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板书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
  师: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师:你是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那到底是谁管这些小朋友们爱读的书叫闲书呢?
  生:我在读《哈里·波特》时,妈妈就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闲书。”
  生:我喜欢看漫画,爸爸也说要我少看闲书,多做点题。
  师: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生:季老说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应该看课外书。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一定和他小时候看闲书有关。他还讲鲁迅也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师:季老的话多么有说服力啊!
  生:还有呢。季老在回忆他童年看闲书的事时,说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看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生:还有,当他听说苗苗看闲书挨了爸爸的打时,没有评论,而是笑了。
  师:季老就是这样在谈笑风生中标明了自身的观点,是那么亲切自然。让我们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3~7页的内容。
  (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协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生: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生: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
  师: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假如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 2
 1、语文学科的一主要特点是“实践性”:
    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是在真空间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在此意义上,我发现网络中的交流中缺乏实际的语境。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说中学会说,写中学写”。网络下的课堂很难满足这一点。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弱化了学生“说”的能力。所以,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并不能代替保守的课堂。从战略上讲,它是保守课堂的一种有效补充。
  2、课堂的定位:
    这是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媒体四个课堂元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发现问题的过程。是无法预设的课堂。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得不时地修正自我。每一节课都是一节新课,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遗憾。
  3、教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者、引导者、合作者:
    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但同时,中学生身上依和性、自主性并存,他们身心尚未幼稚,面对信息海洋会无所适从,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激励。这样问题就发生了,如何在“引导者”、“合作者”之间找到转换自如的切入点?比方,在自由交流讨论的那一段,我想完全抛开教师的权威意识,平等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但是学生的网上讨论中有一局部脱离了文本,只是浮于文章内容之上地发表一些空洞的观点,发了帖子,学生不在意,我该怎么办?只好用“广播”强迫他注意。这其实是很霸道的,所以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考虑论题也是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身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掌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