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习题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16.社戏
【积累?感知】
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   )___  相(   )___  壳(   )___  泊(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二.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   )___  篙(   )___  絮(   )___  楫(   )___
皎(   )___  蒿(   )___  恕(   )___  揖(   )___
狡(   )___  嵩(   )___  怒(   )___  辑(   )___
三.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 桥石上一(   ),(   )几尺,即又(   )出了桥。
作用: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   )了,身体也似乎(   )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
四.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3.夜航赴赵庄看戏。
4.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5.看戏前的波折。
6.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7.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
详写:
略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双喜和六一公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试举例说说本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

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注音


蹿___
老渔父___


2.释词
①依稀:
②夜渔:
3.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5.甲、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6.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一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7.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 情节安排?

2.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注音


膨胀___
潮在涨___


2.释词
婀娜:
铿锵:
3.分别说说下列两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作用: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
4.从第④段中找出6个量词

5.精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歌声”?

6.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7.课文为什么写观众的表现具体详尽,写剧情却十分概括?

8.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17.安塞腰鼓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
骤雨___     亢奋___    晦暗___    戛然___
___tián静  ___rǒng杂  烧zhuó___  ___jī绊
二.仿照所给的例句组成新的词语
例:茂腾腾
咝_____  风_____  红_____  黄_____
绿_____  白_____  黑_____  马_____
三.选择词语填空
旋风一样  斗虎一样  骤雨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是强健的风姿。
四.仿写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

3.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人物是_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则是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

七.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鼓神
那年腊月,我来到陕西略阳。这里是秦岭腹地,山深坡陡,地瘠民贫,是李白为之嗟叹的蜀道第一关。因为生意亏了本,我沦落到这个卑微之地,和卑微的山民混在一起,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直到年关还不敢有回家的打算。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锣鼓从街巷小院传出,声声入耳,叫人心烦意乱。无奈中,我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山村,谁知这里也在操锣练鼓。
山里的汉子敦实威风,他们脱了棉袄,穿着对襟夹袄,舒张着血脉,喷红着脸膛,挥舞着铁臂,在一面五尺大鼓的指挥下把小鼓、腰鼓、铜钹、铜锣敲得地动山摇,惊神泣鬼。
我看得正入神,只见掌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锁定我身边的一个老头,“张伯,你来耍一把。”“别,别……”
这个叫张伯的老头长相瘦弱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管里,听到喊叫,甚是羞涩地往后缩。这么个焉老头能敲出什么道道来,但姑娘媳妇儿却揪住他,直往前推搡。“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是满脸殷切……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只见张伯像运气似的抡了抡双臂,脱袄,仍衣,几蹿,大步流星,就站稳在了大鼓前。他拉开架势,将双槌高擎过头,布满皱纹和胡碴的脸上顿时焕发豪气万丈。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普通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降临高耸在鼓阵中间;一个在群山中滚爬像山石一样平凡的山民一瞬间如金刚发威挺立在群峰之上。他双眼生辉,一脸神圣,在轻敲几下鼓沿后,双臂一挥,劈下一串天雷,直教石破天惊。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叩——急如狂风暴雨,缓似岚岗生月;重擂轻掠——重如万马奔腾,轻似惊鹿踏雪,把一面鼓指派得出神入化。
除了力的迸射,还有技的绽放。老人时而槌抹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低伏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刚时像枪挑滑轮;乱则乌云横飞,齐则兵阵突进。铁马兵戈飞鸣镝,细雨轻风荷叶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机杼声……
轰鸣!呼啸!冲突!纠缠!齐整!狂乱!
我虽然肃立在山民中间,但精神却是跪着的。形似卑微而神不卑微,处身卑微而心不卑微——调度这阵势,创造这奇迹的老者已不再是一个焉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派无形的刚气!黄天在上,厚土在下,而张伯正立地顶天地矗立在中间!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给我以脱胎换骨的剧痛,赐我以荡涤灵魂的快感;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卑贱者豪迈,低微者挺拔,全在于自己。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我,新生了!我,踏上了归程!
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___
殷切___


2.解释加点的字


高擎过头:
天神降临:


3.“这个叫张伯……直往后缩”这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张伯”的形象?作用是什么?

4.“只见他急敲……出神入化”这句话着力表现的是什么?

5.仿写下面的句子
老人时而槌抹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低伏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刚时像枪挑滑轮;乱则乌云横飞,齐则兵阵突进。
仿写:

6.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我虽然肃立在山民中间,但精神却是跪着的。

②形似卑微而神不卑微,处身卑微而心不卑微。
7.学习课文和本文的写法,请你描写民间节日时的庆祝场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18.竹影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_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梢(   )___  禅(   )___  瓣(   )___  燥(   )___
稍(   )___  惮(   )___  辨(   )___  躁(   )___
俏(   )___  殚(   )___  辩(   )___  噪(   )___
消(   )___  掸(   )___  辫(   )___  操(   )___
三.解释词语
1.惬意:
2.徘徊:
3.坐不牢:
4.口头禅:
四.说说你对下列比喻句的理解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

2.课文题目是“竹影”,但开头并不谈竹子,却从“太阳落山”写起,为什么?

3.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

4.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第一段和第二段有联系也有区别,说说区别是什么?

6.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七.童年的游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也有思考。结合课文思考:游戏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拓展】
八.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叶残贝,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激动流连,受益匪浅。请拿起笔,用心回忆,以“童年趣事”为题作文,把你美好的记忆展示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19.观舞记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绚丽___       阐述___       褶裙___      粲然___
嗔视___       供养___       蠕动___      惆怅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惆(   )___  炫(   )___  濡(   )___  绚(   )___
绸(   )___  眩(   )___  蠕(   )___  询(   )___
稠(   )___  弦(   )___  儒(   )___  殉(   )___
三.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     本色当___      低回___转     咤风云___
浑身___数     尽态极___      息息相___    ___合悲欢
四.仿写下面的句子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1.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___和___描写来展示其绝美的舞蹈。
2.作者在上面的描写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语言不通”的我们“起了共鸣”?

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5.选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舞蹈者舞蹈时的最高境界?

6.从文中摘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7.文中引出白居易的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七.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8: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