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19 | 只看该作者

2.音乐分析
  管弦乐《波莱罗》是风行于世界各地音乐会上的一支名曲,是曲作者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夫人之托,作于1928年,同年11月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舞剧情节简单:一位少女在西班牙小酒店里翩翩起舞。起初,她那缓慢、轻柔、优美的舞姿并未引起客人们的注意。但随着音乐的发展,舞蹈越来越活跃、欢快奔放,人们被这热烈的音乐和舞蹈所吸引,逐渐围拢起来,随着独特而生动的节奏一起欢舞,直到狂欢的高潮中结束。
  全曲由一个两小节固定不变的节奏型伴奏,以两个主题乐段为基础,运用和声、和弦叠置、调式叠置、配器(音响和音色变化)、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作者曾说:“这是始终如一的中庸速度的舞曲;不论是旋律、和声,还是由小鼓不断击出的节奏,始终保持原样不变。惟一的变化,是管弦乐音响的逐渐增强。”可以看出作者是以简洁的手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故该曲成为学习作曲配器者的必读作品。
  乐曲开始,一个西班牙风格的波莱罗节奏型,在中、大提琴拨弦的衬托下,由小鼓奏出:
这一节奏型在全曲的340小节中,共反复了169次之多,直到最后两小节才出现变化。
  第一主题A段,是在这一节奏型反复一次后由长笛独奏来呈示的。其旋律优美、清秀、悠长而连绵不断,富有特色:
这一主题改由单簧管重复一次。这样,既加深了主题印象,又改变了音色,避免了单调。
  第二主题B段,是被作者称之为“西班牙——阿拉伯风格”的旋律,首先由极具特色的大管呈示出来。其旋律委婉缠绵,与第一主题在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对照:
  同样,为避免单调,这一主题反复时改由降E调小单簧管奏出。
  这两个主题的相同之处,是结构长度相等的乐段,伴奏的和声基础始终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而且,两个主题都是原封不动地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反复。不同之处是两个主题在调式色彩上的对比。同时,作者的高超、娴熟的配器手法,充分运用乐队的音色,音势力度不断增强,层次逐渐增多……使乐曲的表现丰富多姿,光彩动人,不但音乐丝毫不使人感觉单调,反而增强了艺术魅力。
  第一主题第三次出现,改由“柔音双簧管”独奏,使音乐变得甜美柔和。第一主题第四次出现时,主题改由长笛和加弱音器的小号,以八度音程的形式奏出,既有音色对比,音势也得到加强。而小鼓的节奏型也加入一支圆号;中提琴的拨弦和声则改由全部弦乐来拨奏。
  第二主题第三次出现,改由更富特色的中音萨克斯管独奏(反复时改由高音萨克管演奏),这使音乐别具一格,似有异国情调。小鼓的节奏型也由小号代替圆号。
  第一主题第五次出现,改用复合音色演奏;短笛加一支圆号,并叠以钢片琴八度音程的重复。在两小节由圆号、小号及部分第二小提琴和部分中提琴的琶音花奏来加强小鼓的节奏型之后,第一主题第六次出现。这一主题改由纯木管音色的乐器:“柔音双簧管”、双簧管、美国管和单簧管、低音单簧管来吹奏。
  第二主题第五次出现,是由音色浓烈、厚实的长号独奏,中提琴改为拉弦八度分奏,来加强小鼓的节奏型。两小节之后,紧接着第二主题以更加丰厚而生动的音色组合第六次出现:次中音萨克斯管和全部木管乐器演奏旋律,这时在旋律下方添加三度音的三声部叠置的平行进行,产生了有时是双重调式、有时是三重调式的色彩变化效果。同时,演奏固定节奏型的乐器随之增加,使整个音乐的力度、音势也得到加强。
  第一主题第七次出现,是以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第一小提琴分部八度重复来演奏的。这时音乐更加明亮、有力、生动,音乐的幅度、音势再度增强。紧接着第一主题第八次出现时,主题改由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次中音萨克斯与第一、第二小提琴的三度音平行三声部演奏,音色辉煌明亮。
  第二主题第七次出现,一改配器上的音色对比,更多地保持了共同音色,使两个主题首次有一气呵成的整体连贯之感。当第二主题第八次出现时,旋律又改为三度音的三声部叠置进行,并增加了高音萨克斯管、第一长号以及中音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声部,音乐更为浓厚、强烈、丰满有力,音势也大大增强,与第七次形成对比,并引向高潮。当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最后一次连续出现时,音乐以同样的配器、音色、力度和音势演奏,进入最后的高潮。在第二主题没有完整结束之前,经过很短的过渡,转入调性对置的E大调上,使音乐色彩为之一变,似异峰突起。8小节后,又回到C大调上,并作了由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变格终止结束全曲。这时给人们的振奋心情达到极点,而乐曲最后达到了异乎寻常的绚丽光彩,好似无限风光,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22 | 只看该作者

