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03 | |阅读模式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篇一: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在众多读书名言中,我最喜欢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说过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读书名言让我受益匪浅。

  回忆三年级时,我看书常常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往往短短一个下午就能将厚厚的一本书“解决”掉。因此,我虽然看了许多书,但语文成绩只能在九十分上下徘徊,写出的作文不是“流水帐”,就是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沮丧与不解。直到有一次表哥来我家做客,我才揭开了这个谜团。

  那是一个下午,我闲着没事,顺手翻开了表哥的课外书。哇!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横线、波浪线、圆圈……布满在字里行间,书页的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我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表哥悄悄地走了进来,拍拍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读书,不应该只是看,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看书时更要全心全意地融入书中,与书中的人物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哦!”听了表哥的这一番教导,我恍然大悟。

  从此之后,我看书不再以多少为标准,而是讲究质量。书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空白一片,而是留下了阅读的痕迹,遇到一知半解的知识,总会细细琢磨推敲,直到读懂读透为止。那种读书的感觉是多么充实、多么快乐。渐渐地,我语文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作文也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了,还得了好几个一百分呢!语文成绩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读书不只是眼到、口到,更重要的是心到。心融入了书中,效果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09 |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最喜欢的读书名言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多读书,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这一点儿,我深有体会。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每次写作文,我都是冥思苦想,可是怎么也想不出要写什么,急得就像热锅上蚂蚁。妈妈看我苦恼的样子,就对我说:“孩子,杜甫不是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只有多读些书,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写起作文才会得心应手。”打这以后,我一直把妈妈的话牢记在心,每当星期天,我都会到书店去看书,在书的世界里尽情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通过读《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许多谜底都会在这本书中解开。通过读《绿山墙的安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和感恩……当然,我还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写作的方法,例如:首尾呼应、总分总结构等。我每天都坚持从书中抄三句好句子,五个好词语,我的作文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了。

  后来,写作文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每次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做到语句通顺,主题突出,句子优美。

  现在,我更喜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了,它使我从中得到了启示:只要平时坚持多读些书,积累丰富的好词好句,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会一直激励我前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14 |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华罗庚曾说过:“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的确是呀,只要我们把小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时候,我识字水平很差,爸爸妈妈便专门为我制订了一项识字计划。早上起来,利用爸爸妈妈做饭的时间,我先学上两个汉字,晚上睡觉前,再反复将这两个汉字读上几遍,我便很快认识了这两个字。天长日久,我积累的汉字越来越多,读课文也渐渐流畅了,老师经常夸奖我,可谁知道,这是利用那些零星时间的结果啊!

  我喜爱读书,每天我都要拿出来读读。哪怕是五分钟、十分钟。我边读边画,一个词、半句话,在我的脑子里积累的越来越多,也就越写越好。小时间,往往可以使人做出大事情。

  当我利用起零星的小时间,就会感到生活特别充实、特别美满。虽然大的时间更容易使人注意,但不要忽略掉零星时间。小时间,同样可以使人得到收获。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这句意义深刻的名言,将陪伴我度过一生。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19 |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意思是说:读书是非常重要的。我喜欢这句名言,因为它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书。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姐姐从书店给我买回来一大堆书,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三百六十五夜故事》等让我在暑假期间看。没想到,我随意拿了一本一看,我就被书中的动人故事迷住了。

  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乌鸦老鹰的故事,爸爸还没有讲完,我就说:“最后牧羊人吧乌鸦抓住了”。爸爸吃了一惊,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我早就看过,是乌鸦自不量力”。我一边说一边取书,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拍拍我的肩膀连连称赞。从那以后,我更爱看书了。看书多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这使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书籍,可以讲述许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领悟更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多读书吧,读书会让你获得很大的进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23 |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知识,是通往幸福的道路;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也是走向成功的交通工具……然而,这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呢?谜底是——书。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正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给了我许多深刻的启示。

  我原来是一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因为语文成绩不怎么差,也没怎么在乎课外积累。后来到了高年级,考试也不怎么脱颖而出了,本来名列前茅的成绩,慢慢出去了原来的风采。我曾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妈妈的话突然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孩子,学校的知识是基础,课外积累也很重要。你要在课外学会积累,才能更上一层楼。”我这才明白了妈妈的话,更明白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从此,我每天把老师的话做笔记,圈圈划划,一篇课文上“乱七八糟”,到处是注释,在课外,我也时不时看点闲书:《三国演义》、《红楼梦》这等书我都看。认真看起来,还真能看入神,晚上9点多,我就钻进被窝裹着被子看书。书里的人物个个描绘的生动形象,威风极了!我一看到了11点。完了!第二天还要读补习班!我赶紧关灯,进入了睡梦,梦中,我还梦到了曹操与刘备在打仗……

  有时我还会在休息时看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有一次,因为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在看书,还被妈妈骂了一顿。

  高尔基的话至今还在心中浮想联翩。深刻的其实是我一生受用:书就要如饥似渴地读,才能读通、读精。面包只是物质上的,当你十分饥饿时,面包可以满足你﹔而你觉得脑海中缺乏知识时,书才是你唯一的精神食粮!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28 |
一句读书名言带给我的启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的苏联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的话,也是我最喜爱的读书名言,他带给我的启示和利益更是多。

  书籍中的知识无穷无尽,;书籍中的故事能使人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欣喜若狂;书籍中的写作手法像是我们的作文辅导老师,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书籍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我,是我整天在书海中遨游。

  以前,我还没有开通博客的时候,文章不知道怎样写才够精彩,才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每次老师布置的日记、作文都很犯难,每次都是思考上好一会儿,再动笔,却只能“挤”出一点儿;再思考上一段时间,又“挤”出一点儿来……就这样,这里凑活一点那里取一点儿材料,七拼八凑的组合器一篇只有一页多的作文交差。有一次,我实在没啥写了,只好请教老妈,老妈却感叹道:“是你读的书太少了!”从此以后,我读的书多了起来,独占了书橱,我的知识丰富了起来,写作水平飞速提高。

  读《自然百科》使我进入了奇妙的自然世界;读《三国演义》让我了解了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读《108个发明发现故事》让我体会到发明者的艰辛与执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我带来了知识;带来了进步;带来了惊喜,读书使我的视野更广阔。让我们热爱读书吧!相信在这个名言的启示下,我们会走的更远,爬的更高!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41:33 |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们学过的名言很多:有的是关于读书的,有的是关于道德的,而我今天说的这句名言是关于诚信的,那就是孔子说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它对我的启示很大很大……

  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不要言而无信。” 如果在朋友面前总是不守信的话,你也许会慢慢失去这个朋友。

  记得有一次我和幼儿园一起长大的朋友潇潇约好那周日去她家玩,但晚上妈妈却说周日要带我去参加一个阿姨的婚礼,我非常想去参加婚礼,因为婚礼上我不仅可以吃我喜欢的糖,还可以出些“坏主意”来折腾新娘、新郎,但一想到跟潇潇约好了去她家玩,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放弃了跟妈妈去参加婚礼,而是如约地来到了潇潇家,潇潇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们一起玩了整整一天,开心极了。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我始终记得,因为这件事让我变成了一个守信的人。我想孔子的话也会时常提醒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22: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