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52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部教学反思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23 20:40 编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后记草原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难忘童年)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打电话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劝说)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一件令你感动、难忘的事)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刷子李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七(讲人物故事)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八(聊聊热门话题)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了,前两次寻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还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我们的课题方案《在品读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沿着“寻美 赏美 悟美”这条主线,积极发挥语言的魅力,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情趣,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寻找美

  《草原》是一篇抒情散文,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伴随着明快、轻松的音乐,学生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孩子们通过初读,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为整堂课奠定了“美”的基调。?


二、品读,欣赏美,感悟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如: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我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在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时,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让学生走入文本,与草原做伴,同作者对话,一起受到美的感染,情感的交流,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

  学习热情待客那一段,我让学生选读,去感悟人情美。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变得更鲜活与灵动。请看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的景色美,请继续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学生读书勾画。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

  生: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我从作者把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他们衣服的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 

  师(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请看插图,他们的服装的色彩鲜艳,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色彩美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吗?

  生动情地读。

  生:我觉得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还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们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请读读这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这里的色彩美和动感美。

  生齐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像他们那样去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

  后来,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体会到了蒙古族的风俗美,蒙汉人民的友谊美,心灵美……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三、活读,仿写美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有的描绘西岭雪山美景图,有的描写了秋天的静惠山公园,还有的学生描绘了人猴和睦相处图画……

  
四十分钟转瞬即逝,意犹未尽之时,学生寻找到的美、感悟到的美已经跃然在黑板上。我情不自禁地说:“孩子们,你们和老舍爷爷一样,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悟美的心灵。老舍爷爷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在他优美的文笔下,自然美与人情美融合成了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的诗意画,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深情感叹──(出示,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同学们,记住这让我们感动、向往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草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课与上一次教学这一课相比,时隔五年。这五年,因为新课程的实施,新理念的学习、运用,更因为注重运用了我校课题成果,教学离开了我前两次上课的轨道,师生沿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建构新的阅读体验。一时,课堂因“寻美  赏美 悟美”而书声朗朗,而真诚,而感动,而精彩。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借着《践行情趣阅读,构建情趣北小》的东风,一起去发现美,培养美,创造美吧!让美永驻我们的心田!

点评

好棒,如果有视频就好了。  发表于 2016-4-19 17:10
好棒,如果有视频就好了。  发表于 2016-4-19 17: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草原》教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你喜欢的语气来,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其神色、声调,却不尽人意。后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特别是有的课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只有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这使我想起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
  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

  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整合目标──课堂的主线──《白杨》教学有感
整合和分解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但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中,他们则是相辅相承的。分解目标是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整合目标是对分解目标进行梳理后形成的有结构的目标群。它的意义表现为在把不同层次的、不同类群的目标,在主攻方向的提领下建立课程教学提纲,进而引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完成课堂教学。

  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以“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主,读懂了句中含着的意思为重点分解教学目标。设计了“创设情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教学思路。

  在目标整合问题上,我确定了三重目标:首先是以文章开头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知道白杨树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和愿望。接着借爸爸的话转入到父亲“托物言志”的教学上来,通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这一句话让学生明白爸爸是在借白杨树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心愿。并能理解白杨树指的是像爸爸那样为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整篇文章的主要目标和重点目标都予以实现。既让学生明白作者借物喻人的学作手法,又学会了体会向句中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最后以课文结尾中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关系,联系借物喻人的写法,启发学生自己体会孩子们将会怎样?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发挥的空间。

  通过整合目标的迎领指导,分解目标的具体步骤,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重点也较为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练习册的阅读练习中有一篇文章《詹天佑》。在教学中我将两篇文章对比阅读,比较修筑这两条铁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都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有的找到时代背景不同,有的找到遇到的困难不同,有的找到解决方法不同,有的同学还从文章赞颂的人不同去想。同类型的文章比较阅读有助于拓展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学《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固定化设计,难以使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难以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只有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才会创造出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才可以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诗意在课堂飞扬。

  乐:课伊始,让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恬静的田园氛围。伴着乐声,教师范读,使学生初感全词;伴着乐声,学生品读时描述心中意象,助学生展开想象;伴着乐声,学生诵读全词,让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精神在乐声中自由徜徉,情感在乐声中不断升华……
                               

  演:“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抓住这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老头儿和老伴儿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词意和课文所提供的画面来演一演。教师则可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难解词语的点拨指导,如“无赖”等。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动一动中读懂词句的意义,让表演成为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唱:学生读懂全词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吟唱此词。让学生通过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的形式唱出对词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写:写是本课课后要求之一。在充分诵诗全词后,让学生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是学生对文本的二度创造。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走入词人的内心,体会辛弃疾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以“乐”、“演”、“唱”、“写”等教学活动来感悟如画般的词《清平乐·村居》,有利于使画面立体起来,激起兴趣;有利于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展开对话;有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心里,产生共鸣;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营造出多彩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系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一篇阅读课文。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我选中它,一是内容简单,二是没有谁以此讲过公开课,备课时可以不受任何思维定势的影响,曾为这个初衷窃喜过。

  眼看讲课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曾写下最初的教学思路,感觉没新意,再写,有些细节仍不满意,直到第三次修改完毕才长出一口气。

  讲课那天,课前仍一遍一遍准备着,自我感觉,万无一失。可真到了课堂上,前二十分钟学习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按计划如期实施。学习最后一部分时承接上文: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请大家默读文章14——19自然段,看自己会发现些什么?可以是一些问题,可以是读书的收获。学生读、划、写,一会儿便有小手纷纷举起。第一个同学就抓住了重点,提出了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的问题——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在此本该对此问题肯定后,让大家划下这句话,暂且记住继续提问或谈发现,最后再让大家像作者那样自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后全班交流。可我不知哪根神经出了问题,情急之下既没给学生充分谈发现的机会,又没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直接让同学们交流课外搜集的与此相关的资料理解这句话的普遍意义,直到下一个问题的提出才意识到这一严重的失误,为时以晚。

  由于我的失误使文章后一部分的学习完全背离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则,出现了本末倒置,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痛定思痛,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备课时没把文本烂熟于心,没把教案烂熟于心,致使虎头蛇尾,当牢记沉痛教训。在此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15: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