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局“爱我工商 奉献青春”演讲比赛讲话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4:2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市局“爱我工商 奉献青春”演讲比赛讲话稿
    刚才,几位年轻公务员都有精彩的演讲,他们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施队长让我作个点评,我就自己对于工作、生活、社会的理解谈一下体会和感想,和大家共勉。
    记得去年我给大家讲过做人要讲奉献、做事要讲责任、做家要讲包容。今天在这里也和大家探讨分享三组词:敬业与乐业、有用与无用、看破与想破。
    首先,工作上既要敬业,更要乐业。敬业是基础,只有对工作、对事业有一份敬畏心,我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去做。工作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用以养家糊口的饭碗,也是我们生命中很大部分时间的经历过程,我们理应敬畏我们这份难得的工作。试想有多少莘莘学子梦想得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又有多少下岗工人对我们的羡慕与渴望。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敬业,我们要学会在日常工作中体味一份快乐。我们不是工人,无法从一件件成品中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我们不是教师,不能从一茬茬优秀毕业生中感受付出后的成果;我们不是医生,不能从病人的痊愈中点亮辛苦后的希望。但我们同样有自己的使命感和神圣感。那年云梦有一位宋女士,春节和家人去汤池泡温泉,不小心把小腿摔成粉碎性骨折,温泉公司因在池边立有一块提示防止滑倒的牌子而拒绝赔偿,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宋女士的老公叫了二十多人,准备去汤池温泉闹事。接到投诉后,我们一行赶到云梦宋女士家,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说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满意地签下调解书,从而化解一场可能引发的暴力事件。我和同事们也感到由衷的快乐与满足。在这里,我希望大家,特别是你们这些年轻公务员,要真正从工作中找寻和体味到一种快乐。其实这份快乐就是辛勤付出后的一份精神与心灵的充盈。
    第二组词是有用与无用。很喜欢这样一段话,是周国平说的吧: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这两天朋友圈中疯转的范雨素有一句经典台词: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当下的中国,这种实用主义太盛了。好象体现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其实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就越少。当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在闲暇时多读一些“无用之书”,比如中国古典诗词,黑格尔、叔本华的哲学。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那就是读书太少了。
    最后和大家探讨看破和想破。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看破了,认为一切也就是那么回事,不值得过分地追求和认真。其实,我们要做到的是看破、不想破。看破是一种智慧,想破就是自己受罪。确实,当今的中国有很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当官的贪污受贿,经商的失信欺诈,学术界弄虚作假。如果你总是盯着这些阴暗面,久而久之你的身心也会阴暗潮湿。如果我们背对太阳,就只看到阴影,我们何不转过身、扬起头让阳光与笑容洒满脸庞呢。有一则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古时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小和尚下山化缘回来说:师傅,外面所有人都是物欲横流,为什么我们却要坚守道德,布施恩惠呢,光靠我们两个人行吗?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只说,天气太冷了,我们睡吧,两个人钻到棉被里,一会儿就睡暖和了。老和尚问:你说是棉被把我们暖和了,还是我们把棉被暖和了?小和尚说:我们刚钻进来时,棉被是冷的,当然是我们把棉被暖和了。老和尚说:大众就是棉被,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把棉被暖和的,同时也就暖和了我们自己。
    今天是5月4日,青年人满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丰富。最后用李大钊的一段话献给你们: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青年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
    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