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家乡的名人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家乡的名人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篇一:家乡的名人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的一位名人,他就是我的二胡老师——石怀生老师。

  石老师今年已经年过半甲的一位老前辈了,他是张家港一位出名的二胡老师,慕名而来的学生十分多,他教的学生在全国少儿二胡比赛中获得过很多的奖项。

  石老师长的较高偏瘦,眼睛不大,头发有点点秃。他拉起二胡时,嘴巴会自然而然的张开,非常的投入。

  石老师虽然年长,但是在上课时依然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的教我们并及时纠正过程中的错误。记得有一次上二胡课,石老师检查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偏偏他的二个得意门生——黄驰和张帅楠回得不好,但是老师也并没有斥责他们,而是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哪里的音不准、哪里的音拉长了,并让他们记在书上,重新拉一遍时,果然拉的变好了。轮到李潇龙时更是五音不全了,课堂内哄堂大笑,石老师制止了学生们,更是手把手的重新教了一遍,虽然起色不大,但是至少可以拉完了,而且也进步了些,石老师说:“学习乐器,没有什么诀窍,最主要上课认真听,平常多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快。”

  石老师上课时还很幽默风趣呢,有一次上课时,突然谈到关于常青藤的问题。石老师忽然冒出来一句:“什么长青藤中学呀?长青藤是形容老年人精神永远像年轻人那样好呀!”我听了便插了一句:“那长青藤老年学校呢?”石老师点了点头:“嗯,这个不错,就是这个了。”学生们听了哈哈大笑。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想认识我们的石老师呢,石老师是在张家港少年宫工作的,你走进少年宫大厅就能看到不少图片都是介绍着他的事迹,欢迎你来看看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18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名人

  他,有瘦高的身材,一张稍长的脸上布满皱纹,但总挂着慈祥的笑容,他就是我的爷爷。

  在老家的村里一提起爷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爷爷曾是村支书,在任村支书期间,为村里做了很大的贡献;二是他供养了四个儿女在外求学,现在都有了不错的工作,所以大家都知道爷爷。

  爷爷在任村支书时,带领村民修筑了一百多亩的农田。当时,村民们每天早上六点开工,爷爷就六点准时到达;晚上,工人六点下工,爷爷总是看着人们离去后,把一天的完成情况认真记在心里,并周密计划第二天的工作。爷爷总是比别人来的早,却比别人走的晚,不辞劳苦,从无怨言。听爷爷说,当时是冬天,就有人说:“咱们把这地先搁着,开春再修行不?大冬天的,把大伙都快冻死到这河滩上了。”于是每天开工前,爷爷先带领大家做运动,并动员说:“咱们就是趁着冬天把地修好,等明年开春种上种子,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不叫家里人饿肚子。就是为了家里人,必须修!”就这样,大家终于在开春前修好了地。爷爷还带领大家修河道、修路、修灌溉渠等。

  如今,爷爷老了,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且都非常孝顺,逢年过节都聚在一起,给爷爷奶奶洗衣服、做好吃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便成为村里的美谈。

  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默默奉献,为集体,为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23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名人

  说起家乡的名人,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1米7左右的个头,一双乌黑的眼睛,一脸坚毅的表情。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七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国家抽调到西藏工作。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铭志。

  进藏以后,原注定孔繁森担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便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内,孔繁森爱民如子,他不仅和农民一起耕耘、播种、除草,还把自己的工资捐给希望工程。三年后,孔繁森奉调回山东。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再次进藏。他不畏艰辛,担任拉萨副市长,并收养了三个孤儿。然而,作为拉萨副市长的他收入并不是多高,再加上补贴一些困难家庭,他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没办法,他只好买血为自己领养的三个孤儿补充营养。

  孔繁森一心为人民,一生为人民正是党的好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26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名人

  一说起家乡的名人,我就想到了这位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孔繁森。

  孔繁森生于1944年,死于1994年11月29日,享年50岁。他是山东省聊城市棠邑五里墩村人,是模范共产党员,1966年加入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便任命他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村民一起收割,打场,修水利,干农活,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人们对他十分爱戴,他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1年,他返回了故乡。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这一次,孔繁森在4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拉萨八个县区里的公办学校和一般农村小学,把入学率由百分之四十五提到了百分之八十。孔繁森是一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得好领导,他说:“人民政府干部,要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孔繁森,我们学习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32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名人

  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在藤蔓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一棵棵紫水晶。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来葡萄园买葡萄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阿德林”葡萄园里热闹极了,站在一旁的“老板”濮建林脸上笑得乐开了花。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会在“阿德林”葡萄园看到这一幕。如今,这“阿德林”葡萄园园主濮建林也算得上村里的名人了。

  濮建林是如何开设“阿德林”葡萄园的呢?这件事,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时,33岁的濮建林和妻子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靠打工来养家糊口,家里很穷。

  后来,濮建林对种葡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就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葡萄园。可那时的濮建林一没钱二没地,开不开得成还是个未知数。这件事被村书记荣冬林知道了,在荣书记的帮助下,他终于承包了14亩土地种葡萄。开了葡萄园之后,濮建林又想:自己亲自种葡萄还是第一次,没有技术,怎么能种好呢?于是,他就开始刻苦学习技术,决心要把葡萄种好。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收获了一箱箱晶莹的葡萄,并有了自己的品牌“阿德林”!2003年,“阿德林”牌葡萄的收入超过8万元!因此,大家都亲切的叫他“阿德林”。

  濮建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一串串晶莹的葡萄!现在,他又在无锡承包了100多亩地种葡萄呢!

  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葡萄大王”濮建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3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乡的名人

  老子是我的家乡——河南的名人。他的原名叫李耳,又叫做老聃,字伯阳,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世界历史百位名人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叫做《道德经》。

  《老子》书中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他的著作、他的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黑格尔说过:“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尼采曾经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崇高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6:41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豫东商丘,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一万多年前,遂人民就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商丘这方厚土,历史文化悠久,历史名人如灿烂的群星,数不胜数。但今天我既不记述遂人火祖的伟大,也不记述王侯将相的功绩,我要记述的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中英杰——花木兰。

  花木兰是隋朝人,是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花木兰为了不让父亲劳累,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边疆十二年,屡建奇功,无人发现她是女子。班师回朝时,被封为尚书,后来又被唐朝追封为“孝烈将军”并设祠纪念,英明流传。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一首壮丽的诗,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每年的四月初八,也就是木兰的生日,很多人都前来祭祀她,人山人海,庙会盛大,可见她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人们赞颂她、敬仰她,她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我们的祖国地域宽广,我们的祖国人才辈出。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们灿若星河,不断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斗转星移,我们的生活还要代代相传,我们的历史还要更加辉煌的书写,厚重而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珍贵的财富,而木兰精神已成为历史文化长河中闪亮的一颗明星,它将永远影响着中国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4-10 01: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