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心组织阅读课的“对话”活动——兼谈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07: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是《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途径的精辟概括。阅读教学应通过怎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呢?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课上师生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参与这种对话的一共有三方。这里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文本”已由在传授式教学中只被偶尔用用的“中介物”,变成师生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主要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对学生来说,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文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对教师来说,同样必须先与文本对话,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以指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的读书内化。当下阅读教学的明显弊端是: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而忽略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

据此笔者认为,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这种对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读书,自己必须先认真读书。然而现今一个普遍的倾向是:教师备课只写教案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许多管理部门也都把“检查备课”当成“检查教案”的代名词。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可以称之为“教学性阅读”,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起码要注意两点:一是目的性和对象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二是重构性——教师需要从导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论的再加工。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的过程,也是阅读课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形式。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这一过程可按以下步骤扎扎实实地展开。

1.让文本开口讲话——加强认读能力的培养。

要与文本对话,首先要让文本开口讲话。而文本的呈现方式只是一些单个排列、静止地躺在纸上的文字符号。必须阅读主体主动积极地去辨认这些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组合成语、词组、短语、句子等),然后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把它们顺畅地读出来。这样,静止的文字符号才能复活——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这是对课文的认读过程,也是动用多种器官,使文字符号“言语化”、信息化的加工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现时阅读的效果,而且对今后高一级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巨大的制约作用。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较多,对文字符合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视觉、发音等器官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渎能力不强。因此,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把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培养学生借助拼音、图画、上下文语境等,快捷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并按照表达的需要读出轻重缓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这是实实在在的“字词句的训练”,千万马虎不得。

2.学会用心灵去倾听——指导边读边想、口诵心维。

倾听需要—‘种定力,心浮气躁不行。真正能够正确认读(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意味着从口中读出的已不是死的、孤立的音节或字词,而是组织好的、活的、有情有义的生动话语。这些话语可以读给别人听,更多、更重要的是读给自己听。只有既会读,又会听一——倾听自己渎出的话,就像倾听知心朋友的娓娓诉说。这样,才能从中捕捉有用信息,作出积极的心灵反映。如果只顾傻读,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那还会有什么效果?

精神专注地自读自听,实质上是一个凭借语音中介进行内隐认知的过程,也是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语感语感,先有语音刺激而后才能心有所感。所以,必须定—心来把课文读得正确连贯,琅琅上口,让别人和自己都能够听清楚。认真走好这一步,便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即大体了解课文的中心话题、基本要点和内容梗概。

3.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对话,是读者主体意识与文本意义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和接收过程。文本是作者生活经历和生命活动的结晶,阅读文本时,读者自己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体验也都要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正确认读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文本的内容信息,而是要以自身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即要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话语作出有主见的应答反映,以便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

首先要取得话题沟通。从渎课题开始,就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解释课题,把握作者的话题范围。对课文要谈的话题内容进行预测,对自己的疑问和希望了解的内容形成期待。比如国标小第四册课文15《晚上的“太阳”》,如果学生能用关于“晚上”和“太阳”的已有经验去与课题碰撞,就会发现课题所指的不是一般的太阳。要是细心一点,注意到太阳两字加上了引号,就会更加明白:课文所要谈及的是晚上出现的某种与太阳有相似点的事物的话题。这时,就会产生…—连串的疑问期待文本作出回答:这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称它为“晚上的‘太阳”’?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文本的话题情境,与作者取得了话题的沟通。

其次是见闻沟通。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读书就是要在义务导游—一文字符号的导引下,进人文本意境,与作者共游佳境,见作者之所见,闻作者之所闻。要想如同亲临其境,就得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曾经有过的相似见闻,从观察的对象、角度、方法等方面,与作者见闻进行比照,展开类比联想和想象。比如《月亮湾》——课中的小河、石桥、河水里的倒影、河岸上的桃树……学生都能调动出鲜明的记忆,同作者进行见闻的沟通,以获取真切的感受。
进而是观感沟通。即观念和情感的认同与共鸣。这是读书对活的最高境界。如果上一步进行得好,学生就会对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产生真切的体验。接下来,就会自然地对课文中事事物物的真善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情感倾向,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再通过心理上的同化与顺应,就会自然的与作者取得观念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同册课文7《蜗牛的奖杯》,如果学生对童话中的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晚上就睡在奖杯里”的情景,由“飞行冠军”到“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过程,有了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那么用不着提示,学生绝不会对蜗牛:的“得意洋洋”采取赞赏的态度。而且也无需挑明来说,学生——定能意识到虚荣心太重是不好的。

最后是语言沟通。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习得,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从文本中学习语言,不仅是能用文本中的

一两个词语造造句,更重要的是通过渎书实践来习得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熟读背诵,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对话是学生之间的切磋交流,即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对话是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即导读活动。可按以下几步切实展开:

1.让学生充分表现自主读书获得的感受。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比如:

诵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诵读包含两个心理过程:一是内化过程,言语对象通过诵读完成与人的内部言语图式、言语意义结构的心理连接;二是外化过程,将经过内化产生的言语理解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是在课文言语材料引导·下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以渎求悟、读中见悟”理据正在于此。我们主张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音技巧,并辅之以表情、动作,充分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比如一位小朋友朗读“大海睡觉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时,自觉地把语调变轻,语速放慢。问他为什么,他说:“读得太重就把大海吵醒啦!”读书读出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可贵呀。

描述——让学生运用各种言语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文本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比如于永正老师教《新型玻璃》一课,就是让学生以“玻璃的自述”的方式,做推销广告,自读后各自介绍玻璃的特征与功能。这样以说促读,读说并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演诵课文。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人物与情节。比如于永正老师教《小稻秧脱险记》、《狐假虎威》等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过程。有些课文,比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汁、自做道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示说明,实现教、学、做合一。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要使学生的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懂得沟通信息、共享成果的重要意义,乐于与同学互相切磋,集思广益。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人人争当交往的主人,做讨论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主动大胆亮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使讨论交流开展得切实有效而不走过场。

3.师生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要自动走下权威的宝座,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讨论交流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开发动态的学习资源。尊重和鼓励独到的见解,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同时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准确、精当、巧妙,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使学习得到升华,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和阅读的心理过程,对学生的读书活动从宏观上给予必要的监控,保证学生科学地经历阅读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了解并自觉地沿着教师清晰的导渎思路,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优化阅读教学就是优化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必须努力做到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学习思路、导读思路“四路贯通”;学生自主读书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教师导读活动“三动协调”。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