3.相关知识
  (1)交响舞曲。
 “交响舞曲”是交响音乐的一种形式。这种音乐体裁,没有什么戏剧性情节或矛盾冲突,大多是表现一种欢乐、明朗的情绪或是描写某一节日景象,音乐特点主要是歌舞性的,如《瑶族舞曲》等。但它又和一般舞曲不同,是供音乐会演奏的音乐,写作技巧也较繁复。
  (2)波莱罗舞曲。
一是西班牙舞曲。据说是由一名叫赛雷佐的人在1780年创造。中庸速度,三拍子,并伴以响板。常用两种节奏型:
   拉威尔所作《波莱罗》舞曲属此类型。
  二是起源于19世纪的古巴舞曲。速度缓慢或中庸,2/4拍,常用下列节奏型:
   (三)《森林之声》
1.音乐分析
  《森林之声》是一首具有舞蹈性的抒情歌曲。它表现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森林,青青的草,潺潺的溪流和百鸟的歌唱这优美的环境,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美满幸福的生活。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怎能不放声歌唱!
  歌曲为降B调,3/4拍,单二部曲式(两段体)。
  A段为复乐段结构,具有圆舞曲特点。一开始 分解和弦的进行,表现出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烈兴奋之情,整个曲调优美流畅,抒发了人们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喜悦心情,最后 的结束,即与开始形成呼应,又表现出对这优美的环境的高声赞叹。
  B段为变化重复的乐段结构,具有马祖卡舞曲特点。曲调经盈活泼,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人们边歌边舞尽兴欢唱的活泼愉快之情。曲调一开始就出现在高音区,用衬词来歌唱更显得活泼,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下模进,歌曲在第二次重复时,达到高潮结束全曲。这种欢腾热烈的场面,使我们感到如临其境,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2.相关知识
  马祖卡舞曲,波兰的一种中庸到快速的三拍子民间舞曲,其特点是第二或第三拍常有重音。最早由肖邦以此体裁写成多部钢琴曲,并流传于世。之后为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采用。其最典型的节奏是:
 三、教 学 建 议
(一)课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3课时。第一方案:第一课时可以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为重点;第二课时,可以聆听《波莱罗》并学唱《森林之声》;第三课时,着重于三种舞曲风格的进一步聆听比较。由于学生是初中三年级学生(9年级),如果自学能力较强,也可以选用另一种方案:在第一课时学唱《森林之声》,初听《蓝色多瑙河》及《波莱罗》;第二课时在学生分组自学的情况下着重研究三首音乐作品的舞蹈风格节奏特点;第三课时可以为扩展式的学习,由学生自选三种舞蹈音乐或者就两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介绍;还可以结合欧洲绘画、雕塑、舞蹈的历史、地理等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
(二)学唱《森林之声》
  1.可以在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先重点分析A、B两段的音乐特点,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完整的印象后,各自在乐谱上标出A、B段的速度、力度、音色与重音记号,然后进行分段、分声部划拍视唱。
  2.视唱一两遍乐谱,可以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一声部可以由女同学唱,二声部可以由男同学唱。声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划分,低声部要起配合呼应的作用。假如学生程度稍低也可以只唱齐唱。
  3.学唱二部合唱,必须时时注意声音的和谐、声部的均衡,可以由学生自己聆听并加以评价。如每个声部派出代表听、评;或者四个组合唱、两个组聆听评价然后交换;如果能自己边唱边注意聆听并进行评价就更好了。
  4.完整地歌唱全曲,可以由学生自己指挥。注意A、B两段的对比,逐步学会通过控制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与音色变化来表现音乐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26 | 只看该作者
(三)欣赏《蓝色多瑙河》
  1.从安排上可以先从音乐聆听入手。由于此曲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学生可能有所接触,因此对照教材中的音乐主题提示,通过聆听能够整体地把握音乐。然后再逐段加以聆听分析,并结合圆舞曲、维也纳圆舞曲以及作者创作背景进行学习。
  也可以先由学生自己简介作者、创作背景入手,借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蓝色多瑙河》合唱等背景材料引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学习。这种安排易引起学生兴趣,但合唱的歌词也可能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
  2.从方法上要注意整体把握与分段聆听相结合。特别是运用九年来的音乐学习经验,从音乐表现手法深入学习。可以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聆听并向其他学生介绍一段圆舞曲的两个主题及主奏乐器等。介绍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演唱、跳舞、用自制乐器参与演奏、诗歌、绘画等。但是一定要注意重点是把握音乐的圆舞曲风格。
  (四)欣赏《波莱罗》
  1.可以先介绍《波莱罗》舞曲的节奏特点并利用人声、木块等模拟响板进行练习,然后再进行聆听。这样可以较快地进入音乐,并加深对波莱罗舞曲的印象。
  2.聆听音乐要引导学生关注配器手法及乐器音色的变化。可以在聆听时先唱一唱音乐的两个主题(不一定整段都唱,特别是不一定用视唱曲谱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注意到,音乐两个主题分别演奏了几次,采用了哪些变奏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欣赏提示,让学生边听边在各段音乐上标注自己所听到的主奏乐器。
  3.关于拉威尔不必过多介绍。教材上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 4.由于乐曲篇幅较长,教学中可以听音乐的节选或片段。
第四单元《草原牧歌》教学案例

