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由致远杯听课而因引起的思考
初二英语组 吴海霞
此次致远杯,代表英语组参赛的是董华老师和张婷老师,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本课的主题是shopping(购物)。从最后的Role-play输出环节,可看出两位老师都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将本课所学新词和句型运用到购物的对话中。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已经从各个维度点评了这两位老师的亮点。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们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业内容有两项,学生可以二选一,完成其中一项即可。作业内容:1.朗读课文;2.仿写购物对话。作业的布置,说明老师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个水平的同学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他的朋友伊·格·特卡琴柯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说:“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董老师和张老师的作业布置,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让我思考我现在的教学:是不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进步呢?答案是否定的。大班教学,对全班将近50名学生来说,接收的是一样的知识信息。对于优生来说,老师平时教的很简单;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所教的信息量太大,学不会,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学了。如何改进?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组每节课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优生组,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先自学,教师答疑,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可增加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训练;而后进生组,只需掌握本课单词的拼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流利。倘若如此做,学生是否会有进步?理想的情况是的。具体如何?要在实践中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