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期中考试动员会国旗下讲话稿:全力以赴,迎接考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0: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生期中考试动员会国旗下讲话稿:全力以赴,迎接考试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是4月10日,第九周周一
本周四、五,初一、二年级将进行期中考试,4月22日初三年级将进行人机对话考试,4月25、26、27初三年级举行第一次全区模拟考试。
期中考试的日程安排具体如下:初一年级,周四下午考语文、历史,周五上午是数学、政治,下午考英语;
初二年级,周四上午语文,下午考英语、政治;周五上午是数学、历史,下午考物理。
这次考试和全校师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初一、二的学生来说,检查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好习惯是否养成,基本知识是否扎实,方法是否科学。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一模考试成绩往往是四星级高中重点班级提前录取的依据,4月22日的人机对话考试,意味着中考从下周六已经开始。另外对于全校的老师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开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高质量。所以,全校师生都要认真准备,积极行动,科学、高效地做好复习迎考工作。借此机会,我想送给大家四句话,希望能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第一句话:有一种内心叫强大!
每当面临大事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而心态能决定一切。面对考试: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期中、期末考试依旧要来,但你必须跟它做积极的斗争。考试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催促你赶快去复习,赶快去巩固。你要利用好每次考试,把它们当成一次次的契机,一个个的阶梯。面对成败:要学会宠辱不惊!虽然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面对成败都无法淡定,但是你可以试着初中三年看期中考试,站在人生看中考,放眼长远,自然不骄不躁!面对问题:你可以告诉自己一切问题都是增长点,方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用三年,用一次次的大事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广度,有厚度,内心强大的人!
第二句话:有一种方法叫用心!
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可以把事情做好!你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的状态决定于你的用心程度,而你的用心程度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体现在追求的每一个极致之中。当每一天结束时,你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是否注意到一些不经意的细节;我是否注意自己的听课的专注程度;我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我是否注意自己写每一科作业的认真程度;我是否注意自己大脑的高峰和低谷;我是否注意自己对情绪控制程度……把每一天当成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发现用心才是让一切成功的最好方法!
第三句话:有一种进步叫反思!
在大考之前,你必须有一种要“洗心革面”的态度,因为人是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成长、成熟的,人是在犯错和改正中不断提高、完善的。在这最后一周的复习,送给你十二个字:列表织网、错里重生,死去活来。先说列表织网:你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梳理自己半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的脉络,可以试着画一画知识树、框架图,一步步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知识上的漏洞与缺陷,这是最有效、最明晰、最易记的学习方法。再说错里重生,现在是错题本派上用场的时候了,认真把它看一遍,从历次考试和作业的错误里走出,绝对会得到最大的提升。最后说死去活来,用死功夫把必须牢记的知识夯实,然后在考试中灵活地运用。要知道,不在相同的地方跌倒两次,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第四句话:有一种力量叫落实!
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土壤,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很多同学总是想着能够一步登天,殊不知成功的秘密在于每一个成功的小步。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就是在讲每一步的落实。把基础落实好,然后再去进行下一步,每一步都是有意义地积累,自然就能事半功倍。落实包括很多方面,对自身情况分析的落实,对薄弱环节补强的落实,对错题改正的落实,对每天针对性训练的落实。你要相信积累的力量,知识如此,信心也是如此。累加有意义地超越,才能变成大的飞跃。你还要明白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在迎春中学任何时候都不乏聪明的学生,只是真正的聪明人都会下笨功夫。他们会把基础知识努力夯实,会成为时间的猎人,会把能找到的题都做完,会把老师团团围住,会勇敢地舍弃所谓的“爱好”,会把刻苦勤奋当做最锋利的武器。
最后预祝同学们能在本次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