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    聆听<<万马奔腾>>
2、    表演<<银杯>>
3、    编创与活动
教学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引趣”上作了些安排: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杯》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
教学重、难点:
1、       聆听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2、          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银杯》。
3、          气息的把握、唱准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教学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36 | 只看该作者

课件一套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画面播放蒙古风光MTV,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答课前了解的蒙古)
3、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1)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让学生们谈感受。
(2)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
二、走进蒙古音乐
(一)马头琴
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感受到什么?(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
2、介绍马头琴:(课件)
(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奏。
(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
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边聆听边表演音乐。
(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
(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
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二)、蒙古舞蹈
1、导入: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而舞蹈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请欣赏这段蒙古舞蹈《欢乐草原》。
2、介绍蒙古舞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舞姿多遵循“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特色。舞姿风格热情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3、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如硬肩、跟步等。
4、谈体会及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舞蹈,你能谈谈蒙古族音乐、舞蹈给你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做补充小结)
(三)、歌曲:
1、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验。                    
2、聆听歌曲〈〈银杯〉〉,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1)学生聆听歌曲〈〈银杯〉〉。
               (2)设问:
A你聆听歌曲后有什么感受?Lspjy.com
B这首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节奏、音高、旋律线的疏密)?
C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可以从歌词方面进行思考)。
               (3)学生讨论后回答:旋律悠长、音高起伏较大,情绪比较欢快、热烈。蒙古人在请客时唱的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43 | 只看该作者
3、教师总结: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高唱宴歌,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4、体会歌曲感情,学唱〈〈银杯〉〉。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在心里默唱。
(2)解释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在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3)   教师弹唱,学生放声跟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准音高、节奏)
(4)   教师指导、练习歌唱时的呼吸、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5)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出欢快、热情的音乐特点)。
(6)   学生分成两组,配合敬酒、喝酒动作唱歌。
三、体验蒙古音乐
1、学习蒙族问候语:你好吗?你好。
2、分组创作表演,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
要求:按照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唱酒歌〈〈银杯〉〉。
3 、小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之后,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总结评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了〈〈银杯〉〉这首风俗性宴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等等,从而使其综合性、多角度地表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银杯〉〉的音乐声中下课。

