个关键字眼,你在朗读时打算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不容易理解,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就更无人举手来朗读了。于是我就把它换成“你怎样来朗读这句话?”问题变简单了,学生明白了问题的意思,知道该怎样做了,举手的人也多了。

    其实,人人都希望别人把话说明白。老师是这样,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知道作业的具体要求时,他们就按这个要求去认真完成。而当作业要求不明确时,他们的作业就会变得很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叫学生把作业做好,题目就应该明白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2: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