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识字写字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wéi chí      jīng zhàn     mí huò bù jiě     pí bèi bù kā(     )   (      )    (           )    (            )

dào dé   qì  zhòng    gǔ shòu rú chái    huǎn huǎn shǐ guò

(     )   (       )   (              )   (             )

二、我能给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呈:A、显出,露出。 B、恭敬地送上去。C、称下级报告上级的书面文字。

(1)面呈菜色(        ) (2)送呈(        )  (3)呈文(        )

2、赞:A、帮助。 B、夸奖,称扬。C、表示同意。

(1)赞助(        )  (2)赞不绝口(        )  (3)赞成(        )

3、苍:A、青色。 B、草色,深绿色。C、灰白色。

(1)苍松(        )  (2)苍天(        )  (3)脸色苍白(        )

三、照样子,写词语。

狼吞虎咽   虎背熊腰                                         

﹒ ﹒    ﹒ ﹒                                                                  

四、我能给带点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工作维持生计。(           )

﹒﹒  

2、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

﹒﹒

3、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

﹒﹒

4、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奖带给他的喜悦。(           )

﹒﹒

5、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           )



阅读提高

五、    课内阅读。

(一)日积月累。

1.                     ,行必果。               

2.与朋友交,                        。

3.己所不欲,                           。            

4.                       ,金石为开。

5.爱人者,              ;敬人者,                  。

(二)阅读选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尊严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为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请你用“~~~~”画出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从这一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上文中,有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请用“       ”画出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知道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你知道吗?

                                                                           

4.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你一定得到了很多启示。请你大胆地写下自己关于“尊严”的格言吧!

                                                                           

六、课外阅读。

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 观测)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 爬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 传播)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  分析)。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旧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有依靠气味认路的本事。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难道没有价值吗?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        )——(        )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同心协力:                           归途                        。

5.请用“//”将短文分成3段。

6.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2)改成陈述句。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难道没有价值吗?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请用“√”表示。

如果把四周的景物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

8.回答问题。

(1)蚂蚁是根据什么认路的?

                                                                                 

(2)读了短文,你了解了蚂蚁哪些习性?请你简单写一写。

                                                                                          



习作园地

“〇”摇身一变,能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也就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先读读下面同学的想象作文,再请你自己也来写一个圆圆的故事吧!

奇妙的圆之百味

“〇”是快乐的。小时候,我喜欢吹肥皂泡,吹出大大小小、圆圆的肥皂泡泡满天飞,泡泡们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天空玩耍!现在,我喜欢抱着圆圆的篮球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你追我赶地打篮球赛,每一次进球我们都会高兴地欢呼:“耶!”我更喜欢考试卷上的“100”分,当那两个小小的圆并排躺在我的试卷上的时候,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〇”,给我带来了欢笑和喜悦!

奇妙的圆之变形

我是神奇的“〇”,小名叫圆圆。人们都说我长得圆头圆脑,可爱极了。

我是个热心的孩子。一天,我到森林里去玩,听见小松鼠在家门口伤心地哇哇大哭。我急忙上前问它:“发生什么事了?”原来小松鼠家门牌号上的数字“零”被大风吹走了,这下“102”号变成了“12”号。门牌号码不对了,邮递员叔叔就不能把出差在外的松鼠爸爸的信及时送到家了。看着小松鼠难过的样子,我想帮帮它。有了,我灵机一动,跳到小松鼠家的门框上,变成了他家门牌号上的“零”。小松鼠一看,门牌号码又变回来了。它乐得眉开眼笑,还爬到我身上一个劲地亲我,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不过,看着小松鼠的高兴劲,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就这样,我在小松鼠家落了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2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