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验报告。(教师根据同学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同学回答,多媒体出示。)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考虑刚才的问题。
7.指名回答。
8.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同学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0.教师根据同学叙述用多媒体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1.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12.师述:“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13.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探路的方法。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平安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发明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
2,同学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3.教师根据同学叙述,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图,并画出示意图:
/天线→无线电波 →  障
雷达  碍
\荧光屏→无线电波 →  物
4.小结:学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明白了飞机能在夜里平安飞行靠的是雷达。
四、复习巩固
1.(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同学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课后练习考虑第2题。(同学把答案直接填在书上。)
3.多媒体出示答案,同学订正。
五、总结拓展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板书: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板书:反复),终于发明发明了雷达。(板书:发明雷达)。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板书:18蝙蝠和雷达)为什么在课题中加“和”?
2.拓展: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发明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学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经常的蝙蝠能使科学家们得到启示,发明发明了能使飞机平安夜航的雷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发明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干实现自身的愿望。)
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新颖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新颖。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坚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局部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局部,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标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局部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考虑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局部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坚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局部,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肯定会取得成果,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发生的一些人生的考虑: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考虑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坚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肯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布置】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同学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考虑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4、读写结合,锻炼同学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幼稚,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身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干发现美,才干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身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同学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同学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身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同学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同学自身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同学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同学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同学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身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同学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同学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沛尊重同学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同学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同学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同学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同学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同学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同学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考虑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同学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身的体会,提出自身的疑点。同学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同学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考虑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同学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掌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同学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同学自由发言,研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同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同学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同学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同学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生长。)
  5、教师小结
  6、安排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和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经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示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和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考虑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同学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同学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同学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3 夜莺的歌声
抓住主线以读促悟——《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深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同学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同学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同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同学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同学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寂静。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同学质疑,同学问:“‘寂静’什么意思?”教师让同学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同学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同学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同学的疑惑,而是让同学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防止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维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同学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测,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同学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同学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同学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任“向导”的角色,引领同学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段,同学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同学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同学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小朋友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同学读懂了什么,引导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外表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同学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同学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同学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发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誉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同学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同学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身的特色,锻炼了同学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同学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交叉说、写的练习,对同学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支玉恒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
第一课时第一局部
  (教室内同学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身学了,行吗?(同学: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小朋友“这里还有人吗?”小小朋友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同学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同学看书)那小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小朋友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朋友?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小朋友,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小朋友。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小朋友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小朋友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小朋友带路。
  师:小小朋友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假如说小小朋友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生:小小朋友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小朋友是“汉汗”!(笑声)
  生:小小朋友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小小朋友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小朋友在做什么?(同学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小朋友让游击队歼灭敌人。
  师:假如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小朋友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小朋友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小朋友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小朋友从容不迫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小朋友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呵斥),什么叫呵斥?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
  “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小朋友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小朋友,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小朋友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示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假如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第一课时第二局部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么写?
  生:写“巧布置”
  师:编得挺好,但小小朋友并没有布置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小朋友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来读一下吧!
  (同学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小朋友怎么样?
  生:小小朋友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
  生:这一段小小朋友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小朋友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小朋友在给游击传送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小朋友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小朋友怎样了?
  生:小朋友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小朋友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同学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板送达敌被歼”——啊呀!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强盗。
  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小朋友又去做什么?
  生:又学夜莺叫。
  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小朋友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
  生:等敌人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