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同循规:走出规则教育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2:5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共同循规:走出规则教育的“误区”
(马杭杨区小学 王华英)
“中国规则教育”中一个重大误区是:出于好的目的而可以随意地“违反”规则,——由于“目的”“角色”“地位”“年龄”的不同而可以区别对待。这不简单是一件事情的处理问题,而是直接破坏了“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的本质特性,也直接造成了“执行规则成员的不平等”,更“恶劣”的后果是:我违反了规则,我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出于好的目的的理由。于是,我们的很多规则便不再成为规则。
【现象一】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违规处理方式”。
    有时,铃声响了,老师置若罔闻,继续讲下去,直到教师认为已经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这才“下令”:下课!
   上课铃响一两分钟后,有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老师没理睬。等课程到一段落,这位老师才打开门:这是对迟到的惩罚,直到这个学生认了错,才走进教室。
  同样是对“作息规则”的“违反”,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呢?
  老师可能说:我拖堂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把该学的知识学完;学生迟到的处理,也是为了学生,为了.使他成为遵守规则的人。 
【现象二】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是否首先要做到,不管是否有学生在场。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当办公室门被关上只有教师在场时,就可以肆无忌惮讲各种段子,开各种各样的玩笑了。
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学习,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在学校明令禁止,一旦发现,轻则受到批评教育通知家长,重则没收或当场毁掉,有一次手机被班主任发现,班主任强令学生自己把手机砸掉了。而教师在上课或自习课值班时,常有手机铃声响,有少数老师(上课)停下工作接电话,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年龄、辈份、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应该区别对待,譬如说,成人已有收入来源,可以吸烟,小孩就要严禁吸烟。
  根据以上的案例看,为什么学生迟到了要受到处罚,而老师拖堂了却可以免于处罚呢?出于“好的意愿”,没带来更恶劣的后果,我们就可以原谅,甚至可以对违规视而不见,甚至,老师在拖堂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违反了规则。
     作为规则,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在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从执行规则的角度来说,规则所涉及到的任何需要执行规则的人,都是平等的。就像下象棋,无论谁和谁下,都要遵守象棋游戏规则。而“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是对学校作息规则的“违反”,便理所应当都应受到“处罚”,这样,才符合“执行规则的规则”。
1764年的一天夜里,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许多珍贵的古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都知道了这场重大火灾,其中一名学生面色尤其凝重。这个突发的事故把这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特殊位置。火灾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地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图书外,本计划读完后再归还。没有想到,一夜之间这本书竟然成了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图书中唯一幸存的  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霍里厄克校长的办公室,说明事情后,郑重地把书交给了校长。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加令人吃惊:校长收下书后表示感谢,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给予了褒奖,然后还是把这位学生开除了。哈佛的教学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
深层次来分析,这是我们的“规则执行文化”的问题。在“规则执行”中,我们把执行规则的群体分成了“强势与弱势”,在执行规则的成员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少数人是处于强势层面的,他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同时也是评判者,“违规”是否需要处罚,由“强势”来决定而不是依据规则来决定。这样的“强弱不平等”,跟“民主平等”的“规则执行文化”是相悖的。这是“中国规则教育”最本质的弊病。
  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文化,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法制”便不再是“人治”。法制的前提是“平等”,尤其表现在“执行规则过程中”人与人的平等,无论是谁。规则同样约束老师的行为时,学生才会真正形成“民主与法制”的意识,也才会自觉地遵守。
  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平等地执行规则”的过程本身,是良好的“规则教育”过程,这比让孩子们掌握很多将来才要遵守的“规则条文”更重要。
德国人有一句名言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生活得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否则,甲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乙的另一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是大家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刻板”和“固执”,甚至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智慧的。正因为他们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才能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而且还保证了人们心灵的自由。
言传身教,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来教给孩子遵循并使用规则是使其昂首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孩子往往因为年幼,不懂得规则,这时候,教师或者父母不仅要教给他们遵守规则,还要告诉他们规则存在的意义,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步入规则如麻的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