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2: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初读这本书时我还是一名师范生,那时由于没有教育教学的经历,所以对于一些建议并没有深刻的体会。走到岗位后重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教育家,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他在书中反映出的教育思想以及他提出的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为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的困惑作了很好的解释。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后进生的问题,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也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我知道学生是有个别差异性的,即使都是后进生,他们后进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做的只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实质上分层对待。平时我是从反馈的结果上来看待的,比如:每次考试后奖励分为两类,一是奖励前三名即成绩优秀的同学,二是奖励一些有进步的同学。通常这些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下等的。但仔细想想,如果只从结果上去分层评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书中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地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这让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高度重视分层教学的问题。比如,备课中问题的预设就要分层,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来回答,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基础好点的学生来回答。再如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教学中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要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可能是太急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课堂中有时叫学生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不说话,也许他真的在思考,但等了一会再不回答我就让其它学生来回答。因为我怕这样等待的时间多了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他们没有经过思考而是经过死记硬背暂时记住了一些知识,但并没有牢记。
总之,细读过这些建议后我对后进生的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要树立“后进生”的教育理念,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发光点。最后要最大限度的宽容后进生。一是在时间上要宽限。二态度上要宽厚。要时刻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不随便当众批评他们,需要的话可以私下找学生交流,取得共识。三是条件上宽让。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所有人都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可适当降低一些要求,使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