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同学大胆质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让同学在质疑中发展思维,在质疑中获得新知。《太阳》一课的教学,我对此感触颇深。
“清晨,同学们迎着火红的朝阳去上学;黄昏,踏着夕阳的余辉回家去。太阳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引入了课题,“看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帮我们解答哪些问题?”顿时,提问不时:“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太阳有多大?”“太阳有什么作用?”……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相当地活跃,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得了极大的发挥。
在学习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同学又有疑问了:“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的呢?”“科学家到不了太阳上,那他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呢?”“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呢?”“太阳这么热,一秒钟大概能释放多少能量呀?”“课文写了太阳的远、大、热,太阳有多重呢?”……当学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后,萦绕在他们脑海中的疑问更多:“听说太阳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为什么人们爱撑伞遮阳呢?”“还有,为什么有许多人涂防晒霜呢?”“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那么好,它会不会熄灭呢?” ……我尽量让同学设“疑”。当然,这不只仅是为了表示疑而让同学质疑。实际上,质疑是为了解疑,而解疑是为了求知。我让同学记录下这些有价值的疑问,让他们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自身从中寻找答案。
同学们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努力从书籍、影视、网络等媒体上查找资料。经过努力,同学找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太阳的主要气体是氢,内核中的氢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核聚变,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发生光和热;太阳的直径约1.4×106公里,约是地球的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约28600亿亿兆瓦的能量,相当于爆炸910颗百万吨级的氢弹;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最后,太阳会成为一颗白矮星。此外,像什么“太阳风暴”、“太阳黑子”、日珥、耀斑、日食……同学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同学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探究太阳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不只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自身搜集有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了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我根据同学找到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和同学一起制作了一个介绍太阳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同学充沛发挥了自身的能力,排版、校正、设计动画、如何链接……无形中同学又提高了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拓展了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为了求知,让同学去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