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在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花雨》课后反思1
  《桂花雨》这篇文章充溢着作者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要想深深地理解这分感情,一定要将自身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干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一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谈论对桂花的了解,然后补充让大家明白桂花不只香气袭人,而且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花,并且还会下雨。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和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乡情。因为这节是重点段落,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和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这是我上这节课时最想达到的目的,这节课基本达到。不过这节课还是有遗憾的,就是桂花离我们东北的小朋友生活实际太远,因此学生体会不到作者对童年摇花乐的那份真挚感情!读课文时,有的同学还是感情不到位!也许是老师渲染得还不到位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桂花雨》课后反思2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初捧这篇文章,我便手不释卷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要理解琦君那份浓浓的思乡情,需得多次品读,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身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干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在学校里看桂花,闻桂花,对桂花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和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乡情。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接着让后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和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后,我设计了几个题目:
  1、外面的菜再香,也没有妈妈烧的菜好吃,那是因为___________。
  2、小明家的狗再可爱,也没有我养的那条狗可爱,那是因为___________。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上这节课最大的收获。课文学完后,我又推荐了一篇文章《月光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过遗憾的是学生现在已经五年级,应该让他们动手写一下自身童年快乐的事,这样真正做到了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桂花雨》课后反思3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局部,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面对这样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优美,很难取舍。在第一次对文本进行解读后,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
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在这个块面的教学上,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
  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置,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但是,在把这种对教材的解读实施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却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对文本进行细读后,过于拘泥于文本,觉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叶叶都值得学生去体悟,都想跟学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师自已对文本的解读来震动学生。学生在下面听着老师很激情得投入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远没有老师那么强烈,甚至说是很少的。我们认真地检讨,发现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生的学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们很费劲地跟着老师在文本中跳来跳去,而面对文本、潜心阅读、自我感悟的东西是并不多的。
  于是,一个这样的问题摆在了眼前:如何使教师的解读与学生的认识走在一起?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把自身的感情强加于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于是我们对教学的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
  1、从课题入手,营造阅读期待:
    什么是桂花雨?然后定格文章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美丽,体会那份摇花的快乐。
  2、品读“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3、对比母亲的话,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桂花:
    这里,出示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的确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为什么母亲还是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读,再次品味那摇花乐,那桂花香。于是这份快乐更乐,这份花香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乡的层面。
    这样的处置,不只老师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也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
    其实,这样的生成过程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当我们在仔细解读文本后,满心欢喜地想把这种阅读体验带给学生时,却由于学生的一下子难以达到这种体验,使教学效果备案阻滞不前,于是再三修改、再实践。不过,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的磨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