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老师读书随笔 用心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08:3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身为幼儿教师,我每天都要跟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们交流,一起欣赏、一起感悟、一起创造。通过长期的教育观察和实践,我逐渐回归到了那个最本真的问题:“如何读懂孩子的画?如何读懂孩子的画外音,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所著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带给了我探寻答案的方向。书中不但分析了0岁——9岁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绘画特点,还以简明、中肯的语言指导教师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话,走进孩子的心!

我想美术教育的目的既不是培养画家,也不是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比赛中获奖┉┉真正的目的和作用是:引导幼儿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用美术语言表达“真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具体有两方面的体会:

如何读懂儿童的绘画语言?

孩子作画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探索,过程重于结果,家长不要以成人眼光要求作品的完整,而要耐心“听画”背后的心声,捕捉儿童心理发展成长的轨迹,儿童心智的成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一张张完成作品的高度!

我们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吗?婴儿通过哭、抖动身体、作笑脸来表达他们的高兴或不高兴。孩子们的画与婴儿的哭一样,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表现形式。看孩子的画,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们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即画画不是教,而是通过“听”来培养的。孩子的绘画不是教出来的,是通过培养才能起到促进人发展的作用。成人要做得是为儿童提供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和材料,并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

所谓兴趣,正是因每次作画、动手是源于抒发情感的痛快淋漓、探索的新奇快乐、亲身体验的久久难忘,从而真正激发儿童原创表现力。幼儿并非画所见,而是画所知。引导儿童绘画要“举重若轻”、必要时可以“声东击西”,利用儿童潜意识在快乐、激动地“游戏”中有所悟有所得!

绘画,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①手的功能;②眼的功能;③语言的功能;(语言被称作第二信号系统)④情感和意愿的功能⑤社会性。

   成人不要教孩子画形状,那样会使孩子不能通过自如的动手来得到对多彩世界的发现,以及表现这一发现的乐趣。例如:如何用线?画什么样的线和形状来表现等等。如果没有了自由创造的乐趣,手的功能就会减少,感觉也会变得迟钝。自己亲眼看到亲身体验的是真情实感的画,是有人的生命力的。画不出或不敢画,说明内心缺少“真实的生活”。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来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但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的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是体验了艺术所带来的欢喜!

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

第一方面,看儿童画是否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征?

儿童是有着自己独特年龄特征、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群体,他们不是“小大人”,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自己的年龄心理特征,作为教师、家长应当充分发掘、保护儿童的天性,不应“越俎代庖”,以成人的思维、构图方式、造型用色方法灌输给儿童,久而久之儿童就形成了极大地依赖心理和畏惧心理,这与绘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比如幼儿时期具有游戏绘画的特点,画面中手运动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性尝试和情感的表达,此时成人最好的态度是鼓励、关注和倾听;儿童时期以自我为中心,更多是表达“我看世界、我与世界”的内容,此时是激发个性化表现、抒发真情实感的好时机;少年时期思维逐渐由感性走向理性,更多的尝试写实性绘画,但又常常与技能达不到自己满意效果而苦恼形成矛盾,因此这也是少年是否继续喜爱绘画、愿意用它表达的一个分水岭时期,就是一般常说的“转型期” ,此时成人不要以专业化的训练体系来禁锢少年,那样带来的更多地会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望而却步”,如果能以独特的视角或趣味性的方法“避重就轻”的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方面,看儿童画是否反映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为第二语言的绘画也具有这种作用,可以说“画为心声”。优秀的儿童画一定是基于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的、原生态中生发出的、充满真情实感的有童趣的作品,是儿童自己的语言的提升。它可能不如成人“干预”过得更加精美、完整,但却充满了让人感动的——真!儿童能用自己的线、形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这里并不是说教师不参与、任其自由发挥,忽略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是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参与,以建议性的语气赞美并中肯的提出问题及建议。一幅完整精细的作品远没有一次稚拙充满原创性的体验来得更有价值!

第三方面,教师可以从从点、线、色、构图、对比与和谐等画面形式语言来欣赏提升儿童绘画。

那么如此说来,如何体现教育的价值?教师的作用何在?如何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我想成人可以从情感表达和画面形式语言(点、线、形、色彩、节奏、对比)等来评价、审美,从态度、自信、真实感、创造性来激励孩子!(如:我喜欢这条线,这块颜色太诱惑力了!)这样不正式地提出形式语言,但久而久之也就使儿童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是好的?明确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这比盲目的一次次换课题,儿童被动却没有目标要更加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23: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