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书”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似乎就是不招家长和老师待见的“闲书”。
记得我上中小学的时候,看课外书基本上都是偷偷看的,那时候我们农村孩子接触到的课外书很少,除了买也没更好的渠道,不像现在城市里有很多大的图书馆以及开放式的书店供孩子们使用,我们看的也无非就是黑白颜色的各种《连环画》,或者在初中时期很受学生欢迎的杂志《少男少女》,但这些也都是向班上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借的。
可以说我小时候的课外阅读极其匮乏,以致于后来语文成绩一直不好,虽然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一遇到古诗词的中心思想题或者阅读理解方面的题时就该挠头了,真是急死都写不出来半句,即使硬挤出两句也是答不到点上,这也是我上高中后选择了理科的原因之一。可是事实证明,语文依然大大影响了我的高考成绩,那时候实行标准分,理科一共考五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每门都是标准分900分,总分也是900分,那会儿偏科的话会比现在的原始分更吃亏(别人正常考600多或者700多,而你可能300分),很多同学因为严重偏科而名落孙山,实在是可惜啊。
言归正传,我还接着说课外书的事儿。自从有了孩子,受身边同学或朋友的影响,我更加意识到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于是只要看到别人给孩子推荐的书,我就积极地去买或者去图书馆借(当然也有买/借回来孩子不喜欢看的时候)。再后来孩子上小学了,一个朋友推荐了《淘气包马小跳》这套书。看网上评价也不错,于是就毅然地买了,内容还不错,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这样孩子比较喜欢看。
再后来,孩子又借了同学的《米小圈上学记》和《米小圈漫画》,那看的是津津有味,有时饭都不吃,还时不时地笑出声来,有时钻到被窝甚至做梦都在笑,于是就要求给他买,可我觉得这套书他都快看完了,而且这类书也没有太大的藏书价值,所以就上网看了看,发现还有一套《米小圈成语》,看评价不错就直接入手了。
结果证明这套书真是买对了,孩子特别喜欢,里面有漫画有解释还有实例,而且都是贴合孩子生活的实例,我觉得特别好,这种形式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最重要的是学了会用,自从他看了这套书以后,我明显感觉他和你说话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蹦出来一个成语(尽管有时候说的不太恰当),当时真的很吃惊,没想到他能学的这么快。
举个例子,昨晚他找自己的记作业本,把书包翻遍了也找不到,最后把书包里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他说:“现在书包已经空空如也了,还是没有”,当时我很吃惊的,没想到他会用这个成语。记得去年还有一次,大概是孩子嫌我太啰嗦了,脱口而出:“你真是啰里啰嗦,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当时没有一点生气,反而噗嗤一声笑了,真的感叹孩子的进步和成长的速度。他说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可惜都没及时地记下来,现在一时半会儿真的想不起来了。看来以后得准备个小本了,不然孩子成长的足迹都被遗忘了,好可惜
现在孩子还小,有些课外书(比如我给他买的少年版四大名著)他还不想看,或者兴趣不大,我尽量不逼着让他看,觉得他想看什么都行,先把阅读的兴趣培养起来再说。
这不,昨天孩子跟我说想看军用武器“火炮”方面的书,我有点吃惊,可是也没给他泼冷水,我说先去网上查查,没想到还真有这方面的书,就是觉得有的太专业了,怕他看着吃力,于是又问一个闺蜜,看她儿子(人家现在6年级)有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想让他给推荐一下,可巧的是,闺蜜说她家有这方面的杂志,说给找找。儿子一听说这个消息,高兴坏了,事不宜迟,我准备下午就去拿书去。孩子的兴趣是一段一段的,一定要抓住他的兴趣点和产生兴趣的时机,这样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起孩子对“火炮”感兴趣,这缘于寒假看的一部电视剧《炮神》,他对里面的主人公杨志华那是崇拜的五体投地,在电脑上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都不过瘾,连我也被他影响的跟着看了起来 。在家一有空就模仿里面的故事情节,模仿主人公的手势等等,还把火炮的规格等信息记录下来,很是有趣。现在又说要看这方面的书,我觉得我没有理由拒绝孩子的这种痴迷的兴趣,只好配合他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