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非专业半路出家教语文的语文老师,很幸运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第六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训观摩会,让我可以好学习学习。今天一共听了三节观摩课,印象最深的就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深深地被王老师所折服。
王老师这节课最后有一个小练笔“化身‘英子’,结合生活积累,展开想象写一件自己成长的事。”孩子们写得特别的好,回想自己的课堂每当有这样的小练笔,孩子们要么不知道写什么,要么写出来就是千篇一律,毫无营养的。为什么王老师课上的孩子能写出那么美妙的句子?在王老师做报告的时候我想通了,是因为老师的语言。
王老师的语言特别有感染力,你会情不自禁的听他说、跟他走。在课堂上他用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创造情景、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体会文本的内容和感情,也正是王老师语言所创造出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喜欢很投入的朗读文本。因为老师的语言,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子”,他们征信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对自己的爱,体会到作为“英子”自己的成长,有了这样真实的体验,孩子们当然可以写那么打动人心的文字。而自己的课堂孩子们的这种体验是很不真实的,对他来说文本所表达的感情只是一个词语而已,小练笔自然是无从下手。
如果每次语文课都能像王老师那样让孩子们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品味感情,孩子的内心自会丰富,同样文字和语言也会生动起来。通过王老师这节课让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