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4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8)珍惜财物
李师傅的工作是修自行车,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路边忙碌,很是辛苦。他的小朋友李丽今年六岁了,时常在爸爸的车摊和近玩耍。每当人们看到她的时候,总会同时看到她身边摆着一些电视广告中宣传的最时髦的食品。李师傅说,他每天给小朋友差不多10块钱的零花钱,买什么由她自身挑。爸爸的想法是:就一个小朋友,挣钱不就是为了她吗?自身苦点儿累点儿无所谓,只要小朋友高兴就行。而小朋友呢,并不懂得什么是来之不易。在李丽看来,花家长的钱理所当然,花多少、怎么花无所谓。
今年李丽上了学前班,中午在学校里吃饭。有一天老师给小朋友分糖吃,每人一块。李丽接到糖后,看到别的小朋友吃得很香,她很不理解,便把糖扔到地上。老师问她怎么回事,她毫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块水果糖吗?我才不吃呢,我在家吃的是巧克力。"
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丽的妈妈。妈妈说,别说是水果糖了,就是再好、再贵的东西,只要是她不吃了、不用了、不喜欢了,说扔就扔了。老师协商李丽的妈妈分析了小朋友不懂得"珍惜"的危害,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小朋友的浪费现象习以为常,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加,就不可防止地发生更为严重的挥霍行为。当家长的供给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就容易导致越轨行为的出现,到那时问题就严重了。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李丽的家长意识到小朋友不懂得"珍惜"的严重性。
培养方法
控制小朋友的"物质欲",对小朋友的要求不全部满足。比如把过去每天10块钱零花钱降到2块,这样小朋友就会感到钱不够花,就自然珍惜这两块钱,精打细算了。
告诉小朋友家长工作的艰辛、收入多少。
在小朋友力所能和的范围内让小朋友帮家长做一些事情,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什么是来之不易。
把小朋友抛弃的用品比如用旧的了笔、用了一半的本子收集起来,当他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让他继续用,小朋友会觉得扔掉这样的东西实在可惜。
(9)进行价值比较
有一天,妈妈带小明上街。小明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激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一斤黄瓜、一斤西红柿、一斤圆白菜,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小明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的菜呀!"当小朋友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激淋了吧!"妈妈知道小朋友这时候是又渴又热,对小明说:"买根廉价的冰棍吧!"小朋友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小明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小朋友,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小朋友,让小明懂得了这3元钱的价值。
过去,在买学习用品的时候,小明看重的往往是东西的外表,比如铅笔盒上漂亮的卡通图案,铅笔头上的小动物等等,这样会比买普通文具多花许多钱。妈妈在事先了解了市场行情之后,让小朋友自身作出选择:"咱们家有那么多的动物玩具,你觉得是一定要一支带动物的铅笔呢,还是用同样的钱买三支普通铅笔呢?"小明愉快地选择了后者。
小明从妈妈那里知道了买东西要看重它的用途,并从中学会了不同物品价值的比较。花钱买任何东西,就是妈妈不在场,他也会学着妈妈的思维方式:"花同样的钱是否可以买更多、更好的?""这两件商品除了外表装潢不同,性能上是不是没有差异?"在经过一番掂量之后,小明买的东西总是花钱又少,性能又好。
培养方法
在选择比较对象上,用小朋友熟悉的与小朋友不熟悉的东西做比较。通过比较让小朋友了解相同的钱所买的不同的东西在用途上的差异。
在比较的内容上,不只仅是价格比较,也不只仅是外表的比较,而是要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用途、性能、外表等等各种因素,然后作出最佳选择。
比较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省钱,而是锻炼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和作出选择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