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习题

[复制链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19.观舞记
一.略。
二.略。
三.资、行、婉、叱、解、妍、关、离
四.略。
五.1.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的培养和印度悠久文化艺术的滋养。  2.身体、神态、服饰   3.“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4.卡拉玛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六.1.表情、动作。  2.排比,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相通的。  4.飞动的“美”,身体、神态、服饰。  5.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6.“我们看到她忽而……铮铮的弦响。”  7.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
七。言之有理即可。如:《安塞腰鼓》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
八.1.“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用自然界的风和云来比喻,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舞姿的轻盈、柔软;“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力,给人以舒展,自由之感,引起人无限遐想。  2.对比。展示了人与月相交辉,人比月更圣洁的优美意境。  3.用仙女,女神作比喻,描绘了舞蹈者圣洁、美丽的形象。  4.指出芭蕾舞艺术是劳动的成果,由对芭蕾舞艺术的赞颂,升华到对劳动创造的赞颂,深化了主题,是全篇点睛之笔。  5.都表现了一种阴柔之美,给人轻盈,柔软的感觉。
20.口技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  3.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六.1.①fèi ②jī   2.①夹杂 ②扬起,举起 ③一会儿 ④哆嗦的样子  3.①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②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③又夹。  4.“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6.……泼水声‖……名其一处也‖……几欲先走。第一层写口技表演,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作者的议论;第三层是宾客的反应,是侧面描写。
七.1.①比喻 ②夸张  2. “满园子里……都听得见响”,从侧面烘托出王小玉出场引起的轰动。“这时台下……雷动”,从侧面烘托王小玉演唱的巨大感染力。  3.略。  4.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的感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5.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那节节高起,反复出奇的艺术境界。  6.①‖②③  ①写白妞的出场。  ②写白妞的演唱。  7.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21.伟大的悲剧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①诚信,勇于承认失败,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③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④无私的爱。举例略。  2.从课文最后两句话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3.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4.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六.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3.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4.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5.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6.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后极度绝望的心情。
七.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八.1. 略 2.略。3.因为作者认为: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就是英雄,而阿尔希波夫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4.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5.言之有理即可。  6.略。  7.略。
22.荒岛余生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2. 鲁滨孙虽然身陷绝境,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个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3.①生存问题 ②物质问题 ③精神问题  4.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六.1.①孤单冷清。②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2.不能去掉,“大约”表示不确定,去掉变为确定,不符合情节发展。告诉我们:“我”并没有记清是哪一天上的岸,也促进我开始计算年、月、日。  3.“我”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4.防止忘却登陆时间。  5.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决心。  6.有。他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出了人的尊严,这样活着有价值。
七.1.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如果换了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的消极想法。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十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与阿Q的自欺欺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八.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23.登上地球之颠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靠意志、毅力、协作和牺牲精神来克服困难。  2.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和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有利于突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3.课文中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一张一弛中,给人美的享受。  4.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六.1.景物(环境)描写。突出天气恶劣,暗示登山的困难。  2.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  3.为后文在无氧的情况下登上珠峰作铺垫。  4.气候恶劣,体能下降,严重缺氧,山势险峻。  5.表现探险的艰难,从而衬托出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无比。  6.去掉“中国”不好,因为人类成功地从北坡第一次登上珠峰是中国人创下的记录。去掉了就不能突出这一点。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全文中心。
七.略。
八.1.jī  jiàn  2.准确、具体。  3.登上月球是全人类向往已久的希望,这次“阿波罗”11号飞船是载着这一希望飞向月球的。  4.把锥状对接杆插入登月舱的接孔,事关登月活动的安全。“慢慢地”一词说明了对接的庄重。  5.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来是说迈入月球虽是一小步,但浓缩了人类研究登月长期探索的历程,标志着人类空间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6.略。  7.略。
24.真正的英雄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蕴含的感情包括两个方面:悲痛和力量。感情变化的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行文中两种情感水乳交融。  2.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3.在文中,“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4.开拓精神、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和神奇的想像力,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六.1.沉痛哀悼七位勇敢的公民,表达追求理想的信念。  2.他们始终以高度……以至献出生命。  3.这是特定称谓,既指向无限宇宙进行挑战的人,又指乘坐“挑战者号”的人。  4.崇敬与哀思。  5.无法寄托人民的哀思。  6.“不同”是指他们所来的地方,“一致”是就他们的追求与肩负的使命而言的。  7.“英雄”不仅仅是称号,更要有英雄的实绩。
七.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返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八.1.探秘、过程、合作、成就  2.抓住“越是……越是……越要……”的句式特点。  3.大自然的奥秘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科学始于好奇心。科学探究(探索)是快乐的。  4.①人们在创造和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表明了科学的快乐在于过程②快乐与幸福主要取决于人的兴趣和价值观,而不限于财富,做一个科学家要有科学的价值观。   5.能联系材料和选文、从合作、勇气、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25.短文两篇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1.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邓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3.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4.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五.1.zhì “知”通“智”,聪明。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略。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6.略。
