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在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
  师: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师板书诗题,生读题)
  
  师:诗的作者是谁呢?下面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可以读出声音。谁愿意来?
  
  指名读。
  
  师:全诗共28个字,有6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的自学能力,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可以用笔写下自身的收获和疑问。
  
  (生自学)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来交流交流,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学的是最后两句,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又绿”是什么意思?是指春风吹绿了江南,家乡很美丽,他非常想家。
  
  师:从这两句你体会出什么?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
  
  生:我们学的是第一、二两句,体现了思乡情,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比作一水间,靠得很近,“瓜洲”和“南京”应该相隔很远,诗歌上说只有几座山。
  
  师:老师为你喝彩。瓜洲在哪里?
  
  生:在长江的北岸(师画简笔画)
  
  师:那京口在哪里?
  
  生:在长江的南岸。
  
  师:你怎么知道了京口和瓜洲在这个位置?
  
  生:从注释上看出来的。
  
  生:从图上看出。
  
  生:查资料找到的。
  
  生:从诗句中的“一水间”知道的。
  
  生:“泊船“是什么意思?是停船的意思。
  
  师板画小船。
  
  师:那泊船瓜洲的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生答。
 
  师: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也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找出表示思乡之情的字眼。好好品味。
  
  生:我找到的三个词和一个字,“一水间”,说明相隔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还有“又”、“何时”。
  
  师:你找到了,能不能把他读出来?
  
  (生读)
  
  生:还有第三行诗的“又绿”,这也是表示了江南两岸的景色美,说明他想回到家乡。
  
  师:能不能把下面两句读出来?
  
  (生深情朗读)(一片掌声)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
  
  生:吹,拂,碧,到,满。
  
  师: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因为“绿“最能表示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示他爱家。
  
  生:表示家乡的美,有动感,有力量。
  
  生: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找资料。
  
  师:对,读书就应该从多方面吸取。
  
  (齐读)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师: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通过王安石改字,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他学什么?
  
  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对字词的推敲实际上是我们小学生最应该学习的。我们进行读诗竞赛,请同学们准备一下。
  
  生练读诗。
  
  师:读诗要把自身当成诗人,想像一下,把自身当成诗人。
  
  生:我会想:我的家乡是多么美。
  
  ……
  
  师:再一次请同学来读,我想应该读得更好了。
  
  (生再读)
  
  师:你读错了,下次不能再读错了。
  
  师:下面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音乐起)
  
  师:谁来读一读,读得比老师还要好。
  
  (生读,配上音乐)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学第一首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下面我们来学习孟郊的《游子吟》。
  
  师:学这首诗我们自由组合进行学习,你们打算怎么学?
  
  生:扮演,赏析。
  
  生:朗读。
  
  (生下座位小组学习)
  
  师:哪些好伙伴来?
  
  生:感情诵读。
  
  (小组同学读)
  
  生:这首诗写了母亲为出行的儿子缝衣服,把衣服缝得密密的。
  
  生:我们是把诗意串连起来,再扮演。(生上台扮演)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
  
  生:报答诗人对慈母的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把这种慈母情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思亲的古诗?
  
  生:我找到《静夜思》。
  
  生:我找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业:
  1、收集王安石和孟郊的诗,还有思乡思亲的诗。
  2、写一篇散文《游子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泊船瓜洲》课后反思2
  《泊船瓜洲》是小学五年级第五课的一首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缺乏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学生带给我的两处意外,令我欣喜
  一处是讲到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本打算饶有兴趣地讲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尔后,再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问到“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好”,原以为学生会费一番周折才会答出,谁知刚点第一个学生就一口答到“绿”,而且,给我们说了理由,把学生带人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站起来补充了同学描绘的景色,后来竟然有学生提议要画出这幅美景,怎么办呢?就让他们现场画吧。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学生把我们带人古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教师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板画所画的每一步都充沛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我想:板画设计的过程也是“授生以渔”的过程。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还要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这怎能不让我欣喜?
  第二处就是对诗所表达的感情的体会: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时,我再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和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
  在学生体悟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导个体、集体品读:(指名说)
  你有过思家的感受吗?
  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诗人和你是同样的感受,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
  如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发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遗憾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为迎合这次活动的主题,在优秀教案上,我布置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疑惑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学生的画,虽然说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画笔把心中所想画出来,而我的绘画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只是哪一科老师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师一起努力,而教师也要不但学习,尽力成为多面手,才会把学生带进更好的艺术殿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泊船瓜洲》课后反思3
  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讲过不少次的古诗教学,总认为古诗非常好讲。但是来到一实验之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诗教学并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达标课,我所讲的内容恰恰是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脍炙人口。对于学生来说,读诗、背诗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这也是我在请教同年组多位教师之后的一起意见。于是,我便在怎样感悟古诗的情感上仔细揣测,探寻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
  1、注重朗读,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重点明确,布置合理: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讲好一节课,而是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沛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本节课考虑多多,还有缺乏之处:
  课上,同学们能按着我的思路学习,不过在感受诗情的环节学生体会得还不够。首先,学生对于诗人的资料、诗歌的写作背景还不是很了解。虽然课下学生查找过相关资料,但不具体,也不翔实,所以诗人写这首诗的感情就不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路途遥远,诗人却只觉得“一水”“只隔”。教师应该把诗人当时的心态,所处的政治环境,屡次的人生遭遇都讲解给学生,用他们的生活感受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准确也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进行换字练习了。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干体会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来,看似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越是简单的文章,它包括的内容越耐人寻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师付出的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