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6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生5:我觉得“蹿”、“喝采”用得好,好在它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
生6:我觉得“自失”、“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示了“我”的陶醉之情。
生7:我觉得“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示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刚才我们对文中的两个精段进行了由句到词,由粗到细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考虑,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考虑并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发言
生1:写“两岸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示出船前进之快,“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示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
生2:“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发生过两点误认:
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以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发生误认,写这两点,既构成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示“我”急欲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生3:看戏归来小朋友一面议论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小朋友在浪花里蹿,表示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
师:说得很好,这几段 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师:好,想象一下一个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场精彩的戏正在开演,而你还在看戏的途中,带着这份情感,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朗读一下这局部景物描写的句子,好,请看画面,听音乐,开始!
师播放江南水乡月夜画面、钢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众生齐读 。
第三板块解说:《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此,以上板块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阅读,读出自身的感受,发现文本中自身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并用自身的话依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辅之以教师的指导点拨,协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合作意识、探究的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同时,由句到词,由粗到精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训练了学生的分类摘录、语言品味、口头表达能力,能力训练如登台阶,从中学生掌握了阅读精段的一般方法。
四、评人物,抓中心
师: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只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憨厚的乡民形象。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人物),因为他(他们)──(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方──(举人物表示)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话。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人物句子如下:
生1: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比方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并且“找包票”保证“我”的平安,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
师:有理有据,说得不错,谁再来补充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双喜的。
生2: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比方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生3:我喜欢文中的阿发,因为他纯真无私,比方午夜归航时,阿发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
生4:我喜欢文中的六一公公。因为他憨厚厚道,热情好客。比方,对于小朋友们偷他的豆,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
生5:我来补充一下,还有他亲自送豆给“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谈的都是有名字的,文中还有一群没有名字的小伙伴,有谁喜欢?
生6:我喜欢,因为他们友爱热情,比方“我”是“远客”他们得到家长许可,伴我来游戏。
生7:我也喜欢,因为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
生8: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方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瘌子”的方法。
生9:因为他们很能干,比方他们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很好。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说情节,多角度概括;读精段,层次式品析;评人物,简笔式速写。这三步,头绪简化结构优化,整体美化,对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品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进行了训练,相信对大家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协助。
【抓文眼,明主旨】
师: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
播放船头看戏和一段越剧。
齐:不好看。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为什么不好看?
生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生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生3:最怕看“老旦”,她还是不停地唱着。
师:很好,这些都是正面表示戏不好看,还有从侧面表示戏不好看的吗?
生:有。男小朋友的“喃喃的骂”、“不停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示了戏不好看。
师: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1:这个“好”,我的理解是有双喜、阿发这样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难忘。
生2:这个“好”我认为是农村美好的景色,使我流留年忘返。
生3:这个好,是国为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骂我们,还送豆给我,表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