教学分析:
         针对学生对蒙古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看、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
        本教案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弦乐、舞蹈、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的资料,使其知道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从多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例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第一, 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
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课的主线是蒙古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
第三、实践与创造。对于学生们的创作与表演,不求完美精细,但求投入开心,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蒙古音乐特点。
     这三个教学领域我主要通过应用现代化媒体和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两大手段来完成,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再加上让学生尽量地动起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验进而喜欢,并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欧洲风情
课题:欣赏《伦敦德里小调》、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标:
1 、能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
2、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4、 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够总结出乐曲所揭示的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欧洲的民间音乐。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小提琴?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下小提琴的声音,请同学起来说一下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音域跨度大不大?
(音色非常明亮、清脆、音域跨度很大。)
二、        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1、             下面我们来一块儿欣赏一首爱尔兰的民歌《伦敦德里小调》。爱尔兰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伦敦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同学们看着课本的19页,乐曲一共有4个乐句,欣赏时同学们考虑这几个问题:
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
(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流畅、动人,充满了一种温柔平和的气氛)
乐曲的旋律一共重复了几遍?
(一共完整的重复了两遍,第3、4乐句又重复了一遍,最后是尾声)
2、         再次欣赏乐曲
提问:
每次音乐出现时音区有什么变化?
(第一遍在低音区,第二遍在中音区,第三遍在高音区上。)
对这种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感觉情绪是一步一步在高涨,越来越激动)
前两乐句与后两乐句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前两乐句旋律淳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后两乐句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
3、         完整欣赏乐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04:52 | 只看该作者

闭上眼睛听乐曲,边欣赏边想象伦敦德里的景色是怎样的?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你觉得最有激情的是那一句?
(可以想象出伦敦德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里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最富有激情的是第4乐句,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
三、学习歌曲《桑塔•露琪亚》
1、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是谁?
(意大利的帕瓦罗蒂、西班牙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
男高音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音色明亮、坚定有力、富有穿透力)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桑塔•露琪亚》闭上眼睛想象以下歌曲所描绘的景色
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旋律非常优美、动人,热情洋溢。在静静的海面上航行,欣赏美丽的夜涩色)
引导学生总结船歌的特点
这是一首意大利的船歌,同学们知不知道威尼斯?
(它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看课本第17页右下角的图片,图片上的船有什么特点?(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
这就是威尼斯的游览船,它非常适合在威尼斯这样狭窄的水巷中航行。
同学们有没有做过船的?
做船时有什么感觉?(摇晃的感觉)
那么3/8拍有什么感觉?(摇晃的感觉)
引导学生总结船歌的特点:多采用3/8、6/8、12/8的节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情绪比较开朗、豪放、热情洋溢。
4、学习歌曲
随着琴直接唱歌词(分两部分来学习)
注意用优美、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创作活动
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伦敦德里小调》,学会了《桑塔•露琪亚》下面我们来一起开一个欧洲音乐会好不好?
(学生分组组织节目)
五、小结
好了,音乐会结束了,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欧洲音乐的一小部分,世界上还有好多不同的音乐等者我们去了解,同学们回去要注意多收集一些外国的民歌,同我国的民歌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下一节课我们来一起讨论好不好?


第六单元     《劳动的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6: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