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作指导 写人为什么离不开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3:2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中,假如要夸一个人好,与其反复念叨“他真好”“他好的不得了”,倒不如具体地讲讲这个人做过的一件好事,这样听者倒更容易知道这个人好在哪里。
写人的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事例的支撑,“人”字就好比少了一撇,“人”的形象也就站不起来。
《西游记》大家都读过,书中武艺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者脑海中孙悟空的印象,正是从书中降妖伏魔的鲜活事例中而来。
如果作者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不去写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事,光是在书中反复念叨“孙猴子武功高啊”“孙大圣好勇敢啊”,他就是念叨一万遍,读者也很难记住孙悟空这样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写了孙悟空一件件降妖伏魔的事,才能让读者在心中存下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那么,我们怎样学习通过写事去表现人物特点,也能写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呢?
一、最基本的做法——事情要让人动起来,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的特点。
一件事中的人要开口说话、动手做事才能展示出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刘姥姥拿起筷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这段话中的刘姥姥开口说话了、动手夹蛋了,她的世故、见识短浅因作者让她“动起来”才展露无遗。只有让人开口说话、动手做事,人物才能灵动起来,变得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二、再高明一点的做法——事情要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能让人 “鲜活”起来。
《女生贾梅》中的一段话:邱士力倒没什么怯场,也没忘掉台词,倔头犟脑地在台中央,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只是他被台下的热潮弄得满头大汗,性急火燎地去擦,却忘掉手心的台词钢笔印,结果,把脸弄成个花脸,像按上了一个个汗指印。
“手心的台词钢笔印”算是一个典型细节,读者由这个典型细节一下子读懂了人物的小聪明小心思,邱士力这个人物形象从而变得“鲜活”起来。
三、更高一级的做法——事情要替代作者的评述,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真正在读者心中“立”起来。
《草房子》中的秃鹤:秃鹤就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地让父亲用切开的姜片,在他的头上来回擦着。父亲擦得很认真,像一个欲要让顾客动心的铜匠在擦他的一件青铜器,秃鹤很快就感到了一种火辣辣的刺痛,但秃鹤一动不动地坐着任由父亲用姜片去擦着。桑桑他们再见到秃鹤时,秃鹤依然还是个秃子,只不过那秃头有了血色,像刚喝了酒一样。
如果作者直接写“秃鹤渐渐长大了,也要面子了,他想,可不能再让别人笑话我的秃头了”,显得平淡无味。
作者没有如此直白地评述人物,而是选择写了这件打动人心的事。读了这个事例,便读懂了人物内心,这个接地气的事例,能代替作者说话,瞬间让秃鹤这个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立”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3:29:07 | 只看该作者
【片段示例】
示例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买桔子”这件小事中让行动不便的父亲动起来,父亲的形象因买桔子过程中的系列动作而跃然纸上,“动起来的父亲”格外打动人心。

示例二: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钱”“窃书不能算偷”,如此典型细节,让一个落魄的穷酸文人形象鲜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示例三:
火车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老舍《马裤先生》
作者没有对人物作一次评价,这一事例中五次喊“茶房”的描述足以让读者明白“马裤先生”是什么货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3:29:22 | 只看该作者
【例文精选】

不怕“麻烦”的周老师
陈禹濠

周老师是苏州人,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披着及腰的长发,很瘦,和蔼可亲,把我们当成她一条“战线”上的“好战友”。我们都很喜欢她,同学们经常念叨她,我们总是想,那个不怕麻烦的周老师为什么不教我们了。
记得谁有这么一句名言:老师不怕麻烦,我们这些社会底层就要遭殃咯。记得期末复习很紧张,学校突然要求广播操比赛,周老师抽出一节自习课,动员我们:“比就比,谁怕谁。即使这样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操场上,周老师拿出她的诺基亚,胸有成竹的说:“我来放口令,你们跟着做,嘿嘿。预备——”周老师左手拿手机,右手发令,诺基亚在她的手指下发出了声响“嗡嗡嗡……嗡嗡嗡……”“啊不好!手机太烂了!”周老师手忙脚乱地关闭了“音乐”,之前的一副胸有成竹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操场上站着的同学无所事事,开始闲聊扯蛋。周老师一筹莫展,忽然灵光一闪,她决定自己喊操。周老师好不容易才整好了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誓要让班级繁荣富强。呃——这句话并没有包括袁迪——他手拿长矛(铅笔)一根,盾牌(橡皮)一块,不是去打鬼子的,是来打自己人的——周老师说东,他要往西;周老师说西,他就跳到北……
“袁迪!给我好好地跳!”这是周老师第八遍提醒了……纵使周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多次“出兵讨伐”,可袁迪总能在“围剿”中成功突围,逃之夭夭。周老师忍无可忍:“可恶!看来我不使大招你还是不思悔改!我是为你好!袁迪!听好了!你要是不捣乱,你今天就不用写作文了!”
全班木然2秒钟。