六.言之有理即可。
七.1.形状、红、淹死、称为  2.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3.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4.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5.“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26.珍珠鸟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  2.在情节上构成对比,突出“我”对珍珠鸟的关爱。或为下文写“我”关爱珍珠鸟作铺垫,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3.作者赋予无知的小鸟以灵性,将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嘉。  4.精心为它加工,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居室,并按时给它们添食加水。决不因为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的生活。
六.1.蹦到杯子上……玻璃瞅我。  2.大鸟再三叫唤,小鸟才回笼里。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3.“淘气”一词写出了珍珠鸟顽皮的特点。“再三”一词不能删,因为它显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程度。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揭示全文主题。  6.信赖。
七.略。
八.1.niǎn  xián  2.略。  3.略。  4.“瞧,……鹅黄。”  5.依依惜别。  6.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九.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27.斑羚飞渡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老斑羚为了拯救种群的自我牺牲精神。要爱护野生动物。  2.找出一处,略作分析即可。  3.第一次,面对绝险之境,头羊也一筹莫展。第二次,找到拯救种群办法时的信心。第三次,为自己即将走向死亡而悲伤。  4.彩虹是虚幻的,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六.1.震惊  2.揭示全文中心。  3.侧面  4.②③段主要是议论,揭示斑羚为保护种群的自我牺牲精神。  5.前者表现斑羚那种视死如归的力量震撼人心,后者的作用是讴歌赞美斑羚的献身精神。  6.略。
七.略。
八.1.天下所有的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2.①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事物。②心神不定。  3.①外貌描写 ②心理描写  4.承上启下  5.乞求猎人留下自己的孩子的一条命。  6.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7.略。
28.华南虎
一.略。
二.略。
三. 1.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2.言之有理即可。
四.略。
五.1.qiào chà zhuī hè  2.漂亮、驯良、乖巧  3.面容和肢体,好看的尾巴,吃食的样子  4.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5.略。  6.补充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
29.马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采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用了许多其它的动物与马作比较、相互映衬,从而突出马的特点。  2.丧失了自己的“烈性”,屈从于主人的操纵,按照主人的颜色而行走;它不拒绝人的任何使命,甚至于超出自己的力量,舍去生命为人服务。丧失了自由,处处受束缚。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是披着鞍辔的;它们的身上时常带着奴役或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伤痕;有时,它们的身上盖着丝绸和锦毡,戴上黄金项链,但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  3.一切行动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居无定所,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它们不攻击其它动物,不屑于与其他动物争斗。它们比大多数人工驯养的马强壮,轻捷和遒劲,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并且它们总是和平地聚集在一起,享受群居之乐。  4.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人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六.1.自由、强壮;豪迈、犷野  2.不攻击其它动物;不和别人或同类争夺食物  3.自由  4.野马:强壮、轻捷、遒劲、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家马: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5.言之有理即可。如:喜欢野马,因为它身材高大,优美,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豪迈而犷野,但天性不凶猛,不攻击其它动物,团结和睦。  6.天然马比人工马更美丽。
七.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30.狼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可是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2.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打算从洞里进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
六.1.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屠大窘   3.犬坐,目似暝、意暇甚,诱敌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记叙、议论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1.因为是一只公羊,不能生小羊,所以难以卖出。  2.性痴:痴钝。  3.代表了某些读书的人,一心只读书,不分五谷、牲畜,专钻牛角尖。  4.惟怪其无角:它。  5.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钻进故纸堆里,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李教授:
    您好!
我把答案发过来,再请您与刘教授联系。谢谢!

安好!
                                   员太
                             2004-11-22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革命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4.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 ”“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启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六.1.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第二层:最后两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①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②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3.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6.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7.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七.略。
八.1.①轻视或看不起。 ②发自内心。 ③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  2.①手术复杂,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 ②突出军神的坚强。 3.①深知自己是袁世凯悬赏捉拿的要犯。②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 4.①沃克曾当过军医。②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 5.对害怕手术的5号病床的先生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钦佩刘伯承的刚强意志。 6.了解刘伯承的身份后,表示由衷的崇敬。7.医德,医术。8.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镇定乐观的精神,机智,善于识人。
25.短文两篇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1.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邓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3.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4.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五.1.zhì ,“知”通“智”,聪明。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略。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6.略。
六.言之有理即可。
七.1.形状、红、淹死、称为  2.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3.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4.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5.“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习题.rar (144.6 KB, 下载次数: 5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9: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