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财政》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7: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财政》教学反思
                                  海南省洋浦中学 符小花
4月18日,我有幸代表洋浦中学政治组参加2017年海南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即兴演讲,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4月18号下午抽19号上午演讲顺序和讲课课题。我抽到的演讲顺序是第二,课题是《国家财政》。一抽完签就开始回酒店开始准备了。由于我的课堂评比抽到21号上午最后一节课,因此我们三位老师经讨论决定先全力以赴准备演讲,再准备课堂教学,结果获全省二等奖证明这样的作战策略是正确的。现在我分别对即兴演讲和课堂评比提谈谈本次赛课的收获及不足。
第一,演讲部分。19号上午我的演讲主题是《结合工匠精神,谈谈如何做好一名教书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兴演讲最考验老师的功底,是否成功绝不是一天两天准备就能取得成功,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深知自己演讲功底薄弱,因此当我抽到该主题时,我把重点放在内容上,结合琼海加积中学颜业岸老师的例子说明当好一名教书匠需要有三心:第一是做好一名教书匠需要有一颗专注的心;第二需要有一颗平常心;第三需要有一颗尊重规律的敬畏心。虽然整个演讲的过程是完整的,但是通过演讲也暴露了自己语言组织能力的薄弱之处,颜业岸老师的个人事迹我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这也直接降低了整个演讲的感染力。这么好的素材没有利用好,就像一件上好的布料没有做出一件好衣服来,很可惜。今后将加大阅读量丰富词汇,磨炼演讲技巧,提高演讲水平。
第二,课堂部分。整体上来说,《国家财政》这堂课我采用是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传统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堂课沿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答疑解惑” ──“突破重点”-----“突出难点”这条主线展开。对于课堂导入我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2017三亚市四个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事,以学生播报时事新闻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收效甚好;对于基础知识部分我以学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填写,帮助学生感悟新知,构建体系;对于本堂课重点我通过录制了一段微课让学生感知财政的作用,通过学生举例理性区分财政的三大作用。课堂中间还穿插了“国家财政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国家赤字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两个辨析题,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中深对国家财政的理解。
整堂课我觉得做得还满意并且达到教学效果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内容准备得比较充分,关于知识点的讲解也很仔细到位。 
2.课堂演示合理新颖,课件制作清晰,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学进程,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推理、理解。   
3.教学目标清楚,重点突出。 
4.适当引申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注重迁移延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高考命题,体现了教学中的高考意识。   
5.分析透彻,逻辑推理严密,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思维过程。   
当然,通过自己课后的教学反思以及其他老师的听课评价反馈来看,我的这节汇报课也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临场应变能力较差。例如,由于上一节课的老师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导致后来我的课堂时间减少,但我没能因此即使调整课堂进度,以致留给解决重点内容的时间较少,重点不突出。
2.课堂互动较少。例如学生自主学习时,我本该多和学生交流的,但用于因写板书占用了时间,只和部分学生交流,没有充分做到以学定教,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课堂语言不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缺乏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施式语言;逻辑推理不够严密等。
总之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充分锻炼了自己,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给我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些启示:
1.认真备课,努力做到常态课当公开课来上,公开课即是常态课。
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通过交流,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把老师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3.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增强自己的上课技能,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并且避免在课堂上犯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1: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