啊!周老师!你不能这么做!”“这不公平!这不对!”我们班这个“锅”里被撒了油,一下子炸开了。
周老师此时面对一大堆麻烦,只见她从容不迫,对着大家说:“大家不用担心。袁迪一定跳不好。”袁迪不甘示弱,誓要做后起之秀,周老师发动技能,一般人根本无法发现的漏洞,也被周老师挑了出来。袁迪见大事不妙,知道胜负已定,只得低头认错,乖乖的做广播操了。
好怀念这样不怕麻烦的周老师,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面对什么样的刺头,她好有耐心,想方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都爱你,不怕麻烦的周老师!

【例文评析】
陈禹濠的习作,除了开头结尾直抒胸臆,其它的文字未发一句议论,将对老师的怀念隐藏于生动的描述之后,小作者越是将周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描述地细致入微,越是突显出老师的特点,越是让读者感同身受,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同学们对老师的想念。

【病例诊断】
天上掉下个好老师
开学第一天我才知道我离开了曾经陪伴着我五年的老师和同学,那份依依不舍只有我自己明白,心情真是糟透了!带着无奈和好奇我来到了新班级报到。经过介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姓张,据说十分严厉,我低落到极点……
相处下来,我的感受却完全变了:跟新同学相处融洽,也不排斥新班级了。
这都得归功于Miss张啊:我并不认为张老师是一个可怕的老师,至少在我眼里她不是,她甚至比以前的老师强一万倍。
她是那么幽默,那么善解人意。瞧,她高高的个子,朴素的裙子,扎着马尾辫,全然不像接近四十的人,也全然没有老师的架子。
可在学习上,她是容不得半粒沙的,你只要有一点失误,她就会犀利地盯着你,让你不得不立马纠正,显得极其威严。在她的课上,你只要用眼睛专注地围着她,用耳朵认真听讲,作业时把字写好,效率高,她又瞬间变成大姐姐,甚是好相处……我很喜欢听张老师讲课,因为她不会像其他老师死板的讲书上内容。我相信,有了她,我的语文成绩肯定会提高。
现在,我已经迷上了这个语文老师。天上掉下了个好老师,我要好好珍惜。

诊断报告:
这一篇作文读完之后,能感受到小作者对新老师的喜爱,文中都是对老师概括性的描写,即使如此,也能感受到一些这位老师的好。但作为写人的习作,也存在着典型的问题:
没有写这位老师具体做过什么事。人物的特点,尤其是这篇作文中老师究竟好在哪里,需要事例来佐证。
没有让文中的老师动起来。因为没有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中,所以这位老师没有机会开口讲话,也没有机会动手做事,只是在小作者概括的描述中存在着。这样的人物形象显得单薄、简单。
没有关于这位老师的典型细节。文中的“她就会犀利地盯着你“,这勉强算是一处细节了,但若干个同学曾经写过”上课时老师的目光盯着自己“,所以这个细节算不上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典型细节,落入了陈旧老套的窠臼。
病文,因为没有事情的介入,也就无法让事例代替作者说话,小作者只能在文中直接发出自己的感慨——“我相信,有了她,我的语文成绩肯定会提高““现在,我已经迷上了这个语文老师”,这样的感慨因为没有事情的支撑显得苍白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3: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