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01: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亚市崖州区城东小学    黄 娟
【摘  要】小学教育的科学教育,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大纲很明确提出了学好科学这门学科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不容易去少年宫或科学宫等,这些时时困扰着农村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重视农村科学教育,相信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状况会有很好的改善。  
【关键字】农村小学  科学素养  兴趣培养  社会实践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科学课,宗旨都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且在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科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如何在课堂上能够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件重要事情,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 培养科学素养
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但农村小学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科技管等科学场所,学生查阅资料相当困难。有限的教学资源仅仅局限于教师、教科书和校内有限的图书资料。在所选用的教材中有很多查阅资料的活动但由于缺乏图书馆和网络,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都是困扰着科学课教学在农村小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优势,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讲《小动物的生长》这一课时,学生对活泼乱跳的动物很感兴趣。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指导他们从动物的外形,叫声,食物,睡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然后课堂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情况说出来或画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而且做得特别好。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课时,由于蚯蚓在农村的菜园里随处可见,见怪不怪,但是学生真的知道一个所以然了吗?真的对蚯蚓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对于土壤的改良作用了解了吗?那么我们就得巧设障碍,让学生自己实验留心观察、分析并总结自己的认识。最后按教材的提示写出观察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引导他们认识蚯蚓是人类的朋友,是“耕田能手”,是“制造肥料的工厂”,也是“处理垃圾的能手”。蚯蚓同进是传统的中药,名曰“地龙”,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引经通络的功效。所以我们保护蚯蚓,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这堂课让学生亲力亲为、因材施教,把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受益终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01:17:07 | 只看该作者

     二、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培养科学素养
农村的学生兴趣更广泛,玩的花样也多,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兴趣爱好都是都是我们教学的资源,也是教学的切入点。画龙要点睛,一节好的科学课,它的课前导入时的预设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要善于给小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小学生能够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蜗牛》这课时,学生说:“我还发现蜗牛吃绿菜时,绿色在蜗牛腹部逐渐延伸”。我鼓励学生的发现,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再深入探究,看看谁还会有新的发现。“我还发现蜗牛爬过后会留下痕迹”“把几只小蜗牛放在没过它们身体的水中时,它们全把脖子长长伸出,头高高抬出水面。”“让小蜗牛在尺子上和毛线上比赛行,很有趣。”又如在学习《观察我们身边的材料》这课时,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从家里带上一些小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二天,课堂上的材料丰富多彩,学生带来的材料有:矿泉水瓶、纸张、碎布、玻璃罐头瓶、废弃钥匙、小发夹、木块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以更好认清不同材料具有的特点。在我的帮助下,学生把材料分为木头、金属、塑料、纸、布和玻璃几大类,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点。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在课堂科学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概念的引进、规律的得出都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的特点,要能够不断地让小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方式,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得到的真知。这就需要让小学生能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实验,为小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可以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从中学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科学,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讲《蚯蚓》一课时,我把教材融入了实验当中。在教学中,充分放手,亲力亲为,互相学习,并借助“差异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好详细的实验步骤。首先把准备好的蚯蚓放在垫有白纸的钳子解剖盘内,借助我们感官看到蚯蚓的外形是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离大环较近的一端,颜色是棕红色,有的地方较浅。用湿手沿蚯蚓腹面触摸,有粗糙感,指导学生说出这是刚毛。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前端,背面、腹面、辩认口、肛门、环节、体节,提醒学生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就是蚯蚓长,蚯蚓长度是4厘米,然后把蚯蚓放在平滑的玻璃的上和粗糙的纸上,发现光滑玻璃上蚯蚓不能向前移动,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能缓缓的向前运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素养。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与生活,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校园周边的种植园、果木园和花卉园等,教学中开展了多项实践活动,实施科学教育。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自己引导学生到菜豆地,观察菜豆的特征,认识菜豆的茎柔软,不直立、缠绕在支架上向上生长,这称为“缠绕茎”,并让学生联想到牵牛花也是这样;,再到甘薯地,认识甘薯的茎是匍匐在地面生长,称为“匍匐茎”,经过这样的观察后,学生就能具体认识新的各种种类,也加深认识茎的共同点——都能起到输送养料的作用。让学生亲自去采集,亲身去感受与之课堂中机械、枯燥的讲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特点,开展生态环境调查,水污染调查,空气质量监测等实践活动,让让学生亲身感受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工业污染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也并不是简单的一节课或者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断渗透、导引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教师角色,引导小学生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不断地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在课堂上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将会为国家的未来培育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