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电脑操作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即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
规范是技巧的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记得在听一位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把闪动的“光标”说成“小竖棍”,虽然形象,但不规范;还有一位教师在讲鼠标的移动时,满堂课都是“这儿”、“那儿”,如果不是在机房里演示,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在讲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时,我们不能把“存储器”说成“储存器”;在讲鼠标的操作时也不能把鼠标的“单击”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 “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常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 “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简洁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意达则灵。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三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能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第四,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说明,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认为,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的性质。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 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引入新课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前面通过对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动鼠标,便可坐观世界风云变幻,尽揽各地风情。当你在浏览这些精美而颇具风格的网页时,你是否也曾蠢蠢欲动,是否也想过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语言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